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明确继续用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大力度的改革开放这一套政策"组合拳"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新型潜力产业,采取综合措施保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为此,建议:一、在宏观政策层面,通过减免税收、减少或延期缴纳社保等财政手段和降息降准、信贷支持等货币政策手段实现对冲,主抓政策落实。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相似文献   

2.
罕见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基本遏制,各方面有序恢复加快,如何有效减轻疫情影响,积极促进消费,对我国全年经济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消费。这次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对经济影响的重要途径,各地各部门密集出台对冲举措,今年仅社会保险费减负就会减轻企业负担超过1万亿元,23个部门联合印发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意见,消费复苏的政策环境和动力正在加快形成,要抓住当前疫情有效防控赢得的有利时机,推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张明 《人民论坛》2020,(10):80-83
本轮全球金融动荡的触发因素是肺炎疫情全球扩展与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深层次原因则包括美国企业大规模举债回购股票、机构投资者加杠杆投资于被动投资型产品、对冲基金的交易策略放大了金融市场脆弱性等.与2008年次贷危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次全球金融动荡在治理难度与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方面,要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更严重.全球金融动荡将会导致中国面临短期资本外流加剧、出口行业外需萎缩、国际环境更加复杂等冲击,但也会增强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与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对此,应审慎应对金融动荡可能造成的短期冲击、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加快国内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4.
金融场初探     
金融场由主体、客体构成。金融场按其产生的能量一般分为金融势能场和金融动能场。金融场是在货币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它产生的首要条件是货币的正常流通。为实现金融场与国家宏观政策的良性互动,要坚持积极稳健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群众》2020,(14)
正中小企业是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金融则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血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困难更加凸显。苏州市吴中区积极构建多元金融支持体系,聚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纾解了中小企业"融资之渴"。精准供给产品,赋能中小科创企业  相似文献   

6.
金玉梅 《群众》2020,(8):45-46
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我国消费短期内造成较大冲击,扩大消费成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若干举措》,这都释放了鼓励和促进消费的积极信号。因而,在不断巩固拓展我省疫情防控成效的形势下,有效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速消费“回暖”,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7.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发挥好金融在支持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作用至关重要。发挥好金融能动作用的前提是维护自身稳定运营,金融能动作用的发挥需要各方协同发力,且对推动经济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要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各项工作,为稳经济稳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积极财政政策,是在特殊时期将着力点主要放在国内需求的财政政策,也是创新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的重要实践。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疫情中起到的作用尤为关键,而疫情的发生、持续,甚至结束也都会对我国财政产生重大影响。对此,积极财政政策如何更加有效发挥作用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9.
李哲 《前进》2020,(5):45-47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让社会经济面临"大考"。理性看待疫情冲击,积极应对压力挑战,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重大考题。在防控疫情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盐湖区坚定信心,直面挑战,创新求变,危中寻机,补齐发展短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理性看待疫情冲击,经济发展遭遇"倒春寒"新冠疫情的发生,给经济社会带来冲击。盐湖区是全市中心主城区,三产服务业占比70%,疫情影响更加直接明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相似文献   

10.
<正>实行经济转型升级要处理好"有效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当好"守夜人",市场必须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017年到来,我们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并不轻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尚不足以对冲衰减的旧动能,经济仍然有下行压力。要转变思想,修正调控方法,主动适应新常态。宏观政策应该稳中求实、求准,"三去一降一补"要保持定力,切实推进供给侧改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广西各地已实现复工复产。步入后疫情时期,全力促进消费增长应成为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的关键举措,须破解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营造良好消费环境,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一、全面拓宽服务消费领域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是全球经济进入快速复苏的一年.展望未来,对物价上涨趋势的判断与政策把握、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走向、货币政策转向、疫情走势、供应链受损风险与韧性、人口结构变迁加速等共同构成了影响2022年世界经济走势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最近,国家信息中心对当前以至今后的经济政策进行了梳理概括,认为2009年我国的宏观政策有十大取向。一、财政政策:由"稳健"转为"积极"。2009年财政政策将由"稳健"转为"积极",重点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来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孙立坚 《中国发展》2012,12(6):23-28
该文指出,应对未来严峻挑战最关键的步骤就是要尽快发展和健全中国的金融体系,而不能像过去那样过度仰仗货币政策被动的对冲手段来缓解。该文提出了“企业家金融”、“关系型金融”、“供应链金融”、“财富金融”、“消费金融”、“政府金融”、“国家金融”和“全球化金融”等不同的改革与发展模式来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各个环节对金融服务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15.
政策信息     
《政策》2005,(2):61-63
今年我国宏观政策五大重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阐述今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五大重点: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更加注重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重点是要加强农业和社会事业;更加注重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引导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注重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更加注重改  相似文献   

16.
熹微 《创造》2014,(12):16-17
正如果说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那么2015年就是经济改革发力的一年。2014年12月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中国经济仍然面临明显下行压力下,会议将2015年的宏观政策取向继续定调为"稳中求进",但也强调"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性。8个"更加注重"揭示发展新取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境外疫情蔓延扩散,浙江疫情防控面临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要实现省委提出的“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目标,必须坚决扛起“三个地”的使命担当,更加注重发挥好五大优势,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在打赢“两战”中交出高分答卷。  相似文献   

18.
聚焦世界     
《小康》2021,(4)
正《金融时报》中国将成为世界金融中心2020年对中国金融市场而言意义重大,新冠疫情危机凸显中国经济出色表现,促使大量投资流入中国。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雷·戴利奥说,尽管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如西方国家发达,但"中国已经拥有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我认为中国最终将拥有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纵观历史,贸易大国最终都发展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并拥有全球储备货币"。戴利奥表示,他长期看好中国。中国经济从疫情中恢复,其股票和债券被相继纳入有全球影响的金融指数中,这都增强了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许多分析人士和资金管理者认为,未来数年,国际投资者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资产配置。  相似文献   

19.
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政策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器"。如今新基建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但标准和规范、数据共享、市场准入、资金、用地等政策瓶颈亟待突破。必须用足用活用好政策,激发新基建强大势能,使其成为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转换新旧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市场未来发展展望及商业银行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自身的实际,我们认为,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将更加国际化,金融创新的速度也将加快,并且呈现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联动的特征,金融市场的深度也将增加,利率和汇率都将实现市场化。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为了顺应中国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积极推进综合化经营和业务创新,促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加强利率定价能力,提高风险管理和对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