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正爱 《湖湘论坛》2001,14(3):20-22
一、“三个代表”思想对唯物史观的理论内容作出了新概括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我认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唯物史观的理论内容作出的新概括,因为“三个代表”思想中论述的生产力、文化、利益三个范畴,反映了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内含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 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出发点和发展的物质动力。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动力。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如果停止了生产,就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展。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贾磊 《长江论坛》2023,(4):28-37
人类终将因为资本主义内在危机的总爆发和无产阶级能动的革命实践而进入以实现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根本特征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立足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历史作出全面考察得出的一个堪称其理论体系之核心主线的科学论断。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解为“现实的人”经由自身能动的“实践”不断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历史过程,是准确把握这一科学论断的观念前提。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人类“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类特性”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处境,为人追求和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依据;从“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辩证统一的内在要求来看,政治上建立“真正的共同体”,经济上取得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文化上实现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的普遍化,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必备的三个主要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3.
论精神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猿揖别 ,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并且永远是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的活动 ,就是生产。生产———除人类自身的生产外 ,便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质生产创造物质产品 ,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精神生产创造精神产品 ,以满足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需要。创造物质产品的力量就是物质生产力 ,创造精神产品的力量就是精神生产力。然而 ,从人类漫长的全部生产实践活动中 ,概括出物质生产力范畴和精神生产力范畴 ,却并非易事。一方面需要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相当高度的发展作基础 ,一方面还要有高度的科学抽象思维能力为条件。因此 ,生产力这…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但任何时候也不能否定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否则,就回到历史唯心主义去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推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原动力是社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肯定了生产力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生产力是构成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坚持这一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前提。但是,生产力毕竟只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具体领域,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动力是一切运动系统的核心,揭示系统运动变化的动力,是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关键。因此,深刻认识社会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动力,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认为“只有生产关系才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人口问题是全球五大问题之一。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人口问题,是民族地区和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是增强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加速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一、从“两种生产”理论看人口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生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是社会生产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了人的两重性——自然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指出:“马尔萨斯撇开了人口运动的这些一定的历史规律。这些规律由于是人类本性的历史,所以是自然的规律。但仅仅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人的自然规律,而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受人类本身历史过程制约的”。恩格斯也从一般意义上分析过人类自身和社会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这两段话,明确地指出了人口与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因素。人类社会出现后,人类自  相似文献   

7.
贺锐 《前进》2000,(10):11-12
江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用“三个代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动。我在工作实践中深深感到,领导干部要贯彻“三个代表”,需要牢固树立四观。一、树立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做建设经济强市的排头兵1、发展生产力是发展社会一切事业的基础和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历史前进的最终决定力量,共产党人的历史地位和命运,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三个代表”中把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摆在首位。改革开放20年来,晋城市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杨维军 《人大研究》2001,(12):28-2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世纪之交的背景下 ,观察国际国内局势取得的重要成果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现实性。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和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的。唯物史观认为 ,“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 ,生产力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它从根本上决定并制约着全部社会生活领域 ,从根本上决定并制约着人类总体历史的进程及趋势。”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在生产方式和整个社会系统结构中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积极、最…  相似文献   

9.
彭雅纯 《湖湘论坛》2001,14(3):35-35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三个代表”中首要的是“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之所以把这一条放在首位来强调,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一个国家的强弱和一个民族的兴衰,关键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个政党事业的成败,关键取决于他能否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发展生产力是我们党的根本任务,全党同志都应为之努力奋斗,都要自觉地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作贡献,作为领导干部来说更应如此。据此,本文拟以“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对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曾作过明确阐述 ,确立了生产力的至尊地位。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 ,这里是指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曾这样阐述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 ,———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基础。①”“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② 明确表达了生产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及对社会发展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确立了生产力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 ,马克思对此作了更为具体和完整的论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  相似文献   

11.
五个文明论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成果的总和。文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历史的范畴。马克思认为,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成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历史发展的状态,是时代演化的过程,是人类创造的成果。文明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田丽 《前沿》2013,(16):56-57
现实的人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的需要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直接动力,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隐性动力。人的需要必须转化为人的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方式、阶级斗争、利益等表现形式才能成为显性动力,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化、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邓小平的理论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哲学内涵。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邓小平的人民观。一、邓小平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人”的观点他认为,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人,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主体因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他们自发形成或创造的某些生产形式,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瑞敏 《前沿》2001,(10):22-23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 ,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石。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 ,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更替 ,从根本上说都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代表当时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阶级发挥推动历史进步的能动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认为 :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后 ,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 :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 ,“必将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倾注毕生精力所创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构成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主体。这一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以生产社会化达到相当高度为历史起点,以资本增殖或创造剩余价值(提供剩余劳动)为生存形式,在劳动资料上以机器或自动化生产为标志,内在包含着竞争性、雇佣性,在历史上比封建生产方式或小生产拥有明显优势;这一理论既否定地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断定为一种有限的生产方式,也肯定这一生产方式作为历史上人类共有的一种文明形式有其巨大的历史进步作用,从而为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历史 ,从根本上讲都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代表当时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阶级或政治集团推动历史进步的能动作用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对国家的正确领导 ,主要表现在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争取民主革命胜利的 2 8年 ,就是党发动人民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打破旧制度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为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扫除障碍的过程。建立社…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有一系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述,并且形成了具有很高理论价值的“发展观”。这个“发展观”是构成邓小平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同志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用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和人类,看出自然界中一切现象都有物质原因作基础,同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由物质力量即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这里马克思、列宁都明确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由物质生产发展的结果。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站在时代的制高…  相似文献   

18.
戚攻 《重庆行政》2010,12(4):24-25
一 马克思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表明,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人口生产”和“社会生产”,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传统社会尤其是农耕文明时代,人口生产的绝对数量和规模,因其落后的生产力和低下的劳动生产率而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中不仅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呈现出“人多好办事”的社会动力结构和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高屋建瓴地从我们党的本质规定性上,对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科学的定位。纵观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率先垂范的作用,从思想理论根源来看,可以肯定地说,党的“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就是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思想理论条件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我们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就是为了解放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我国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表明,党在其总的路线纲领和总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贯彻执行中,无一不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我国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极大满足,根本的就在于我们党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来把握时代的规定,洞察到群众根本利益之所在,这是党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责任意识的集中体现。 SO年代中期,当中国社会主义航船扬帆启航之时,毛泽东就以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社会主义社会,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一) 通观我国历史唯物主义教学的理论体系,从反映社会历史领域的一般规律着眼,其中有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人民群众与个人的历史作用”等论述,都无疑是对贯穿于整个社会历史领域的普遍规律的概括和总结。而对于“社会革命”的有关论述,却仅仅是反映和概括了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中的一个小阶段一对立阶级社会阶段的政治革命的规律,这种仅能反映对立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