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广东民政》2008,(7):4-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省民政厅迅速反应,第一时间调运救灾物资驰援四川灾区,积极组织救灾捐赠,切实做好救灾人员后勤保障工作,确保省委、省政府各项救灾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2012年5月11日四川省“5·12”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落实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指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重大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和“8·7”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综合减灾救灾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今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本刊记者就我国综合减灾战略和热点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身心的重塑,还有对一些减灾救灾新技术新装备的期待。这些技术和装备可以有效地提高减灾救灾水平,从而保障人的安全。科技改变生活,科技也同样能够降低人在灾难中的损毁程度。三年中,我国的减灾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为减灾救灾事业交出了一份“高水准”的答卷。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总结近几年我国减灾救灾经验的基础上,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构建科学的减灾救灾机制的政策建议》。他在建议中提到“我国现行灾害动员机制不利于有效调动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源,过度依赖政府财政的传统救灾体制也不具有可持续性,这将日益影响减灾救灾的实际效果。”时值“5·12”防灾减灾日,本刊记者采访了郑功成教授。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4,(2):22-22
2013年,四川省先后遭遇“4·20”芦山强烈地震和数次特大暴雨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袭击,是继“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灾情最为严重的一年。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四川省四个级别的救灾应急响应悉数启动且次数频繁,尚属首次。尤其是芦山强烈地震,致灾面积广、受灾程度深、救灾难度大。四川省民政厅坚持分类指导、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农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相似文献   

7.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面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红这场人灾中,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阶层的社会责任得剑充分展现。强化减灾救灾体制建设中的社会责任,是我们从这次地震救灾中得到的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政》2008,(8):F0002-F0002
“5·12”大地震使成都市民政局处于抗震救灾的中心。既要做好辖区的救灾工作,又要做好抗震救灾全局的后勤保障。全市民政系统的干部职工默默奉献,扎实工作,为抗震救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11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纪念日和第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四川省委、省政府、国家减灾委办公室联合举办了四川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国务院参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应邀观摩了此次演练并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徐娜 《中国减灾》2012,(7):27-29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减灾救灾工作作为灾区工作首要任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加强减灾救灾机制建设,成功应对了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7·18"及"7·23"暴雨洪涝等特大自然灾害,累计下拨救灾资金58.82亿元,救  相似文献   

11.
正4月11日,江西省吉安市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在遂川县召开。会议传达了全省减灾救灾工作要求,回顾总结了2013年减灾救灾工作情况,部署了2014年减灾救灾工作任务,并就"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有关宣传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各县民政局分管救灾工作副局长、救灾股长、灾害信息员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李源 《台声》2008,(6):9-13
一场突如其来的、震级为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灾害,使中华大地立时陷入地动山摇、悲痛焦虑之中。从地震发生后的每一天,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密切关注着来自救灾前线的任何一点信息和进展:中国领导人进行积极救灾的部署、11万军警救援队伍不停歇的搜救动作,全国各地的人民自发捐款捐助,都通过电视媒体对外呈现。让“5·12”载入史册的,绝不会是眼泪;彪炳青史的,将是中华民族面对惊天大灾的坚韧和勇毅。在这场“中国式的救灾”中,中国人民、政府与军队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相似文献   

13.
徐田丽整理 《中国减灾》2011,(5):F0002-F0002
小鱼洞灾后社区重建项目,是由民政部救灾司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在四川省“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彭州市小鱼洞镇开展的灾后社区综合性恢复重建项目。该项目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受灾社区综合性恢复重建模式及国家级重建项目示范点,推动了政府主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身心的重塑,还有对一些减灾救灾新技术新装备的期待。这些技术和装备可以有效地提高减灾救灾水平,从而保障人的安全。科技改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重大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和8·7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综合减灾救灾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今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16.
灾时科技动员是一个时代性的战略问题."5·12"汶川大地震,是对我国救灾科技运用于救灾实践的一次全面检验.  相似文献   

17.
《公民导刊》2008,(6):4-4
为做好“5·12”地震灾害捐赠款物接收和发放工作,加强慈善资金管理及使用的透明度,四川省民政厅5月26日出台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办法,要求各种受援物资一律不得变相转卖,对于不宜发给灾民的物品,各地也不得擅自处置,需逐案报民政部接收救灾捐赠办公室。  相似文献   

18.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面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在这场大灾中,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阶层的社会责任得到充分展现。强化减灾救灾体制建设中的社会责任,是我们从这次地震救灾中得到的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心理援助正在成为继生命救援、物质救援之外的第三种重要救援方式,在救灾和重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呈现出部分良莠不齐的弊病。通过“5·12”汶川大地震后的亲身体会,笔者认为,重视灾后心理援助基本精神的提炼、工作理念的梳理和技术应用的规范,对提高我国灾后心理援助的科学性、专业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淄博市按照中央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迅速调派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北川县香泉乡灾区开展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