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任滢 《人民论坛》2014,(7):209-211
意识形态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社会范畴,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从西方历史上政党报刊时代的国家管制,到大众传媒时代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国家积极参与和建构,彰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社会范畴,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从西方历史上政党报刊时代的国家管制,到大众传媒时代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国家积极参与和建构,彰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管理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话语权本质上是思想统治权,本体论维度的话语权体现为一种具有历史、社会和制度独特性的语言和文本,知识论维度的话语权体现为具有独特性的陈述、术语、范畴和信仰之结构,实践论维度的话语权则体现为人们塑造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产生逻辑以及意识形态话语权与国家信息安全的辩证关系等内容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主要问题域,而进一步科学回应时代主题、实现话语体系的时代转换与逻辑创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作为大众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鲜明的现实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文化渗透能力,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关联。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存在着矛盾冲突。而解决这一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中的建设,必须从大众文化控制权的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大众文化的转化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外在形式的转变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在大众传媒接触中的"运动明星崇拜"现象是一个较为普遍和将会更加普遍的真实现象.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在中国19所高校的1806名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通过相关分析,以期促进人们对大众传媒接触中"运动明星崇拜"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络化境遇下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建设与以往有所不同,主要凸显三个方面的关怀:一是基于客观社会环境的转变所引起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时代创新问题;二是信息虚拟化网络平台的体制建设问题;三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践行主体的时代塑造问题。本文尝试从以上三重维度探索信息网络化境遇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路径,以期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巩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认同主体教育的虚化、大众权益尚未充分实现、认同客体的解释力下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宣传空泛化的趋向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弱化的主要原因。需要通过分层教育,注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主体塑造;推进理论创新,凸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文本权威;解决民生问题,培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动力基础;注重大众传媒,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传播途径。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巩固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和最根本的理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近年来,学者们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前沿问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积极推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的根子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本质,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识形态功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  相似文献   

10.
人们的理想和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从根本上来说,它们是社会经济关系在人们观念中的反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多元性、开放性、务实性、自主性等特征对当代人的理想和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发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把握住这种变化,并由此建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当代社会的共同理想与价值观,引导社会成员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社会共同理想与价值观的内 涵 理想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立场和世界观,自觉地、合乎逻 辑地为达到未来某种…  相似文献   

11.
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新机遇,这是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我们应把握时代脉搏,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网络阵地,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2.
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新机遇,这是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我们应把握时代脉搏,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网络阵地,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3.
漠视学理诉求,是目前学术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问题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思想局限。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绝不仅仅是通俗化、具象化、生活化的问题,理论的彻底性和发展性显然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彻底的理论"要求这种价值体系应当抓住事物的根本并满足人们的需要,"发展的理论"体现的则是它的与时俱进的品格。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这两个学理诉求,需要将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神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产生的时代问题作为基本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主导价值观。然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相背离的社会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打破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实践之间的隔阂,将其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5.
王彦丽  郑永安 《求索》2012,(4):48-50
马克思的"历史路标"的提出为我们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通过"历史路标"概念的引入,使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更趋规范化和科学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体现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选择路向及其伦理价值观的建构。本文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路标"探索的角度,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境遇、时代传承和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与坚持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时代课题,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认识及其得出的逻辑结论,为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腾飞树立了光辉旗帜.发展中国的根本问题是摆脱贫穷落后状态,既要以现代化为价值取向和从中华民族对人类要有所贡献的高度来认识这一状态,又要从世界历史坐标上审视贫穷落后状态对中国未来的影响,更要认识到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在文明错序发展中的特殊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中国与坚持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新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发展中国与坚持社会主义相统一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进化论是近代中国各派思潮的总枢纽,是各种社会思潮的公分母.随着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在中国确立和发展,进化论思潮发展式微,其作用路径不断嬗变,并借助于其他载体更多地以间接的方式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种表征,对大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发挥产生了消极影响.重新认识进化论思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重塑科学的价值观,是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选择日趋多样化的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相互竞争与激荡,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明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建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我们明确当代中国话语权与意识形态的必然联系,努力提升话语体系建设水平,主动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信仰融入社会生活并使之产生足够影响,寻求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动发声,强调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特殊性,确保发出准确而响亮的"中国声音",增强"中国话语"的软实力,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19.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当代中国青年中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谐世界理念为当代青年的国际观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全球观、和谐观、发展观、共生观、合作观,社会实践是形成正确国际观的根本路径,而国际意识教育、青年国际交流与国际参与、青年跨国界流动和大众传媒的引导则是其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其理论空间十分广阔 ,思想内涵非常丰富。既围绕加强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先进性 ,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又着眼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 ,阐明了“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和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本文侧重于后一个问题 ,谈谈学习的初步体会。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标志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新定位。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性质和内在机制的认识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