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外政府职能转变及其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外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体态势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理论研究和操作实践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政府对经济不干预时期,政府职能理论受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支配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地方政府间的关系研究,但体制、国情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不可能照搬西方的理论与实践措施,因此必须结合具体国情认清地方政府横向关系调适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地方政府横向关系调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服务型政府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十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依然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衡量标准研究不足是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服务型政府成效衡量和服务型政府内涵及建设路径之间关系的分析,构建成效衡量的四个维度,即价值维度、职能维度、制度维度和机制维度,可以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实践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一种新型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模式,它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重新定位了传统公共模式下政府与社会间的关系,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主张实行严明的绩效目标控制,广泛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倡导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多国有实践,但实践模式不一致,对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政府审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认同理论研究了组织认同、组织支持对政府审计人员离职意愿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政府审计人员组织认同、组织支持与离职意愿都是负相关关系,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在组织支持感与离职意愿关系间起到了调节作用,但是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在组织认同与离职意愿关系间没有起到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政府审计机关加强审计人员情感支持,减少审计人员的离职意愿,留住重要人才。  相似文献   

6.
刘红波 《电子政务》2012,(12):22-29
一站式政府实践大致遵循着自发产生、国家推动、技术助力和组织重塑四个阶段的演进轨迹,主要围绕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技术与制度的关系三条发展主线展开。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中国政府应通过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和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来改变一站式政府建设的"多自发产生,缺国家推动,强技术助力,弱组织重塑"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治理视角:电子政务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和治理理论都是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新兴事物,由于处于同一历史背景下,受相同的社会因素催生,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电子政务蕴含着治理理论的思想精髓,是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公民网络参与、政府结构扁平化、政府网上办公等方面。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电子化治理是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科学模式。明晰电子政务的治理意蕴有助于明确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向,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3,(9):93-94
王琳琳在《理论导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契约关系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目标不相容是造成政府公信力递减的主要原因。契约理论认为,民主政治模式下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包含多个层面的契约关系。如果排除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发展阶段和国际政治环境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仅从契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政府与公民间的契约是天然的不完全契约,并且存在“目标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等委托代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执行机制与激励策略修正政府与公民间的契约关系,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李春 《电子政务》2005,(3):51-55
电子政务和治理理论都是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新兴事物,由于处于同一历史背景下,受相同的社会因素催生,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电子政务蕴含着治理理论的思想精髓,是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公民网络参与、政府结构扁平化、政府网上办公等方面.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电子化治理是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科学模式.明晰电子政务的治理意蕴有助于明确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向,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0.
国内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发展研究的成果可概括为:两个关系维度即"竞争"与"合作;"三大协调机制即命令机制、利益机制、协商机制;四种研究视角即从政治与行政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和法学等多种学科理论切入;三种研究动向即引入新的分析工具进行研究,关注实证研究,对地方政府角色定位有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李春 《电子政务》2005,(4):51-55
电子政务和治理理论都是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新兴事物,由于处于同一历史背景下,受相同的社会因素催生,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电子政务蕴含着治理理论的思想精髓,是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公民网络参与、政府结构扁平化、政府网上办公等方面.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电子化治理是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科学模式.明晰电子政务的治理意蕴有助于明确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取向,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2.
府际关系,即国内政府间关系,直接关系政府的稳定和治理效率。作为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美国,其府际关系的建构及其演进历程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而联邦主义则是我们剖析该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美国府际关系的方方面面,均与联邦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中国正在发生静悄悄的"社团革命",非政府组织发展迅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议题形成.本文从"发展过程"视角,以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为例,首次将中国社团革命进程分为四个基本发展阶段,描述不同阶段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模式的基本特征,旨在为转型期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理论分析框架,为慈善组织未来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根据分权理论和各国的实践,人事权的改革是政府间分权的决定性因素。对中国地县关系调整的分析,进一步确认了这个判断。对于接下来的省管县改革来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将是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15.
财政联邦主义视角下的政府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联邦主义是西方学者借鉴政治学中的联邦制概念而创立的一个经济学概念,用于分析财政分权理论。本文从政府间关系角度出发,分析财政联邦主义产生的理论缘起,结合西方学术界关于政府间财政分权的不同模式,揭示财政联邦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以此为依据,分析财政联邦主义视角下的政府间关系构建,为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间关系寻找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的理论与现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间横向关系是当前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竞争与合作是地方政府横向关系的两种主要形式。文章结合政府竞争理论、博弈论、区域公共管理理论和网络治理理论,分析了地方政府间横向竞争的必要性、横向合作的可能性、横向协调的必然性和横向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的比较及解释——一项制度转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我国行政领域中的重大制度转型,而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目标模式来源于发达国家的实践。本文提出用制度化程度、竞争程度、主体间关系三个指标来描述政府购买模式,其中制度化程度指标尤为重要且影响着另外两个指标。研究发现,国内政府购买的学习标杆只有一种目标模式,但是学习的结果却呈现多元化状态。在路径依赖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建构了初始状态和利益冲突制度转型的分析框架,并结合典型案例对我国政府购买的现状做出理论解释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韩军芳 《前沿》2012,(14):45-47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理论、人与人的交往关系理论和思想观念形成理论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克服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和人的思想意识发展变化的需要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依据.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有四种:对话模式、活动模式、生活模式和网络模式.  相似文献   

19.
那仁图雅 《前沿》2014,(11):170-172
随着课程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课程管理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发展脉络来看在传统课程管理、现代课程管理以及后现代课程管理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著名学者提出相应的观点,对课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也进行过相关探讨。我国课程管理理念从注重传统的课程管理理论到注重现代课程管理实践,都有其相应时代背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在发展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的差异性及如何将课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统一与整合是值得研究及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何关银 《重庆行政》2013,14(4):16-18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理论的功能集中表现为通过解决问题改变世界;恩格斯也强调过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从列宁到毛泽东再到邓小平同志,都十分强调时代、实践的应用创新理论。总之,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与实践及其实际关系的基本观点的重心是:立足于"实践标准"与理论的实践应用并创新理论。如果应用"实践标准"、创新理论的学术逻辑去认识实践模式,就可以得出时代的阶段和环境锁定,及其对"嬗变型模式创新"指认这一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