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本研究基于2009—2018年中国3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对中心城市金融集聚与区域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交互影响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制造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双向促进关系,其中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程度,理论机理在于资金导向、知识溢出、资本资金需求、产业链拉动等的演绎和作用。籍此,提出了建立金融集聚与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提升中心城市金融集聚质量及其辐射能力,增强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以促进金融与制造业互动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龚三乐 《求索》2011,(7):11-13
推动企业升级的动力包括企业集聚效应、领导企业推动与技术创新三个要素。基于三种动力的推动作用机理,本文以东莞IT产业集群为考察对象,实证研究表明:领导者推动和技术创新对企业技术进步与升级的绩效具有正向效应,且领导者推动的作用更为明显;领导者推动对升级效应的作用较技术进步的效应大,创新对技术进步的作用较对升级绩效大;集聚效应对企业技术进步与升级的绩效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球5个发展中国家及5个发达国家1971至200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水平的面板模型,研究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结论认为:技术进步在短期内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在长期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尤其是重工业)导致碳排放增大,虽然抑制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但这一效应并不显著,综合来看,技术进步还是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外,技术进步在发展中国家的边际碳降低率要高于发达国家,这为发达国家有义务将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以推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球5个发展中国家及5个发达国家1971至200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水平的面板模型,研究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结论认为:技术进步在短期内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在长期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尤其是重工业)导致碳排放增大,虽然抑制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但这一效应并不显著,综合来看,技术进步还是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外,技术进步在发展中国家的边际碳降低率要高于发达国家,这为发达国家有义务将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以推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
谢里  朱国姝 《求索》2013,(11):44-46
本文以近些年来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比较优势影响产业集聚的动态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不管是当期还是前期,比较优势都对制造业产业的空间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当期内使用FGLS方法得出,资本和劳动力禀赋、动态比较优势对产业集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用GMM方法得出,滞后变量中除资本禀赋比较优势外,劳动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动态比较优势都对产业集聚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长三角两省一市1998~2007年20个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用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长三角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产权结构等因素对长三角制造业的TFP增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婷婷 《传承》2013,(9):131-133
在新成长劳动力压力、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以及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等因素影响下,南宁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从对2012年南宁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进行分析着手,结合当地实际,对南宁市如何贯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婷婷 《传承》2013,(7):131-133
在新成长劳动力压力、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以及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等因素影响下,南宁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从对2012年南宁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进行分析着手,结合当地实际,对南宁市如何贯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胡石其  赵伟  潘爱民 《求索》2014,(11):59-62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影响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刻画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业污染影响效应的省域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会因其生产率偏低而增加输入城市工业污染排放的总体水平,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区域集中又可以形成对工业污染减排的全局空间改进效应,并且该效应与农村劳动生产率偏低没有显著关系。从减排机制来看,工程减排绩效并不明显,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显著的区域直接减排和空间改进减排等双重效应。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出与转入区域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进一步推动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集聚协同,以结构减排为主导、改进工程减排与技术减排机制,建立合理的全面减排机制与政策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影响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五个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影响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五个因素:即人口的过快增长、国有企业的改制与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力就业的“门槛效应”、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全与就业和保障机制不完善五个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霍生平  苏学愚 《求索》2013,(2):36-38,9
农地流转中农民分流就业径向是多样化的。目前农地流转与农民分流就业存在各种问题,通过构建农地流转中农民劳动力务农/非农配置决策模型、农地市场与非农劳动力市场关联性模型,可以发现农地流转与农民分流就业之间内在的互动机制。为此.应当加强农地流转与农民分流就业的整体性制度变迁.包括协同推行构建农地有序流转制度、劳动力跨城乡自由流动制度、农民分流就业支持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效率进行了评估,通过构建静态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以及空间面板模型等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效率、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效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官员腐败通过抑制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效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稳健性分析结果表明回归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该研究结论为新常态下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冯迪 《求索》2013,(9):35-37,55
本文将需求结构从总需求中分离出来,并综合产品质量的因素,基于非位似偏好构建了理论与计量模型。研究了诱发我国制造业行业本地市场效应的机制.结果表明:总需求与需求结构都对本地市场效应存在正的影响.并且从诱发本地市场效应的边际贡献而言.本国的总需求仍然是主导因素。需求结构将随着行业平均质量水平的提高表现出对本地市场效应更明显的边际贡献。而总需求的这一伴随效应相对较弱。其政策含义是。不但要重视规模性内需释放引致的本地市场效应,还应该关注结构性内需释放所蕴藏的潜力。同时。我国出口企业实施质量升级改造应积极配合当前的需求结构调整战略.为我国出口竞争优势注入新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4.
徐梅 《人民论坛》2021,(5):116-121
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制造业是国家创新力的重要载体,也是走向经济强国的基础力量。二战以来,日本制造业快速崛起并不断转型升级,已经稳居全球制造强国之列。日本制造业强大的主要原因是:重视发展教育和培养专业化人才;注重技术进步与产品质量提升;政府给予企业以导向和政策支持,并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注重现场实践及构建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国际化运营弥补了国内资源与市场的先天不足。日本的经验为中国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当前经济周期性下行压力与结构转型因素相交织,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就业问题逐渐暴露,导致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供给结构与需求升级之间的矛盾,传统行业工作加速流失与劳动力再配置进程缓慢之间的矛盾,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旺盛与技术人才供给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为了缓解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与提高就业质量,要充分用好用足现有就业政策,积极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城乡两个劳动力市场,完善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大数据体系。  相似文献   

16.
乌画  王涛生 《求索》2013,(9):17-19,31
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3—2011年湖南企业的有关数据,以企业生产效率、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为解释变量。以企业出口竞争力为被解释变量,对我国湖南省四个较大制造业企业异质性影响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各个行业的企业规模、技术创新能力与出口竞争力成正相关关系,而企业生产效率与出口竞争力成负相关关系。各因素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影响较大.企业规模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胡霞 《岭南学刊》2014,(4):106-112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广东高技术服务业及内部各细分行业对广东制造业生产率和制造业利润率的影响。从对劳动生产率影响来看:高技术服务业通过改善中间投入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集约化生产,提升了广东制造业生产率。在广东高技术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中,对制造业生产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的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然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系数为不显著,并且FDI对制造业的生产率具有负的溢出效应。从对制造业产业利润率影响来看,不论是高技术服务业还是各细分行业的系数都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广东制造业生产模式普遍是依赖使用廉价劳动力和简单扩大生产规模来获得微薄利润,这种低端制造生产方式对高技术服务业需求明显不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保障等方面给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曾湘泉 《探索与争鸣》2024,(1):142-149+180
基于劳动力市场存量—流量模型,通过对就业市场测量统计的相关理论基础、指标体系及技术定义等的学术回顾可以发现,当下我国就业市场监测体系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诸如测量和统计还不够精准,调查失业率单一指标难以全面反映劳动力市场信息,现有劳动力调查数据开发利用不够充分等。对此,有必要优化充分就业的界定,强化就业市场全方位监测,适时启动职位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择机共享劳动力调查微观数据库,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和方法,进一步提升调查数据的有效性,推动我国加速迈入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广东完善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互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仁寿 《岭南学刊》2012,(4):108-112,116
以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视角,通过分析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存在主要问题,探索性地指出了建立与完善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互动机制的思路与建议,即加大产业转移政策力度,提升转出地与转入地良性互动效应;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的良性互动效应;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效应;加大“双转移”的投入与考核力度,提升政府有型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海南的就业形势及面临的就业压力(一)市场对劳动力需求减少自海南建省以来,全省的就业曲线趋于正态分布。1988~1994年,劳动力需求因海南经济建设大发展而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为26%。1994年就业人员达35556万人,成为海南历史上就业的高峰年,比1987年增加了54万多人就业。此后,由于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回落等因素影响,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呈减少之势。到1997年未就业人员为313.85万,比1994年减少了21.71万人,比1996年减少了19.45万人,年均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