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背景及意义 随着全球人口与经济的快速增长,自然灾害的频率和损失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区域自然灾害的形成,不仅受到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还跟日益增长的承灾体及其脆弱性密切相关.厘清区域灾害形成过程,特别是多致灾因子综合作用下的多灾种形成过程和机理,对于区域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灾情评估、综合风险评估和综合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所处地理、气候环境特殊,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跨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地理位置特殊,致灾因子多.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各类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时期之一.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各级民政部门及时、高效、有序地应对了多种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减灾科学技术与减灾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培军 《中国减灾》1994,4(1):19-22
论我国减灾科学技术与减灾业的发展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减轻自然及人为灾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需要。本文主要论述减轻自然灾害(包括与自然过程有关的环境灾害)的科学技术与减轻自然灾害的产业发展。自然致灾因子(如地震、暴雨、洪水、台风等)作...  相似文献   

4.
正1978年以来,中国重特大灾害发生频繁,灾害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来发生在中国的重特大灾害足有40次以上,平均每年1—2次甚至更多;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仅国家层面启动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就有5次之多,这些灾害所具备的致灾因子超强、发生概率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严重、灾害影响范围大、灾害影响时间长等特征十分明显。对比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四川芦山地震和云南  相似文献   

5.
致灾因子强度和承灾体的脆弱性共同决定了灾情的大小。建筑物设施是地震灾害系统中最主要的承灾体,据中国地震灾害致灾因素分析,我国农村乡镇发生地震的概率远远高于大中城市,西藏、新疆、云南、宁夏、青海、甘肃等西部农村乡镇是我国地震灾害最为严  相似文献   

6.
灾害链风险涉及多致灾因子内在关联机制及其对同一承灾体的脆弱性和复合性,其难点是精细化、定量化的多灾种灾害脆弱性与恢复力、情景动态模拟与综合风险评价.尤其是灾害链会使灾害的危害范围在空间上大大拓宽,在时间上造成多次延续灾害,延长了危险和危害时段.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是地球表面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综合作用的产物。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洪涝、台风、干旱、风雹、雷电、赤潮、沙尘暴、风暴潮、高温热浪、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植物森林病虫害等灾害在我国都有发生,全国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常年受灾人口在2亿人次以上。  相似文献   

8.
立项背景 全球自然灾害近年来呈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对人类生命、经济及生态系统等诸多方面造成重大影响.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复杂的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分布格局,使得多种灾害的区域特征尤为显著.多种灾害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复杂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灾害链、灾害遭遇和灾害群等形式.  相似文献   

9.
周成虎 《中国减灾》1992,2(3):19-21
一、洪水灾害系统洪水灾害本身是一自然社会现象,它是自然物质子系统和人文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洪灾的发生孕育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即孕灾环境。从整个地球表面系统看,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均是洪灾的孕灾环境。只有当孕灾环境中的某一部分的活动出现异常时,才能形成洪水灾害;第二,对于每一次具体的洪水灾害而言,都会有一些致灾因子。致灾因子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1993,3(4):60-62,28
开展科技减灾与减灾教育是国家教委过去减灾工作的重点,亦属非工程减灾的重点组成部分,现就国家教委直属院校开展科技减灾与减灾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工作重点作如下介绍。一、过去科技减灾与减灾教育的主要成就 1.科技减灾主要成就建国以来,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就开展了程度不同的科技减灾工作,从收集整理历史自然灾害资料,到参与我国主要自然致灾因子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都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北京  相似文献   

11.
正社区在灾前预防、灾中应急以及灾后重建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当前国际减灾的研究热点和实践趋势之一,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风险管理的开展尤为重要。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损失。如何有效应对灾害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被称为"自然灾害的博物馆",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损失重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返贫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原因. 为了应对自然灾害,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关制度并为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信息.这些制度主要关注的是灾害导致的直接影响,信息收集和统计中缺乏对社会因素的考察,如性别、社会结构、文化的因索等.如汶川地震灾后救灾物品中大量的牛奶、饮料等物品的分发造成了相当多的浪费,一方面牛奶的储存需要冰冷的条件,灾区电力的破坏无法提供储藏的条件;另一方面灾区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也没有饮用牛奶的习惯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也导致灾后救助工作往往只关注灾害的直接面的需求,因此需要进行自然灾害的社会影响评估.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几年里,在降低处于风险中的社会的易损性和有效防止自然致灾因子形成灾害方面已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然而,国际减灾十年的最大挑战不是在过去,而是在将来。在21世纪邻近之际,国际社会已经把自然灾害看作阻碍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认为灾害预防是...  相似文献   

14.
<正>四川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致灾因子复杂、大灾连发频发、灾害损失严重。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3万余处,占全国15%左右,70%的区域处于较高地震烈度区。2008年以来,四川相继遭受"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11·22"甘孜康定地震、茂县"6·24"特大山体滑坡灾害、九寨沟7.0级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灾害造成全省约2亿人次不同程度受灾,  相似文献   

15.
1949—2012年的64年问,辽宁省发生暴雨洪水的年份有33年,而且主要集中在7、8月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和连续性。2010-2012年己连续3年发生了致灾暴雨。暴雨致灾的主要原因是:引发山洪(局部地区伴有泥石流)、堤防决口以及洪水漫堤等。可以说,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是辽宁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6.
陈虹 《中国减灾》1991,1(1):28-31,32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从国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减灾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一) 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是灾种多、范围广、损失大。一般年份大约有七、八个省份遭重灾,大约三分之一农村人口、三分之一的农田遭受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给人  相似文献   

17.
正为规范和指导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路承灾体普查工作,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公路水路承灾体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20年12月7日印发《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路承灾体普查技术指南(试点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14,(2):22-22
2013年,四川省先后遭遇“4·20”芦山强烈地震和数次特大暴雨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袭击,是继“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灾情最为严重的一年。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四川省四个级别的救灾应急响应悉数启动且次数频繁,尚属首次。尤其是芦山强烈地震,致灾面积广、受灾程度深、救灾难度大。四川省民政厅坚持分类指导、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返贫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原因。为了应对自然灾害,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关制度并为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信息。这些制度主要关注的是灾害导致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4,(3):22
正2013年,四川省先后遭遇"4·20"芦山强烈地震和数次特大暴雨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袭击,是继"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灾情最为严重的一年。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四川省四个级别的救灾应急响应悉数启动且次数频繁,尚属首次。尤其是芦山强烈地震,致灾面积广、受灾程度深、救灾难度大。四川省民政厅坚持分类指导、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一、提高重建补助标准,分类分档实施补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