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勇 《前进论坛》2009,(3):51-52
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规模不断扩大的城市,面对各种灾害袭击,其脆弱性也在不断显现,尤其是城市整体防震减灾功能滞后于现代化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应急避难场所是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紧急情况下,用于民众躲避地震、火灾、爆炸、洪水、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一般为公园、广场、开阔地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越来越受到世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一、引言应急避难场所作为城市防灾和公共安全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内部和外部风险不断提升,对应急避难场所的需求、建设和管理有了新的审视和反思。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应急避难场所的概念内涵、空间布局、研究方法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我国应急避难场所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大多停留在建设与布局层面,忽视了应急避难场所运行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性建设,也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上级关于加强避难场所建设的要求,积极推进避难场所建设,不断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加强对避难场所的建设、管理和培训。同时,该区还充分挖掘应急避难场所功能,突出平灾结合,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城市安全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防灾减灾设施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规划建设内容之一,可通过设置安全楼、安全台等发挥防洪减灾作用,通过设置"防震棚"等实现震后避难.唐山大地震后设置"防震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应急避难活动,2003年建成的北京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是我国21世纪第一个对标国际要求的以防范地震为主的应急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5.
应急避难场所是防灾减灾"防抗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是践行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体现.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着力统筹全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达到2380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1.6平...  相似文献   

6.
<正>城市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和社会物质造成危害的自然社会事件,给城市带来灾难和经济损失。为建立和完善城市总体综合防灾体制,抵御各类城市灾害并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各地开始探索应对城市突发灾害的应急管理方式,其中修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减少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一项重要举措。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全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成都市结合各区(市)县实际,以风险普查为契机整合多行业部门基础数据,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服务效能,并以问题为导向优化应急避难场所布局,为接下来编制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全市应急避难场所、构建完备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提升城市韧性提供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应急避难场所管理是基层开展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圳市宝安区应急管理局通过在辖区内组织开展应急避难场所专项检查,全面摸清了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文以宝安区为例,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从评估检查、制度规范、资源配套和培训演练等方面,对城市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8,(7)
汶川大地震,举国哀恸。对于北京人来说也更为关注身边的安全。北京按八度防震建设。北京地处华北地震带北翼,受河北、山西地震带的包围。资料统计表明,北京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80次,其中7级以上大震6次。所以北京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很强,严格按八度防震(约为地震6级)的要求建设。全球按这一要求建设的首都只有3个,另两个是墨西哥城和东京。北京建有28处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所是在发生大的自然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贵州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高站位推动、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为更好适应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省各级政府在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上做出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的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11.
应急避难场所是突发灾害事件发生时民众暂时避险、临时生活的重要场所。近年来,为切实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加强顶层设计,以科学编制规划为引领,切实加快完善了应对多灾种耦合风险的应急避难设施布局,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现了应急避难场所高质量发展新作为。  相似文献   

12.
<正>应急避难场所是为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遵循一定准则,经政府规划、建设,配备必要的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能够为居民提供紧急疏散、临时生活服务的安全场所。作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性设施,应急避难场所在重大灾害事故防范准备、抢险救援、过渡安置过程中,能够起到转移避险、安置受灾群众、稳定社会的作用,对降低灾害损失影响、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扎实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增强我国城乡安全韧性、提升基层抵御灾害事故风险能力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地方,平时可供居民休闲和健身,但在地震等突发灾害性事件来临时,就"摇身一变",成为紧急避难的场所。这个地方就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应急避难场所,熟悉的是那块绿色的指示牌,上面有一个疾走的人像;陌生的是怎样才能在灾害来临时安全有序地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14.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有力措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重大灾害事故防范准备、抢险救援、过渡安置过程中,具有转移避险、安置受灾群众、稳定社会的重要作用.面对应急避难场所改革发展新要求,应急管理部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司(以下简称"地震地质司")在制度体系、标准引领、信息化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社区应急避难场所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就近、便捷、安全的应急避险服务,加强城乡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对提升基层应急救助能力十分重要。近年来,湖北省将综合减灾示范创建作为抓手,加强政策创制、示范引导和资金支持,解决了城乡社区应急避难场所为什么建、怎么建、如何建的问题,将城乡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太原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统筹发展安全,站在城市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强化系统性思维和顶层设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成效斐然.目前已经建成应急避难场所513处,有效面积共745万平方米,初步形成"市级统筹规划、部门分级建设、县区挂牌管理、乡街牵头响应"的工作模式,为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7.
康斌  熊林峰 《中国减灾》2023,(19):36-37
<正>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提高城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江西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底数核查、规划设计、平战结合、宣传教育方面取得突出进展,同时也对下一步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规划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应急避难场所评估是对已投入使用或经规划建设将投入使用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的全面调查,评估场所的安全性、空间设置合理性,以及管理运维和分级分类情况,给出相应的评估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对是否符合应急避难场所相关要求进行技术评价。本文通过对应急避难场所评估相关研究现状、规范化建设评估框架构建和评估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读者和有关部门开展应急避难场所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作为自然灾害频发多发的省份,近年来十分重视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为了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该省将避难场所建设纳入规划,推动基层的场所建设标准化,规范规章制度,强化信息化手段,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针对仍然存在的问题,广东省将进一步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制度体系、空间布局、应急演练、信息公开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为加强云南省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云南省民政厅、住建厅、地震局积极争取云南省政府安排了22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全省55个地震重点监测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每县补助40万元。目前,云南省民政厅和省住建厅正在制定应急避难场所的水、电、消防、厕所等基础设施改造完善的实施方案及标准,并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