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尖锐的矛盾,地区间、部门间的分割十分严重,"行政区经济","诸侯经济"成为干扰宏观经济运行的最大障碍.因此,如何使经济区得到充分发展,实现区域经济整合的理想状态,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十二五”期间经济区经济管理模式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经济区与行政区相比,更体现区域特色,强调经济的内在联系,强调市场配置要素。目前各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行政壁垒的制约,影响经济一体化发展,创新完善经济区经济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十二五期间,应通过深化改革,全面探索建立与经济区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包括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建立统一行政架构的经济圈;构建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协调各行政区的利益矛盾;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建立经济统筹推进的机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对经济区发展的支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适应经济区经济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东北振兴沈阳先行的发展热潮中,如何发挥沈阳特有的中心城市地位和区位优势,建立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经济区,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正是在研究国外区域经济及其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调整,论证了辽宁中部城市经济区建立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仕敏 《创造》2010,(2):34-39
政策暖风显春色,区域经济露峥嵘。继去年国家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国家近期陆续出台了12项区域经济振兴规划。区域经济区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跃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随着相关规划的实施,区域经济也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政协天地》2009,(6):17-19
海峡经济区是一个以海峡经济为主要特征,由环绕台湾海峡的区块经济构成的经济区域。如何在海峡经济区中实现两岸合作双赢?来自海峡两岸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未来海峡经济区的建设,慷慨陈辞,各抒己见。以下刊发的几组观点,分别来自5月18日当天的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上的口头发言、书面论文及政协委员的建言。  相似文献   

6.
曾万涛 《湖湘论坛》2009,22(1):100-102
国家宏观调控实施多年,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并不是事权与财权没有统一的问题,而是行政区经济作祟。行政区经济转变为新型行政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将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企业间、国家间的竞争转向超国家的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各种类型的经济区域合作组织应运而生。经济区是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它具有超行政区的管理机构,在我国的经济区发展的功能定位和管理、监督机构的设计中应当比较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全球区域经济整合日益深化。作为海岛型经济体,台湾在全球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将享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如利用区域经济整合来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内需、改善对外经贸关系等。但由于全球生产资料、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扬,世界各地区间的贸易竞争也愈演愈烈,以外贸为主动力的经济发展特性的台湾经济发展陷入了低迷状态,台湾必须借助全球区域经济整合的契机,促进台湾经济走出困境。但台湾因其特殊的经济、政治地位,在全球区域经济整合过程中又面对重重挑战。  相似文献   

9.
《协商论坛》2013,(5):6-7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国务院就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要科学构建中原经济区,使区域经济真正能够协调发展,还须针对中原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行政区隔这一体制障碍,破除行政区划藩篱,通过区域内政府间的有效合作,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区域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与优化整合。探索区域行政资源方面的制度安排与创新,实现区  相似文献   

10.
区域自生能力是一个能力的集合,包括区域要素整合能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运营能力,而区域要素整合能力是其基础。创业是一个对区域要素整合的过程,因而,创业型经济是一种优化整合区域要素的经济形态,能够很好地提升区域自生能力,促成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农村发展、农民增收问题,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引导村庄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该文通过对中山市南朗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剖析,认为村集体经济存在依附性过高、增长乏力、经济能人“断代”以及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为此该文提出在城乡统筹新型城市化的背景下,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要因地制宜,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差异化发展的同时,要加强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提升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春秋 《桂海论丛》2010,25(2):34-39
中国区域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而涌现的区域经济活动。区域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新伦理观念的生长点,具有独特的伦理价值;区域经济亦需要新伦理观念的支撑;在经济伦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区域经济伦理学。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避免亚太经济一体化下被边缘化的危险,台湾当局积极推进“自由经济示范区”规划建设。就规划方案来看,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以“六海一空一农技区”为升级试点,采取“前店后厂”模式,发挥其“境内关外”的核心作用,以“五大中心”架构为基础,以高端服务业和加值型加工产业为重点,凸显“自由化”、“示范性”,有助于推动台湾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台湾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水平,但对台湾部分产业也将造成冲击。与此同时,由于产业开放和对大陆政策松绑的保守性,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成效有限。台湾当局只有扩大“自由经济示范区”产业开放领域、拓展区划范围及功能,对大陆实施更加开放、自由和便利的政策,才有望达成“自由经济示范区”的预期目标,进而有助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4.
金荣  李德甫 《思想战线》2000,26(2):34-37
现实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多种所有制在内的综合经济基础.非公有制经济决不是社会主义的对立物和异己力量,也不是社会主义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一起,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不会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公有制在社会所有制结构中占绝对数量优势,必须从质和量相统一的观点来看待和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的贫困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解决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是改变贵州省经济社会现状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经济不发展的现状和根源,并对症下药,重点从资金的筹集、特色经济战略、市场建设、适合农民的经营模式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台湾经济“四化”问题与两岸经济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世纪初期,在全球化、区域化大发展背景下,在两岸经济合作日趋紧密而政治对立不见缓和的矛盾纠结中,台湾对外经济层面凸现出"出口导向产品单一化"、"新产业空洞化"、"经济边缘化"、"发展战略泛政治化"等问题.文章对上述"四化"问题的现象和成因加以探讨,重点分析大陆经济成长对其产生的客观影响,进而阐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对解决台湾经济"四化"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潘义勇 《桂海论丛》2004,20(1):66-68
文章阐述了加强粤桂琼经济合作 ,建设华南经济强区的客观必然性 :指出制约粤桂琼三地经济合作的障碍与原因 ,提出发展粤桂琼三地经济合作的若干建议 ,即确立合作的原则 ;建立三地合作的机构作为三地政府、经济部门及企业的交流合作的对话与提供服务平台 ;三地既竞争又合作 ,以合作促进竞争 ,以竞争促进全方位的合作 ;建立区域合作的规则及区间合作的优惠政策 ,促进区间经济科技文化的全面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敏  王传远 《中国发展》2013,13(3):76-79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都突出了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突出了高效生态经济取向;"蓝黄"两区存在着高度重合。在此背景下,如果实现两大经济区的对接、融合,科学规划,一体发展,将会加快两区经济高效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区域一体化的构建,该文提出如下具体对策和建议:加快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构建蓝黄大旅游圈;优化区域内高校学科设置,加快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合作,发展疏运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设立区域合作发展协调委员会,及时解决一体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面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现状的困扰,人们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桂北经济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本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从政府作用、绿色需求的引导、生态工业园区的示范以及技术的支持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实现桂北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经济论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林宗 《思想战线》2006,32(1):55-61
文化经济论是对当今文化形态与经济形态日益交融、彼此渗透、相互促进现象的理论反映,它凸现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并从本质、地位、功能和作用等方面揭示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及一体化。“文化经济”贯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一种契合时代精神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