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克才 《新东方》2007,(12):98-100
一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管子·霸业》指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牧民》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这些论述,无不反映了古代先贤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古今中外历史表明,民生问题绝不是老百姓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问题,而是关乎国家发展进步与政权兴亡的根本问题。孙中山曾说: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社会中的各种变态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就我国  相似文献   

2.
谷黎君 《前沿》2013,(15):12-14,22
作为关系国民生计与生活的民生问题,其实质是一个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命题.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问题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在当今中国,已由过去的生产、生活资料,提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国民精神等涵盖物质需求和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纵观世界,民生问题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改善民生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政府国家发展战略的政治目标.本文通过探讨中国民生发展的基本历程、未来民生发展的基本内涵,以此来寻求中国民生改善的正确逻辑起点和有效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3.
钱钢  王国亮 《群众》2007,(4):26-27,35
民生问题事关百姓生计与生活,是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近年来,江苏各级党委、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根本要求,努力做到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的统一,在改善民生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民生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据省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是国家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民生思想主要包含马克思民生观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解放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平等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民生思想进行吸收、创新和转化,从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不断指导着我国民生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民生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怀军  李俊斌 《前沿》2009,(8):136-138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现状,存在着很多不和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不断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有效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也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推进教育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8.
陈玲 《人民论坛》2012,(11):158-15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在于使马克思主义占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阵地,要实现这一目的,首要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所在,也是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所在。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成果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的意愿表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2007年第5期《前线》发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的文章,认为民生问题在国家发展进步中日益突显出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步入理性、健康、文明发展的轨道。应当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民生问题,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今天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非常关注民计民生问题,始终把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作为我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根本目标,并积极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扩大住房保障和房改货币分配覆盖面,为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租房补贴,切实解决了广大市  相似文献   

11.
梁亚雄  李欣 《传承》2013,(2):8-9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富裕和人民幸福则是现代文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提高民众的幸福度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解决好民生问题、实现人民的幸福。社会和谐了,人民也就幸福了。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20余年中,多次对民生制度进行了改革。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以及住房保障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也多予之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经济转型时期以及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中国与俄罗斯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借鉴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无疑是十分有利和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民生,民生     
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和政权兴替的关键。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左传》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这些论述,反映了古代圣贤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代表民意,倾听民声,关注民生,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的政府,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长久。改革开放近30年,民生问题得到普遍关注,改革开放的进程,其实就是不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享,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这种观念的变革,把发展观落实到人民的生存、发展等民生问题上,正引领我们国家迈向现代、文明、进步的全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 新疆是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区,民生问题事关新疆各族人民实实在在的利益,事关各民族的团结,事关国家西部的安全。发展经济,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基石。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新疆的民生问题,始终将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改善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5.
正贵刊第4期《今日视点》的一组文章是关于2014全国"两会"民生方面的专题报道。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今日广西》2007,(4):36-39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元旦前夕发表的新年贺词中强调:“2007年,是中国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按照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顿时让人们眼睛一亮。2007,民生议题将再次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处理不当会影响社会稳定.随着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各阶层的利益矛盾更加突出,民生问题的妥善解决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努力改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事关国家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也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全面把握民生问题的难点,是改善民生的关键。民生问题涉及到多个社会系统和社会系统中的多个方面。无论从民生问题本身的特点、政府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等方面来看,都存在着一些难点,阻碍着民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必须以清晰的、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作指导。这就需要在理论上彻底澄清"民生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事情,过去没有民生问题或民生问题解决的很好";"民生问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应该解决的事情,不能引入市场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现程度越高越好,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高福利民生"等四大误区,剔除干扰我国民生事业的错误思想观念,从而推动我国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及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生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在加快科学跨越、富民强国进程中,民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道,党和政府对民生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