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周平  白利友 《思想战线》2012,38(4):26-32
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及认同政治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与单一民族国家相比,多民族国家是由多个民族共同构建的国家共同体,具有民族构成复杂、民族边界与国家边界不尽一致、国民身份多重等特点。但总的来说,民族与国家是相互依存的。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会形成对特定对象相对稳定的政治认同,这种认同纷繁复杂,其间充满了博弈、面临着挑战。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政治作为一种通过一系列的认同建构及建设来整合社会资源、追加合法性及寻求支持的政治实践,有着自身特定的内涵——它在政治上强调共同体、合法性与向心力。  相似文献   

2.
谢海军 《前沿》2011,(7):29-33
在现代民主政治社会里,政治认同是政治主体衡量政治客体执政能力和绩效的根本符号,还是民众从物质利益矛盾走向现实政治冲突行为的连接链条。当代中国社会民众产生的政治认同路径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即不同民众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起点、路径并不相同。当代中国民众不同政治认同困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三个路径。同时,不同路径产生的政治认同困境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社会公平公正问题成为不同政治认同困境产生的共同冲突源,政治认同困境正在由政治心理层面向潜在的政治冲突行为转变。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正确且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政治合法性应该是观察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问题的重要视角。从政治合法性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必须坚持;而马克思主义在现实中又面临着一定程度上不被认同的挑战,必须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玉琴 《前沿》2015,(1):84-87
当下的中国民族社会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转型危机与治理风险。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各种挑战,顺利越过"转型陷阱"实现民族社会的和谐,必须构建一个国家层面的治理战略。本文运用治理理论来探讨民族社会和谐的内在政治逻辑结构和发展路径,具体政治路径是:(1)优化民族社会政治生态环境;(2)提升民族地区政府能力;(3)培育民族地区公民社会;(4)构建以国族认同为基础的全国范围的文化认同;(5)防范和打击境内外"三股势力"。通过对治理转型时期民族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路径思考,妥善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活秩序,确保民族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政治稳定源于社会公众对政治体系的政治认同。维护政治稳定除了需要制度、法律等强制手段以外,更需要赢得民众对所在政治体系的认同感。由此,维护政治稳定不仅需要转变维稳思维,创新维稳模式,更重要的是:遏制腐败,改善政治生态环境,取信于民,增强执政合法性;深化改革赢得民众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构建价值信仰体系,为政治稳定提供信仰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6,(8)
作为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产生的情感和意识归属感,政治认同是政治体系合法性呈现与社会成员情感归属的互动过程。"四个全面"作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战略布局,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紧密关联,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增强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不可忽视其在意识形态认同、政党认同、政治组织认同方面遭遇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政治合法性,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一个重大问题。纵观中共执政56年,政治合法性经历了一个获取、危机及重塑的过程。总的来看,社会结构的各个阶层是比较认同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加强执政党建设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管廷莲 《求索》2011,(5):58-60
政治认同是现代民主社会社会公众对某一政治共同体的感情归属感及其政治参与支持度。政治认同的确立及持续不仅与该社会政治权力分配模式相关,还与其政治权力主体的信仰言说有关。在政治认同模式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着对于社会基本正义的承诺,它作为社会主义合法性资源结构中最为基础的成份,为我国社会制度的合法性构建提供了道义上的诠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构建,关键在于取得全体国民的政治认同,并得到全社会的自觉践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认同,需要坚持文化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结合、促成社会文化资源整合与社会阶层利益整合的统一、坚持文化理念与社会制度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获得政治认同的重要保证与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9.
政治认同的合法性价值:分析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认同、政治合法性与政治稳定三者关系来看,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与其稳定性往往呈正相关,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状况和社会的政治稳定状况也是呈正相关。因此,政治合法性离不开社会成员广泛而积极的政治认同,两者共同致力于维护政治体系的稳定。政治认同所反映的价值趋向在于:其一,有助于政治文化的传习;其二,有助于扩大政治参与;其三,有助于维护政治体系的稳定。那么,加强绩效基础建设、加强制度和规则基础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基础建设就成为提升政治认同、巩固合法性的三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政党信任是由政党和社会民众两大主体在结构性互动中生成的价值关系,是社会上多数民众对政党政治的合法性、政党制度的合理性和政党组织及其成员所体现出来的能力、素质、品性等的认同和信心.政党信任具有强化政治合法性、维持社会稳定和推动政策执行等重要功能.在当代中国,政党信任的建构必须紧紧抓住制度这一载体,通过制度创新、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1.
伍俊斌 《前沿》2007,(12):29-32
在政治哲学史上,卢梭最早明确提出合法性概念,认为唯有"公意"才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马克斯.韦伯把合法性基础分为对传统的遵从、对卡里斯马的信服和对理性的追随三种。帕森斯基于社会系统理论阐释合法性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注重意识形态对于政治合法性的意义。伊斯顿认为意识形态、结构和个人品质相互作用,共同奠定合法性基础,他区分了"特定支持"和"散布性支持"。哈贝马斯强调建立在价值规范基础上的支持和忠诚,力图实现经验与规范的辩证统一。合法性与有效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合法性危机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它表现为"实在的合法性危机"和"潜在的合法性危机"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所属政治体系产生的一种同向性的情感和支持行为的有机统一。对于急剧变革的当代中国而言,政治认同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梦"作为当前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执政理念,与政治认同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中国梦"是形成政治认同的基础和条件,政治认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动力和保障。当前在"中国梦"的背景下,必须不断加强政治认同的构建,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从而唤起人们对"中国梦"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参与,助推"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3.
政治共识有其特定的内涵与理论定位,一定程度的政治共识对于民主政体十分必要。政治共识从合法性、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等三个方面对政治体系和民主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政治稳定的重要支撑;是社会和谐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对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认识和解读局限于政治发展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但还要看到这本书背后蕴涵的政治哲学道理。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一定意义上,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所反映的问题就是政治稳定和政治民主的正当性和合法性问题,强调了统合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对其中政治正当性与合法性的解读有利于从政治哲学层面加深对政治现实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遭遇了巨大影响并呈现出多元化、非理性化、复杂化等特点。在此过程中,我国传统的政治社会化机制、国家认同形式、核心价值认同等面临严峻挑战。无可否认,任何国家都需要一定的政治认同支持,这是国家强大的社会心理基础。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巩固和深入推进的形势下,将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问题置于全球化视阈来加以剖析和审视,对于夯实和提升我国这样一个民族构成复杂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加速的关键时期,现代化进程所导致的利益分化对政治发展及整个社会发展状况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利益分化成为众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产生的根源。政治认同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共权力、权威、政治制度等的赞同、认可与支持,也受到了影响,直接表现为政治认同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的变化,并最终导致政治认同危机的出现。在利益分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必须以利益协调为着眼点,维护众多利益的合法利益、尽可能的缩小利益差别、化解利益矛盾冲突,才能有效地增进和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形成积极的、理性的、多层次的政治认同,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政党自产生后已逐渐成为世界多数国家最重要的政治主体,政党政治成为国家民主政治生活的主要形式。政党的历史合法性在于其产生具有一定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基础;现代政党政治通过民主选举、有效决策、权力监督等政治运作机制获得现实合法性;根据当代社会历史条件,政党通过发展社会经济、创新意识形态、构建和谐社会、发扬党内民主、提高执政能力等多种途径,构筑政党政治的时代合法性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叶后,西方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现代性危机",这种危机实际就是一种合法性危机,更准确地说,这种合法性危机就是形式合法性形态"一元独大",并且日益膨胀,极大地弱化了实质合法性形态.这就意味着形式与实质的二元取向的合法性理论的终结,合法性理论本身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之中.为此,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家罗尔斯、哈贝马斯、哈耶克等,都试图构建一种新型的合法性理论,以此来解决合法性理论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任何居于执政地位的政党,它的执政都必须有社会民众的认同、支持和忠诚,从而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这也即是政治合法性的问题,否则,它的执政地位将难以维系和巩固。中国也不例外。但是,对政治合法性及其危机的现有研究却更多地偏倚于哲学、法学和政治学等传统学科的视角。这些学科最大的缺陷就是脱离经济因素研究“纯”政治合法性及其危机。公共选择理论在这些方面弥补和丰富了这些学科研究视角的不足,它运用现代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分析现实政治生活中政治主体的行为特征,这为解释政治合法性及其危机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核心要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认同分为宣传型政治认同、教育型政治认同、体验型政治认同和参与型政治认同。上述四种类型的政治认同在知识结构的系统程度、话语体系的规范程度、生活世界的丰富程度和政治情感的强烈程度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应当对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采取分类建构的策略,优化宣传型政治认同,巩固教育型政治认同,增强体验型政治认同,构建参与型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