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推介     
<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何具有"特色"?其形成发展遵循着一种什么样的理论脉络和实践逻辑?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研究"的成果《论执政党意识形态适应性变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一文中,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闫辰和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颜德如提出,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渐入高潮。各类相关著作、论文的出版发表、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推进了中国道路研究的深化。学者们围绕"中国道路"内涵,分析了"中国道路"的特征、机遇与挑战、前景,对"中国道路"与"苏联模式"、"中国模式"及"中国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际示范效应、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等方面梳理了中国道路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道路理论的研究,加强中国道路国外成果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洽性建设,就是要不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自洽,它不应当仅仅满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性把握,还应当深化为对其规律性的揭示和对人类意义世界的价值引导,为我们科学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应对人类生命过程的生存困境提供一个"解释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洽性建设的逻辑目标,包括为社会主义的世界稳定性和世界观的内在一致性提供价值支撑,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引导人们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其建设理路必须坚持历史逻辑、内容逻辑与发展逻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一是指中国的社会主义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二是指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在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模式"成功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逻辑、本质特征、重要地位、世界意义及其实践成果与发展模式的总结凝练和全面阐述,是新时代中国话语阐释的现实依据。新时代中国话语阐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处理好原则性与自由性的问题,明确"何为价值"与"价值何为"两个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和阐释上,遵循"微观积累—中观汇聚—宏观凝练"和"宏观主导—中观布局—微观细化"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不同寻常的现代化之路,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反思"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抵御"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反思传统社会主义"老路"中探索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在抵制新自由主义"邪路"中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在破解民主社会主义"迷路"中坚守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申坤 《桂海论丛》2018,(4):10-15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结构。从"道"与"器"相统一的角度看,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等"道"的层面的建设;二是指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提供各种丰富多样的精神食粮和文艺作品等"器"的层面的建设。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意义出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跨时代的现实意义,以文载道,载"道路、理论、制度"之道,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框架;以文化人,以文艺之思想底蕴、精神力量、艺术审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探索新时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途径;以文会友,以文化交流超越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冲突;以文辅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理论月刊》2008,(7):F0004-F0004
为了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2008年5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2008"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会议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与模式"为主题,系统回顾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执政党审时度势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从而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道路的初步形成,凸显了执政党与群团组织"轴心—外围"模式的巩固与加强,体现了群团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是党的群团组织自身应对社会变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党的十九大报告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深刻揭示了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同时对在实践中强化意识形态引领意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吸引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读书     
<正>《当代中国政治》林尚立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定价:68.00元从中国把握中国政治"中国模式"即"中国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的一条国家现代化之路。这是一条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奋斗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的完全新型的现代化道路。本书是中国发展道路丛书之政治卷,主旨是从中国的历史和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一条创新之路,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运用、发展和创新.其中,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模式的一个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模式创新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发展现以及制度或体制的创新等.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有人称这条道路为"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中国模式"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国  相似文献   

14.
王永乐 《传承》2014,(12):12-15
在中共早期历史语境中,十月革命示范版的城市中心道路成为中国革命早期的首选革命道路范式有着多重效应。其中心理认同示范效应、哲学认知洞穴效应、强制性和模糊性叠加效应固化着中共对城市道路的坚守。反思和总结中共早期革命道路范式转换的效应要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创新,对实现中国梦路径的设计有着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指导国家建设的意识形态及其执政理念的变化是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关键性自变量。从理论坐标上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变革与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关联体现在执政党合法性重塑、适应性转型以及政治发展推动力等方面。从现实坐标上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历"改革式重构"和"发展式转换"两次意识形态变革,这从不同层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从发展坐标上看,执政党要增强意识形态实践性、认同性、包容性以应对中国政治发展的未来挑战。现阶段"中国梦"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意识形态创新,为探索中国政治发展开辟出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杂志编辑部和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拟于2016年4月中旬在四川绵阳联合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发展理念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具体事宜如下:一、会议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发展理念与中国道路二、主要议题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阐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道路"的世界性显著影响效应,如何理解、透视当代中国及其未来走向,如何从中国自身发展的独特经历中寻求充实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构成了国外学者聚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的主要动力。国外学者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一是"中国道路"的属性界划、特征概括、兴起原因;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谱系以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之间逻辑关系;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问题、政府与市场关系以及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四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理论渊源以及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期推介     
<正>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研究"的成果《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的功用价值与路径选择》一文中,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海月和博士生殷明明认为,意识形态建构能够为执政党执政提供合法性资源,为凝聚民众意志提供整合性工具,为执政党获得理性权威提供说理性支持。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形势下,提高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契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探索、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开创的强国富民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同于苏联模式,更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而是立足中国国情、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建设道路。其原创性主要表现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问题,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