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周汉兵 《传承》2011,(2):61-61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有人对他恨之入骨,但他总是安然无恙.奥秘何在?因为王安石一生淡泊明志,不迷奢欲,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吃,粗茶淡饭;穿,破衣烂衫;住,只茅舍一处,风雨飘摇;行,晚年骑匹小毛驴,安贫乐道,吟诗作对.他大权在握时,也很少有人敢于巴结奉承他.据说他晚年患有哮喘病,药方中有一味药是紫团山的人参,但此参很难找.  相似文献   

2.
在宁波市东钱湖镇下水村,有一忠应庙(又称王安石庙)至今未毁,此庙并非因王安石官大(北宋宰相)而建,而是因他在任鄞县(今宁波)知县三年期间,关心民瘼,心系苍生,干实事,取实效,深得黎民百姓爱戴所建。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27岁的王安石被朝廷任命为鄞县知县。上任就遇上大旱灾,他调查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北宋中期发起的“王安石变法”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今后的历史,并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推行的青苗法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中为美国所仿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集中研讨“荆公新学”的实学性质,并从其核心部分《三经新义》及王安石特别注重的“道德之意”、“性命之理”,延伸至他的变法实践。认为王安石的学术活动与思想的创造几乎全部都贯之实践当中,这是他与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的不同之处,也是与中国历史上许多改革家相异的地方,应该说,这正是王安石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的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5.
北宋宰相、“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曾在我省鄞县(现为鄞州区)当过三年知县。现略记王安石在鄞县做的一些利民好事,供当今从政者借鉴。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22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庆历七年(1047),27岁的他被调到浙江鄞县任知县。王安石刚到鄞县上任,就遇上大旱。为了抗旱,他风尘仆仆跑遍了县内“东西十有四乡”,作实地考察。他在考察中发现,鄞之地邑,跨负江海,沟渠汇川,十百相通。后来,官吏不重视水利,渠川浅塞,夏天十日无雨,众川之水就干涸,所以,今日鄞县之民特别怕天旱。于是,他给上司杜杞写了一个鄞县浚治川渠的报告:《上杜…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15,(7)
<正>一大家都知道王安石是个大政治家,可能尚不知他也曾是个优秀的"县委书记"。公元1047年,27岁的王安石被派到鄞县做县令。他刚到任没多久,就体现出了强烈的实干精神,深入基层,调查走访,他在《鄞县经游记》中写道:"凡东西十有四乡,乡之民毕已受事,而余遂归云。"也就是说,在短短时间里,他徒步走遍下辖14个乡。深入的调查,了解民风民情,为其施政提供了可靠依据。他在调查中了解到,当地经济非常脆弱,农民穷苦,年份好时尚可勉强糊口,一旦遇到灾害,就要靠高利贷度日。于是他清理县  相似文献   

7.
左志南 《求索》2010,(9):200-202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学术广取博收。对其诗文之解读及相关文献之考察后发现,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具有"藉教悟宗"之特点。本文立足于王安石的文学诗文,考察其学术理路进一步发现,其禅学思想大至包含娴读典籍以观照人生、自觉运用平等之思想以观照外物、无住生心以达禅悟境界之体认等三个过程。今天,我们研究王安石,对其禅学路径及其特点也应予以充分关注,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王安石思想的研究,也可反观北宋士大夫集团治学禅经之历史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大理有这样一位保安大队长,有人说他威严,令队员们自觉守法敬业;有人说他和善,让队员们感到无比温暖;有人说他是铁打身,从来不知疲倦;还有的人说他是“智多星”,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他……他就是大理志昂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保安人防部大队长欧昌荣。  相似文献   

9.
说起肖汝亭是见仁见智,有人说他是作家、是诗人;有人说他是书法家、是画家,有人说他是摄影师、是收藏家,有人说他是艺术家、是策划大师,也有人说他是社会活动家、是大能人……我一直称他为“雅玩大家”。他却幽默地称自己是一个杂家,肖汝亭是名副其实的大家、杂家,而且极具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生追求的目标是幸福,或者叫快乐。这是人生的最终目标。有人追求财富,因为财富能给他带来快乐;有人追求美色,因为美色能给他带来快乐;有人追求革命,因为献身于革命能给他带来快乐。所以快乐是人生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陆游四题     
宋志坚 《政协天地》2008,(Z1):88-89
关于陆游的祖父陆游是南宋时的文学家,陆佃是北宋时的政治家。然而,很多知道陆游的人并不知道陆佃,当然更不知道陆游还是陆佃的孙子。陆佃曾"受经于王安石",王安石也很赏识陆佃的才学。新政实施之时,他就征求过陆佃的意见。陆佃没有因为"九个指头"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王安石曾说过“人言不足恤”,但其人却志大而量小,听不得谏诤之言,以致使他的变法受到许多本可避免的损害。在反对王安石变革的人中,除了司马光,苏轼也算得影响较大的一个。但苏轼也并非那种主张“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的保守派。他的本意也是主张改革...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宋神宗时为相,力主变法,后因保守派的反对和变法派内部的勾心斗角而失败。他第二次罢相(1076)后,在金陵闲居,回顾变法的成败.归结出一句话:变法是对的.但败在用人不当。王安石一向重视人才,认为“徒法不能以自行”,须有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5,(4)
<正>台湾老百姓对于新世代的岛内政客能不能树立典范、能不能开拓新局,显然还有期待。台北市市民用85万选票挺出一个很不一样的市长:柯文哲。从其上任前到上任后,不断以其不随流俗、不符惯例的行事和语言风格引发各式各样的争议。有人喜爱他的耿直,有人鄙夷他的白目(闽南话意指不识相、乱讲话);有人期许他提振魄力揭弊廓清、摧枯拉朽,或许能示范一局廉能之政;也有人忧心他仗恃民气一意孤行、嚣张无礼。  相似文献   

15.
潘光旦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清华校史专家黄延复曾提出“清华四哲”之说,除了陈寅恪、叶企孙和梅贻琦,剩下的就是潘光旦了。其中陈寅恪是历史学家,叶企孙是物理学家,梅贻琦则是教育家。至于潘光旦,有人说他是社会学家,因为他当过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系主任;有人说他是心理学家,因为他翻译过霭理士的名著《性心理学》;还有人说他是民族学家,因为他晚年做出了几项开创性的民族学研究。其实,潘光旦自我定位首先是一位优生学家,其他的“家”都是“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判决是司法公正最直观的反映;也有人说,裁判文书是照见法官道德灵魂的明镜;更有人说,裁判文书说理能挽救当事人于绝望的深渊。行政诉讼作为“民告官”的诉讼类型,不难想象,处于弱势地位的当事人把政府告上公堂,作出这个决定何等不易。输了官司,不管他所以为的不公是否真的存在,“官官相护”的疑虑恐始终纠缠着他。靠什么减轻甚至打消他的疑心或者偏见,让他不至于对整个社会正义产生绝望?  相似文献   

17.
康维波 《青年论坛》2005,(6):127-129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改革。分析王安石变法的经验与教训,对后世为政者实行改革有借鉴意义:一、为政者首先必须确立正确的改革理念;二、为政者要善于把握并营造和利用改革的各种环境;三、为政者要准确识人用人,确保改革有序进行;四、为政者要切实抓住改革落实这一关键。  相似文献   

18.
雷锋精神过时论为什么站不住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之所以将雷锋精神等越唱越响,缘于雷锋等人将这种精神展现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美德是抽象的,雷锋是具体的;传统是呆板的,现实是生动的有人说雷锋是一座丰碑,但他毕竟已成历史,今天再提已无必要,不值得今人学习;有人说,雷锋非常可贵,但他只适合那个革命精神的年代,今天情况已经大变;甚至有人恶意贬损雷锋……我们时常在  相似文献   

19.
这件事发生在宋朝时期大文学家王安石身上。一天,王安石看到一首诗里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之句,心想:“明月”是不会叫的,“赞犬”又哪能躺到“花心”里去睡大觉呢?于是把它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很高明,殊不知这一改,却变成两码事了。因为原诗作者笔下“明月”是他家乡的一种小  相似文献   

20.
<正>只看见"学术浮躁"也是一种浮躁:我们不能因为有人"用脚投票"就全盘否定他,也不能因为有人"直言批评"就百般吹捧他。8月17日,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落选。饶毅称早已预计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