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岸青年群体的心灵契合问题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当前,两岸青年心灵契合的总体程度不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需进一步提升和加强.促进两岸青年群体心灵契合,应该以两岸青年交流为试点,构建两岸青年命运共同体.对此,可以从培植两岸共同利益、累积两岸认知情感、形塑两岸共同价值等途径入手,推动两岸青年心灵契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厦门在响应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百姓富、生态美”政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厦门发展模式,从政策试点出发,坚持顶层设计,做好政府规划与配套改革,并结合地方资源优势,构建适合“百姓富、生态美”的产业模式,还通过共同缔造活动,推动社会治理改革,激发公众共同参与。厦门的政策试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否具有可推广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民众是维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体力量。不断加强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成为新时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任务。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与台湾进行的创新合作,为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但两岸民众交流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构建两岸民众的社会认同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近来年,台湾青年选民逐渐成为影响台湾政治生态的重要政治力量,每隔四年,台湾就会新增150万张青年选票。台湾人口统计资料显示,年龄介于20岁至29岁,在2008年“总统”大选拥有投票权的年轻人超过400万,约占1700万张选票的近四分之一,其中20至23岁新生选民约高达130万人。为此,青年选民对台湾选举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任何一个政党要想取得执政权,都要争取青年选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作为台湾公共政策的一部分,ECFA政策在台湾经历了一段较为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一方面,有关ECFA的民意趋向呈现出特殊的分歧状态;另一方面,民进党极力展开舆论操控与政策博弈,试图对ECFA政策施加影响。作为主要的决策主体,台湾当局始终主导着ECFA政策的发展,最终,在立法程序中,ECFA政策成为合法化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6.
青年学生逐步成为两岸交流的主要力量,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大陆“交换生”群体在台交流期间,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社会交往网络,“交换生”面对新的环境,开始接触台湾青年群体,使用当地的沟通工具,参与当地社会活动,这充分体现出大陆青年在台具有较强的“在地”适应性.但是,研究也发现,“交换生”群体在交流中呈现出相对封闭的交往网络,由于交流环境的限制,心理的群体认同与融合也有待进一步构建.因此,有必要推动建立两岸青年交流的持续化交往机制.  相似文献   
7.
政府对责任的推断会直接影响其治理行为选择。如果政府能够认识行为的动机原因,作出合理的责任推断,那么,不仅有利于培育政府的责任意识,还能推动政府改进自己的治理行为。反之,如果政府将治理责任动辄归咎于外部不可控因素,则会产生外部依赖性心理,无法衍生政府责任意识,也就不会从政府行为本身寻求改进对策,从而影响政府的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8.
厦门自贸区作为探索对台合作先行先试的试验场,既具有一定的政策实施基础,也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果。但是,对台先行先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政策,这也使得厦门自贸区面临一系列政策创新的挑战与困难,要推动厦门对台合作先行先试的升级,必须从政策推动与政策创新两个维度入手,解决厦门在对台先行先试中面临的制度障碍,同时,充分发挥地方在先行先试中的政策自主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正在逐步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指标和方向。从现实情况来看,两岸对命运共同体的论述尚存在较大差异。要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两岸命运共同体,可以从经济融合、文化交流、社会沟通与顶层设计等路径入手,最终形成多元化的共同体结构。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既存在实践的可能性,也存在相应的风险。只有客观面对发展的前景与挑战,才能最终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侨务工作在地方政府事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地方侨务资源依然呈现不均衡的分布格局,而地方侨务组织已经开始向"外事-侨务"的组合模式转变,为了提高侨务工作能力,地方侨务干部基本上都要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并在实际工作中深化对侨务工作的认知和理解。基于统计发现的相关问题,可以从侨务组织环境、地方侨务工作策略、侨务干部学习能力等三个方面来着手加强当前地方侨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