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2006年6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第57条规定:"新闻媒体违反规定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情况和事态发展的信息或者报道虚假情况,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第45条规定:"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社会安全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情况和事态发展的信息,并对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
《今日上海》2013,(2):62-63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将于2013年5月1日实施。任何人不得编造传播突发事件虚假信息。《办法》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相似文献   

3.
第四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不依法履行职责的,由所在单位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本条是关于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本条所指的行政违法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的行政违反行为,是指行政执法主体违反了本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另一类是不作为的行政…  相似文献   

4.
虚假恐怖信息需要同时具备内容的恐怖性、严重侵害人身权利的危险性和威胁对象的多数性、不特定性特征。欠缺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故意的,编造的信息不符合恐怖信息的特征的,不能以本罪论。编造不是指单一的捏造事实的行为,而是捏造事实并加以传播,或者捏造事实放任传播的。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与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关键区别在于前罪的行为方式不包含投放行为。  相似文献   

5.
《刑法修正案(九)》首次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警情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必要之举。在该罪的认定上有一些问题需要厘清:第一,虚假警情应具备可信性和可感性的特点;第二,单纯编造虚假警情的行为不应认定为犯罪;第三,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应从范围和程度、公共场所秩序和公安机关工作秩序两个不同维度判断;第四,本罪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存在法条竞合的关系,与起哄闹事型寻衅滋事罪在信息内容和犯罪手段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06,(4):17-17
政策背景: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责任与奖惩》一节中明确规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7.
群体性突发事件初期处置行动逻辑和逻辑预设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初期处置的行为逻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基本的理论预设由于其信息传播、决策等方面特定的取向而难以在经济发展、合法性、公民权利、社会秩序等重大价值间保持平衡,而且对于相关信息的控制也难以有效地在全社会范围内整合资源,使处置工作失去透明度,损害其合法性和正当性,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空间;第二,公安机关对当事人处理方式的不透明和不公正,导致无法有效地处理和平衡常态日常执法工作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之间的关系。重建群体性突发事件初期处置的行动逻辑思路:运用分权式的扁平化应急管理模式,寻求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与常态管理的平衡;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初期处置中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慎用警察权力并且认识到此类事件发生的非偶然性;谋求社会各种价值之间的平衡,以保证初期处置活动的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我国的涉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面临着信息分析能力不强、处置机制不完善、舆论引导不充分、经验总结不到位等诸多困境。完善涉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应坚持客观正视、依法处置、合成作战的原则,进一步梳理应急处置机构的人员配置,更新应急处置工作的理念方法,加强应急处置机构对情报数据的分析能力,并提升应急处置机构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9.
<正>一、涉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含义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条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目前,国内对"涉外突发事件"一词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综合其他专家学者的观点可将其概括为:具有一定涉外因素、可能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和  相似文献   

10.
6月24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删除了原草案57条有关新闻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规定和第45条关于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时“并对新闻媒体的相  相似文献   

11.
魏山 《人民政坛》2007,(8):48-48
2007年6月24日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的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删除了有关新闻媒体不得“违规擅自发布”突发事件信息的规定。原先的规定固然是为了防止不当信息发布与错误信息传播对突发事件处置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但是该规定对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作为,采取的是一种立足于进行“压制”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损害商品声誉、商业信誉罪、诬告陷害罪、诽谤罪等的相似之处在于行为人捏造或传播了虚假的信息。刑事实体法对主观要素规定的繁简决定了主观事实证明的难易,将诽谤罪等的构成要件简化为"明知是虚假事实而传播"将给司法证明带来极大困难,"明知是虚假事实而传播"的行为也缺乏处罚必要性。我国刑法理论及立法对诽谤罪等相似罪名的解释和规定选择"虚假性"或"主观恶性"两个标准之一即可。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政报》2009,(19):12-21
<正>津政办发[2009]14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突发事件组织指挥职能,提高救援、处置工作效率,根据《天津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津政发[2006]36号)规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组织指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媒体报道:泉州市两所民办学校违反法律规定,未经许可大规模组织小学毕业生参2007年初一新生入学考试。泉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两所民办学校的违法违规行为给予全市通报批评,并将视事态的发展情况,依法依规对相关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频发,特别是针对民航航班的虚假"炸弹"威胁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不是传统的犯罪类型,因此,司法机关没有做出任何司法解释。诠释和厘清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中的若干问题,可以更好地为司法实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全国社保基金获批投资产业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近日联合公布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指出,行政机关在征收土地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相似文献   

17.
《中州统战》2001,(9):16-16
今后帮孕妇做B超鉴别胎儿性别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医生将被撤销行医资格。近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对违反法律规定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将对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两次以上的,或者以赢利为目的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单位和医生,卫生部门将撤销其执业资格或者医师执业证书。  相似文献   

18.
《贵州政报》2014,(2):59-60
正黔府办函[2014]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近年来,我省应急信息报送工作,在各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报送体系和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应急信息报送、研判与处置等工作有了较大的提高。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应急信息报告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拓宽应急信息报送渠道,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效率,在实行县级人民政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以来,全省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我省经济社会不仅处于发展黄金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历年来积累的各种矛盾和近期的不稳定因素极易叠加而引发突发事件。例如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问题、网络舆情的引导问题、突发事件的预防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问题,都是应急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扎实依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应急管理的工作重点是:以宣传贯彻《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  相似文献   

20.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及仿真方法,可以分析研究环境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不同应急处置措施对事态演变的影响。污染企业与周边居民之间、周边居民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表明周边居民处于弱势地位,污染企业处于强势地位,导致污染企业采取强硬策略。一旦周边居民中出现少数分子采取"打砸抢"等暴力抗争行为,采取风险占优策略的地方政府作出较大让步,会诱导其他周边居民采取暴力抗争行为,事态进一步恶化。结合数值仿真分析,剖析地方政府应急处置措施对事态的影响,能够验证理论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