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金奖惠明茶     
《今日浙江》2010,(10):I0002-I0003
青山绿水白云间,畲乡处处茶飘香。茶以寺(院)名、村名、僧名,名冠全球的金奖惠明茶,始于唐,闻于宋,传于清,扬于民(国),盛于今。据《景宁县志》记载: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惠明和尚建寺山中,当时他们就在寺旁僻地种茶,采制好茶,距今已有1150年历史。  相似文献   

2.
清风拂碧浪,高山春茶香,又是一年茶满园。正值采茶高峰期,彭泽县芙蓉墩镇朱家洼村的大明山赣北白茶千亩茶园里,服饰鲜艳、身挎竹篓的采茶女们正埋头赶摘新茶,指尖灵动,上下翻飞,穿行于嫩芽间。采茶工吴莲花边熟练地采摘着,边喜滋滋地告诉我们,采1斤湿茶能卖二十多块钱,一天忙下来,她可以挣到80多元。  相似文献   

3.
林思喆 《两岸关系》2014,(11):36-36
<正>以"中国茶·中国梦"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于10月10日至13日在安溪隆重举行。安溪县隶属福建省泉州市,素以"中国乌龙茶之乡"闻名。安溪茶博会从前身"海峡两岸(安溪)茶机具博览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2010年以来,这一立足安溪、融合两岸、服务全球的茶叶博览会,每一年的展会都在升级,今年共有1400个标准展位,为历届之最。如今,安溪茶博会已成为两岸茶界深具影响力的展会之一。得益于泉台两地独特的五缘优势,历届安溪茶博会,  相似文献   

4.
茶经     
茶经程怀宇本来并不爱茶的。几年前,我在一个乡文化站工作,和那里的派出所做邻居。我们站上人少房多,就借给派出所两间,其中一间住着一位退休的警察,姓李,男女老少都叫他李公安。说他退休,只是年龄到了,人还未退。他极爱茶。天天早早地起来,将煤炉子生好火烧开水...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事     
《小康》2023,(1):24-25
<正>茶,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陪伴和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茶,为国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传播四海于明清,这是人们最熟悉的中国茶史。不过,时间仍在飞驰,新的历史篇章正在书写。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6.
老熊来公司18年了,精通英、日、韩三国语言,更懂得运筹帷幄,深得总经理器重,稳坐人事部经理一职已有10几年,是一名副其实的公司红人。可是,一年多前,他却辞了职,引起公司上上下下一片哗然。人还没走,茶就先凉,有早就起嫉妒心的人,  相似文献   

7.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之间的雅安、名山、天全、荥经、邛崃、灌县、崇庆、平武等县,是销藏茶叶的重要产地。自宋代茶马贸易重心从西北南移到四川以来,四川边茶的产量不断增长。但限于川藏间道路的险峻遥远,以及奔腾汹涌的大渡河的阻隔,川边茶的贸易一直圉于大渡河以西的雅、黎、碉门、岩州一带,均为藏民前来买茶而后运往藏地销售。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西炉之役”后,清政府将雅砻江以东地区纳入直接统治之下,特别是1702年泸定桥的修建,打通了雅安至打箭炉(康定)的通道,作为川边茶贸易重要集散地的打箭炉也由此兴盛。自1700年清兵占领打箭炉至1950年代初雅安到康定的公路开通,开启了汉藏结合的茶叶运输历史,即由汉人背夫自雅安背茶到打箭炉,再经打箭炉由藏人用骡牛驮茶入藏的,长达250年之久的藏茶之路新历程。  相似文献   

8.
杨桂红 《今日民族》2001,(11):44-4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云南中甸有了运茶的马帮,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从中甸与拉萨间的险山恶水间走出了一条路。据史书上记载,唐朝时西藏人就有了饮茶的习惯,到了宋代,茶马互市已成为藏汉间的一件大事,明清两代茶叶更是内地运往西藏的主要产品。茶马古道有川滇两叉,一是四川雅安产的砖茶(茯茶),以康定为集散中心,马帮从此上路,经甘孜、昌都到拉萨,转运西藏各地;另一是云南版纳、思茅产的砣茶(碗茶),以大理为集散中心,商队由此上路,经丽江、中甸、德钦到西藏的邦达、日喀则、阿里等地。但因版纳、思茅的暖湿气候与青藏高原的…  相似文献   

9.
提起中國茶,自然就會聯想起“茶神”陸羽。他寫出第一部茶學巨著《茶經》,第一次告訴人們採、造、煮和飲茶的方法。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他生活在我國唐代中期,約自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七三三年)至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八○四年)在世。上元元年(七六○年),陸羽隱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杜門著書,著述甚豐。所作《茶經》三卷,為我國“四大農書”之一。《茶經》全書共分三卷十篇?熬砩稀?分“一  相似文献   

10.
栽下一棵“金茶树”,富起一方家乡人。在文成县平和乡,全国人大代表蔡日省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1979年,蔡日省回到家乡平和乡田东村兴办苗圃,10年创业,他实现了脱贫致富。但个人富裕并不是他的全部目标,让贫困的家乡富起来,才是他孜孜以求的最终理想。1984年,蔡日省担任田东村党支部书记后,认准茶叶种植加工业前景广阔,便在家乡大力发展优质茶种“半天香”。当时,许多经济拮据、观念保守的村民不敢贸然发展茶叶,蔡日省就自掏腰包替他们垫付茶苗钱。1997年,他还向30多户特困村民无偿赠送了价值近3万元的20多万株茶苗。如今,平和乡的茶叶基地…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07,(4):34-53
2007年普洱市"一节两会一庆典",由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以及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庆典组成.  相似文献   

12.
云雾缭绕,细雨蒙蒙,车在大别山间穿行。放眼望去,缓坡丘岗上、梯田耕地里随处可见一排排郁郁葱葱的茶树。这是信阳市狮河区大力营造的百里茶廊中的一景。区委书记曾昭宝说,他们打算用两年时间将环南湾湖130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16)
<正>夏光武和太太周莉敏的婚姻故事,颇像一捧茶叶碰上了合适的陶瓷杯,以岁月为沸水,或许茶水里有苦、有甜、有百味,但20年来这杯茶已氤氲出别样的茶香——前不久,记者在厦门大学一间优雅的茶舍里见到了夏光武,他正给一群英国留学生讲述中国的茶文化,桌子上摆着五六种武夷山名茶,茶师现场泡茶,伴着茶香飘荡在空中的还有老夏的一腔流利地道的英文。寒暄过后,他让记者称呼他老夏,"这样多亲切!"  相似文献   

14.
茶之源     
尚道 《台声》2008,(11)
中国是茶的故多。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 纪的神农时代,唐代茶人陆羽所著《茶经》中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百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其中所述的荼经考证即为今丑的茶。与祖国大陆的茶史相比,台湾茶史虽短,却也有200余年。台湾诗人吴德亮在《台湾找茶》一书中写遒,早在300多年前(1645年)台湾就有野生茶树的记载,不过真正发展茶树栽培管理制造,则是近200年前由先民自大陆福建所引进,包括茶种及种植技术等。民间常言遒: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早已深入民间的日常生活。小小的茶叶饱含着两岸中国人的文化与智慧,在品茶的过程中,茶人追求着一茶一人生的哲理境界,享受的是茶所带来的宁静与平和。  相似文献   

15.
银球茶     
贵州苗岭出产一种奇特的茶,叫银球茶,属绿茶类,外观呈球状,每粒直径18至20毫米,重2.5克,饮用时每杯一粒,冲开水后逐渐伸展散开为片片完整的茶叶。中国的茶叶种类很多,以造型来分,有沱茶、砖茶、条形茶、珠茶(一片茶叶揉成珠状)、菊花茶(把茶叶扎成菊花状)等,但长期以来没有球形茶。贵州省雷山的毛克翕,在1982年受中国乒乓球节节胜利之后发,创制出了球型茶,因其外表有一层银毫,故名银球茶。毛先生也因此名声远扬,被聘为全国17位茶叶评委之一。  相似文献   

16.
秦巴山色,汉水风光,漫步紫阳,群山披绿,眼前片片茶海苍翠欲滴,工厂内,阵阵茶香沁人心脾,茶林中,漫山茶农穿梭如织,市场上,络绎不绝的人流展示着茶市的兴旺……采茶忙、制茶忙、卖茶忙,好一派欣欣向荣的茶景象!地处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的紫阳县,近年来,将茶产业做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首选,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外展开的"品牌"强势推进,使得"紫阳富硒茶"这块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紫阳富硒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产业化效益实现快速增长,茶叶综合收入较"十五"末分别增长了98.2%、300%、500%,2011年达6.3亿元以上!10万茶农因茶致富。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07,(4)
第八界中国普洱茶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于2007年4月10日晚在普洱市体育馆举行.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沈培平致闭幕词. 沈培平总结说:以"百年贡茶回归普洱,盛世普洱再写春秋"为主题的"一节两会",是一次文化内涵丰富的盛会.  相似文献   

18.
一是关于对茶马古道定义的商榷。个人认为,茶马古道起源于人类早期交往的自然通道,最早的雏形应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亦称“蜀身毒道”)。特指唐代以来,中国滇川藏等广大西南地区,为促进边疆与中国内地及东南亚、南亚国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伴随茶叶尤其是普洱茶的流通、以茶易马贸易的兴起,以及马帮运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品读台湾茶     
尚道 《台声》2008,(11):87-96
中国是茶的故多。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唐代茶人陆羽所著《茶经》中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百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其中所述的“茶”经考证即为今日的茶。与祖国大陆的茶史相比,台湾茶史虽短,却也有200余年。台湾诗人吴德亮在《台湾找茶》一书写道,“早在300多年前(1645年)台湾就有野生茶树的记载,不过真正发展茶树栽培管理制造,则是近200年前由先民自大陆福建所引进,包括茶种及种植技术等。”民间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早已深入民间的日常生活。小小的茶叶饱含着两岸中国人的文化与智慧,在品茶的过程中,茶人追求着一茶一人生的哲理境界,享受的是茶所带来的宁静与平和。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海南》2012,(6):5
近年来,琼中县茶叶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乌石农场的白马岭茶系列产品蜚声岛内外。2012年3月,经过国家级品茶专家的公开鉴评,乌石农场白马骏红、金江农场五指山金毫并列荣获海南第三届茶事活动"海茶杯"早春茶鉴评会红茶组特等奖。问世不足一年的白马骏红,被专家、商家一致誉为"海南红茶的极品,中国红茶的极品",被海南省委指定为接待用茶之一,成为该场继绿橙之后又一绿色品牌。白马骏红是乌石农场白马红茶系列产品的经典高品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