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经济学史上对商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与价值或交换价值的双重属性的研究始终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文章在对该领域的研究简单回顾基础上提出了观念价值,作为没有发挥效用同时也没有被用于交换的物的价值属性的描述。文章阐述了观念价值与物的使用价值以及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系列相关范畴。文章结论是物务无论是否为人类劳动所创造,都存在其观念价值,人们对于用于交换的人类劳动结晶的商品的价值的认知的趋同过程即观念价值的趋同过程就是该商品交易价格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拜金主义不是社会主义革场经济的必环2果市场经济只有根植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之中,才与拜金主义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会结出拜金主义之果,而且还要割掉这个“肿瘤”,以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公有制是主体,按劳分配是主要分配形式;劳动已不仅仅是生存的手段,除了对交换价值的追求,它还有更深刻的意义,即为解放全人类而努力奋斗;劳动力不是商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受商品关系的主宰;金钱不能成为人的价值评价尺度,精神生产与人文科…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我国多年流行的劳动价值论仅仅承认劳动对商品价值的作用,因而是单一要素的价值论,那么,现在,我们应当综合考虑劳动和资产等客体因素与社会需求这个主体因素对商品价值的作用,建构“系统价值论”。一既要肯定劳动的作用,又要承认资产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各种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互相表现为交换价值,“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①所谓价值,就是各种商品之间的相对比价。这是完全正确的。它是我们分析商品价值的基础。然而,马克思断言:“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具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  相似文献   

4.
潘琪 《前沿》2013,(11):91-94
作为主体的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同一过程,主体的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物的依赖为基础建立起人与人的世界性的、普遍的交往关系,独立个体得以生成。而市场交换的内容及其特有的交换形式为主体获得自由和平等奠定了现实基础,并转化为政治、法律上的自由。以竞争和利益机制为核心的运行方式则为主体性的跃升提供了现实化的道路。概而言之,市场经济为主体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并进一步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主体性的发挥和阶段性跃升,为主体最终实现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其成熟完善之体制下,有关对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正义要求,即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实质上体现为分配正义和交换正义两个方面。按照最早区分这两种正义的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之观点:交换正义是事物之间的绝对平等,分配正义是指对待不同人之间的相对平等。交换正义至少需要两人,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导刊》2011,(10):20-22
要探索“陌生人社会”诚信建设路径 徐惟诚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健康发展的道德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是商品而不是单纯的产品。商品为交换而生产,生产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实现交换价值,只有经过交换,其使用价值才能得到实现。商品交换又必须经过货币这个一般中介物才能够完成。这种生产和使用的分离,使社会分工得到极大的发展,使资源得到尽可能合理的配置,也为科学技术的使用和不断进步开辟了广阔的舞台。但这种生产和使用的分离,以及两者之间连接的无数中间环节,又为不诚信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黄伯红  王磊 《前沿》2014,(3):58-60
庄子认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有两种困境构成了对人的限制。一是人作为自然物,生与死的问题是人面对的现实的、无法回避的问题,死亡就构成了对人的一种自然限制,这是人存在的自然困境。二是人自身的情感、欲望、意志、理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人自我的困境。庄子对于现实困境的超越,可以用两种观点观点来阐明。一是保持心灵的空寂,保持“无”的心境。二是“齐生死”“齐是非”,即要超越生死的对立,以达观和自然的态度对待死亡;把在世俗看来不平等、不公正、不自由、不和谐的种种差别现象视为无差别的“齐一”,这就是要超越世俗价值的束缚。  相似文献   

8.
社群主义者诉诸“互主体的自我观”、“叙述观点的自我”的叙述逻辑 ,批评了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自我观”。但是 ,社群主义视域中的“社群”不同于基于经验的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体”理念 ,因而 ,与它的“自我”观念一样 ,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理念。自由的价值总只能兑现于具体的历史处境中 ,建立在个人选择上的自由不是绝对的 ,而且非常可能导向它的反面。就此而言 ,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都没有真正地把握人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市场交换是市场经济诸环节中最复杂的领域,也是经济人通过商品——货币的物物交换形式来形成纵横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的重要场所。在市场交换领域,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的各方面的特点内在地规定和制约着经济人的动机和行为,经济人又以其价值取向和主体抉择能动地作用于市场交换的内容与形式,自觉不自觉地在交换活动中抹上一层人文色彩,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取向。交换领域存在着多方面的特点。第一,交换领域的经济人主要表现为交换主体,同生产领域的劳动主体相比较,其社会角色及功能显得更复杂。在生产领域,经济人始终是主体…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范燕宁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宣布,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不仅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而且也从社会主义自由与商品货币关系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自由的核心内容、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一 个人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 研究个人问题的现实意义 我国现时代的现实使对个人问题的哲学研究具有迫切的重要性。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把对个人问题的研究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摆在人们面前。我们知道,凡商品经济都应遵循如下原则:交换原则;利益原则;竞争原则;效益原则。交换原则要求人们之间独立、自由和平等,要求破除一切等级观念,使个人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因为自由和平等既是交换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又是以交换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中,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强制干预和对劳动关系双方身份的区别对待,使得劳动关系突破了古典契约所坚持的绝对自由和形式平等观念。现代劳动关系更重视有限自由、契约自由与国家干预的平衡、实质平等等目标。劳动关系在突破古典契约观念的同时,也包含了自由选择、交换、相互依赖等契约因素。劳动关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关系契约,本质上仍然符合契约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3.
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其实是一个误区.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平等交换中产生的不平等的产物.自由、平等和互利合作是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内在要求.资产阶级作为等级特权的起源和资本主义的垄断剥削实质,与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和内在要求根本相悖.而社会主义的平等精神和道德原则与之完全符合.社会主义能够恢复市场经济内在的自由本性和平等原则.随着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的展开,垄断资本的统治在范围上已近极限,资本主义的自身调节和回旋余地已近临界线,从而将导致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分道,并最终趋向价值理念一致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与"物本"之间存在着一种悖论。人原本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物只是客体、受体。然而,在"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物却成为主体、本体,而人却沦为客体、受体,不断出现"物本"打压"人本"的现象。要解答这种悖论,需要我们准确把握马克思关于"人—实践—物"之间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重建"人—实践—物"之间的合理秩序。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则要求我们实现价值观的根本转换,确立以"劳动"为价值本位的对于人的全面关照,确立"劳动—人本"的逻辑而不是"资本"或者"权势"的逻辑,并且贯彻落实"四个尊重"的方针,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快乐劳动"、"自由劳动"。  相似文献   

15.
分配正义的两种不同诠释--罗尔斯与诺齐克之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正义如何来分配,尽管罗尔斯和诺齐克都赞同正义首要性,但罗尔斯更为强调平等。他通过设定“原初状态”,在此基础上借助正义的两个原则来解除“无知之幕”,使得最少受惠者得到补偿,从而实现平等;诺齐克认为正义的首要问题不在平等,而在于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他借助“持有正义原则”通过“最弱意义的国家”来反驳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尽管二者对如何分配正义分歧很大,但他们都是围绕经济领域中自由与平等孰更优先的问题展开。罗尔斯和诺齐克的正义观的矛盾虽只反映了西方社会自由与平等观念的矛盾,对于如何达到分配正义的解答也存在相当不足,但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来说,他们的正义理论和社会正义原则对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着的非正义的问题均具有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相对立的,弄清市场经济与个人主义的关系,将包含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在伦理价值原则上究竟提倡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这一问题的合理解答。一、个人主义的经济前提不是市场经济个人主义倡导者一般坚持这样一个逻辑:市场经济需要主体由逐利动力所焕发的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每个人都必须拥有选择自己生活和事业的自由。而个人主义则充分尊重个人,强调个人在价值、尊严、平等及自由等方面的本位性和独立性,唤起人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所以,个人主义与市场经济有着内在一致性。确实,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政治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与商品价值相联系的交换价值和价格这两个概念在理解上出现了困难。对此,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讲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弄清交换价值和价格这两个概念的产生交换价值和价格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两个范畴。交换价值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主要是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时伴随着简单商品交换的出现而产生的。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原始部落的劳动产品偶然有了剩余,这时为了满足各方不同的需要,就出现了偶然的简单的物物交换。如1只羊可以换两袋米,即1只羊一2袋米,这时两…  相似文献   

18.
关于纸币有没有价值的问题,是我多年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不少学生经常提出:“纸币有价值”。他们认为生产纸币耗费了人类劳动,纸币又可以在市场上购买(或称交换)一切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所以,纸币也是商品,有价值。我认为纸币是没有价值的。首先,必须弄清“价值”、“货币”、“纸币”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不是商品就没价值。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般等价…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把"商品之谜"的"崭露"与"破解"作为贯穿《资本论》的一条理论线索,不仅为我们"窥探"资本主义社会受抽象统治的人的生存状况提供了一个"视角",而且为人们摆脱这种"奴役"状态提出了一条可能性路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商品之谜"的"崭露"形式"拜物教"入手揭示了物与物的关系中所掩藏的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其二,勾画出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商品——货币——资本"的拜物教理论的内在逻辑,并分析这种"剥削"何以可能;其三,从破解"商品之谜"的"钥匙"社会关系入手,指出只有通过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才能摆脱这种"剥削"关系,从而为人的自由解放开辟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20.
追光动画《新神榜》系列作品典型地反映了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中视效与剧情的脱节现象,其症结在于技术性视效犹疑在两种视觉模式之间,一种是形塑主体中心的现代主观视觉模式,一种是超越主体中心的中式物观视觉模式。如何在技术性视效中弥合两种视觉模式、平衡现代性和中国性,成为动画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肯綮之一。国产动画电影应以中式物感精神为切入点,借助数字技术的镜头创造力,在现代视觉机制的“身体-世界”二元关系格局中扩展出“身体-物-世界”的三元关系格局,营构出“人观物”“物观物”“大观小”等丰富的视觉模式,延展出主体内在的自反、弥合与超越,从而走向中国空间精神所敞开的世界本源之域,表达更加深刻的现代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