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漫画家的丰子恺(1898~1975),为文也恬淡隽永,耐读耐品。我于旧书市上花5元钱买来的《丰子恺经典作品选》(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中读过《牛女》、《酒令》、《食肉》、《丰都》、《算命》、《吃酒》等散文,颇多精彩片断,且录两节——"那时我僦居在里西湖招贤寺隔壁的小平屋里。每见一中年男子,蹲在岸上,向湖边垂钓。他钓的不是鱼,而是虾。钓钩上装一粒饭  相似文献   

2.
上海作家管继平写作上是一把好手,著有散文随笔集《一窗明月半床书》、《上海老辰光》、《民国文人书法性情》等。在上海文人中,管继平可算一位“曝光率”较高的作家。尤其是他所撰的“文人书法”系列文章.先后被《中国书法》、《书法报》、《书与画》、《书法导报》等多家报刊转载,甚至在中国书法网上,管继平与启功等一起被评为“文人书法”网大评论权威。其实,于管继平而言。这倒是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在书法与篆刻艺术上管继平同样出手不凡。  相似文献   

3.
《传承》2006,(Z1)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抗…  相似文献   

4.
郁勃 《黄埔》2009,(4):41-42
戴坚,长沙人,1911年生,13岁时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凭着刻苦自学,黄埔军校七期毕业,后陆军大学毕业,并掌握了日、德、英三国外语。他的长篇巨著有《兵学研究》、《七七抗战诗词史话》,翻译过德国元帅鲁登道夫的《大战岁月》、日本的《白纸战术》等共10本书。他在《七七抗战诗词史话》中自述道:“七七抗战为我民族历史上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死伤最多、损失最大、影响最深,并为全民一心、举国一致、团结御侮、贯彻始终之神圣战争。  相似文献   

5.
世间的一切灾难,似乎都是突然而降的。地震、雷电、火灾、龙卷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自不必说,不在战争爆发点的人们,明明听到、看到、感知到战火或快或慢地靠近,在真正烧及的一霎那,往往仍然是猝不及防的。抗战时期丰子恺家族流亡的起点是他的故乡石门湾,是他精心经营的缘缘堂。  相似文献   

6.
1998年8月2日,一位中国艺坛巨星在不海殒落。他普中浙江名流钱君匋。钱君匋,浙江桐乡人,从小苦练《画家三昧》、《芥子园画传》、《晚笑堂画传》。后入上海艺术师范学校,从刘质平老师学作曲;丰子恺习绘画;吴梦非攻图案。苦斗十载,获“钱封面”美誉。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先生在重庆北碚有一所私人小房,他举家迁往美国后,把它借给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北碚分会,由老向先生代管。此后,这所房有许多文人来住过,最后由两家人分住,东面的一半由老向一家住,西面的一半由我们一家住。父亲老舍先生比我们住进去得早一些。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一九四三年秋天由北平逃出来之后,和父亲在这所房子里团聚。在这里,父亲住到抗战胜利后的一九四六年二月,先后共两年半多。他在这里写了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第一部和第二部、抗战回忆录《八方风雨》、还有许多短文,诸如系列散文《多鼠斋杂谈》。他戏称这所房子为“多鼠斋”,形容这儿的老鼠成灾。此外,在此期间,他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贫血集》。在北碚时,  相似文献   

8.
《人民公安》2013,(23):59-59
“中国报人散文羹曜全国唯一一个以“报人”为主体的散文大奖,由《美文》杂志、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联合主办,面向海  相似文献   

9.
《统一论坛》2009,(1):40-40
今年初,台湾《中央日报》在醒目版面刊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著名抗战电影《血战台儿庄》编剧凌锋先生大幅照片,报道《血战台儿庄》电影剧本荣获“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影剧本奖”的消息。  相似文献   

10.
马玉珍 《求索》2013,(6):73-75
《左传》由于述录了中国春秋时代的历史,自问世以来人们就围绕着其“传《春秋》”与“不传《春秋》”展开讨论,对《左传》的传播和研究也就围绕着是“野书”还是解经的经书展开:在争论与申述中不断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拓宽了学术研究的领域,也使《左传》的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最终使这部反映春秋时期多方面生活的经典历史散文,在中国史学界和文学界奠定了双重身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法制》2013,(6):57-57
“繁星点点人间泪,聚作银河万古流。”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但却一直有苦说不出,一直没有自己的歌谣,没有《日瓦格医生》和《难以忍受生命之轻》这样感动世人的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张爱玲和钱钟书是中国当代的顶级作家,又都亲身经历了“抗战”的艰苦岁月,却都小心翼翼地避开抗战这个题材,从不正面讲述抗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大型历史纪录片《抗战》,现正由中央电视台在全国各地,以及日本、美国、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紧拍摄。作为这部纪录片和明年全国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抗战纪念墙”,也在进行前期准备和制作过程中。这面纪念墙宽6米、高10米,墙体形似长城,将由在全世界范围内采集到的600名抗日战争亲历者的青铜手印模型组成。2月24日,《抗战》摄制组“抗战纪念墙”手印素材采集小组到达上海。经中央党史研究室提供线索,摄制组与上海市黄埔同学会取得联系,希望采集在沪黄埔同学中抗战亲…  相似文献   

13.
何季元 《黄埔》2009,(5):34-35
“七·七”事变后,广东中山小榄镇区立中学的师生们对日寇的野蛮侵略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治会迅速组成了晨呼队、献金队、振中剧社等宣传队伍进行抗日宣传。天蒙蒙亮,晨呼队分组出发,沿镇内街道高唱《全国总动员》、《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歌曲,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侵略者都滚出中国”、“抗战必胜”等口号。歌声、口号声响彻小榄镇上空,呼唤着居民奋起抗敌救国;献金队利用假日肩托用煤油罐制成的募捐箱,走遍镇内街道和四乡,劝捐购买战机抗日;剧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夜光杯”等抗日街头剧、话剧……国难当头,为了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4.
余秋雨是因为他的散文而成为著名作家的。在开始跋山涉水进行他的文化苦旅之前,他已是理论界和戏剧界知名度很高的教授和院长了。这之后.,他放下手中的线装书,带着文化的使命感上路了。他“踩”着中华文化、西方文化、伊斯兰文化的要害部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去。这一走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中,他写下了数不清的文字,《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都是一本本沉甸甸的系列散文佳作。是他,令我们耳目一新地触摸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是他,用他的那支笔引领着我们贴近文化的大生命。  相似文献   

15.
著名训话大师郝懿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巨匠鲁迅曾经在回忆性散文中记载过他的作品和名字,并将他的《蜂衙小记》、《燕子春秋》、《记海错》等三部著作辑校整理;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曾在日本神田大成中学发起成立“国学讲习会”专门讲解他的《尔雅义疏》等国学名著;著名学者周作人在专著中言及“至于个人撰述之作,我最喜欢《记海错》”;胡适赞赏《尔雅义  相似文献   

16.
曾东萍 《同舟共进》2010,(12):25-26
《同舟共进》:“人们在歧视我们,我们何不到人群广众中去,要吃大餐饭,要挤公共车,要进电影院。甚至对着那些歧视者偏去摸他们的手脸,对他们打哈欠、吐唾沫。那么,我们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就和我们是一样的人了!”这是患乙肝的作家贾平凹在他的散文《人病》中表达的对“排斥感”的抗争。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去京,到《团结报》社去,一位领导送了一批团结出版社出的书。也许是心中有太深的“九三”情结(九月三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由于前段时间看了《驼峰航线》,回来后我首先着重看的是《血色长空——空军抗战与抗日胜利纪实》。这两本书让我明白了中国抗日战争,除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游击战场,还有一个主要战场,就是空中战场,抗战初期中国抗战失利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制空权,而后期,由于飞虎队的成立,  相似文献   

18.
68年前,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由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人大建设》杂志社承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于2005年7月7日上午,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室举行。座谈会由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顾志平主持。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长铎首先致词。他说:“今年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个难忘的历史时刻,我们举行这个座谈会,是很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在(《贞元六书》中曾论及中国的国风。他在谈论抗战的未来时,指出中国面对日本的侵略,保持着“退而不溃”的态势。在局部上中国面临着失败,但是却永未被敌人所破。无论是军队还是人民都是如此。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这样的组织力,源于中国人的道德力。这种道德力构成了中国的国风。因为中国的国风蕴含着强大的道德力,所以中国注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在抗战这一特殊背景下,为了动员更多的群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毛泽东积极地探索抗战时期中共的人权思想,形成了既不同于国民党“一党专政”,也与英美式民主和俄式民主有所不同的,具有中国抗战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思想。[1]相比抗战前他强调阶级性--为民作主而言,战时他的民主思想具有“让民作主”的特点,注重保障最广大抗日民众的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