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索》1986,(6)
在八十年代关于中西文化的研讨中,出现了以杜维明等为代表的“儒学复兴”说,以甘阳等为代表的“根本的改造与彻底的重建传统”理论,以及以李泽厚为代表的“西体中用”说。武汉大学哲学系青年教师郭齐勇最近撰文,批评以上三说,提出“新的综合”说:中国文化的前景既不  相似文献   

2.
文化建设的大得大失──文化现状的基本估计王东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近20年来中国文化建设的成败得失?怎样对当代中国文化现状做出恰如其分的基本估计?在决定“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时候,尤其是对中国文化跨世纪发展战略做出历史抉择时,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也...  相似文献   

3.
文化建设四题□刘耕路一、“文化热”理有固然从80年代初直至现在,在我们国内掀起数次关于文化问题的热烈讨论,人们称之为“文化热”。这些讨论,涉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重铸社会主义新文化等诸多问题。把“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问题在新的...  相似文献   

4.
杨金海 《传承》2012,(1):80-81
随着全球经济的推进,中国的发展模式以及民主制度受到更多的关注与赞誉。由此,关于“西化”与“中化”的问题再次成为当前的两股重要思潮。近一百多年来,人们围绕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中体西用”论,有“西体中用”论,有“综合创新”论,最近有“中国模式”论,这其中蕴含着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之概念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三十年代我提出“创造的综合”,强调了创造,强调了综合中西文化之长,但讲得还不够具体。八十年代,我重新提出综合创新论,有些问题就想得比较具体了,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我提出中国古代哲学长于辩证思维而缺乏分析思维,我主张既要发展辩证思维,且也要提高分析思维的水平。我提出民族精神的问题,提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民族精神可以说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所谓“创造的综合”主要是一方面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一方面吸取西方文化的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趋势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流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东方文化圈”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向西方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之中,正是通过交流,经过冲突、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只有在不断扩大的中外文化的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7.
<正> 人们常把那种吐故纳新,“西体中用”、灵活善变的行为特征和生活风尚称之为“海派”。而后,把它们熔之于文化上的实践和认识上的延伸,“海派”遂成为一种新的风格,谓曰“海派”文化。对于海派文化的特征,主要有三:第一是开新、开风尚之先,开创新之先。它善于延纳新事物,变革那悠久、凝重的传统东西。第二是灵活、善变,灵活而不呆  相似文献   

8.
薛晓芳 《前沿》2009,(13):178-181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化的交锋拉开了中西文化"战"与"和"的序幕。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西文化"战"与"和"在五四运动前后又一次卷土重来。纵观这两个时期的论争,实际上是围绕着如何对待西方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构想未来文化等方面进行的,双方观点各异,在"战"的同时又从对方吸收有益的思想不断地达到"和"。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对中西文明的剖析和反思愈发凸显出独特的价值,不但有助于将文化讨论推向更深的层次,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艺的文化本质,并不是什么新问题。鲁迅早就说过,读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当代也有人指出,中国古代的审美也是这样。如果从文艺的角度去追问:事实是否如此?何以会如此?果然如此的话,在今天又应如何对待?这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艺的文化本质问题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模式是建设一种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吸收外国主要是西方有益文化,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简明一点说,就是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和如何吸收西方文化。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方法值得肯定和提倡。第一个方法是“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这个方法首先是就继承传统文化而说的,且由毛泽东同志明确概括出来并有比…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5,(7)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的文化现代化是受本国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宗教等多方面环境因素制约的,其实质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轨,但始终必须以本国传统文化为依托。如何正确认识、理智对待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辩证关系,如何理清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间的关联,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阐述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不能不涉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的关系问题,即毛泽东思想是否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以及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中居于怎样的历史地位?一、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来源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分别是“一源”说、“两源”说和“三源”说。如果按是否承认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为毛泽东思想的来源划分,则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这就是“一源”说与“两源”说、“三源”说的对立。“一源”说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唯一来源。该说否认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是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13.
根植于本土优秀的传统法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在时间浸润之下因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实践而被赋予了新内涵和新使命。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与传统中国“德法互补,共同为治”,“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源泉”与传统的民本思想,以及抓“关键少数”与古代中国“依法治官”这三大方面存在暗合与差异。这启示我们既要彰显文化自信,更要辩证对待传统文化。在正确处理古今中西文化之间关系的前提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儒家政治文化传统发生了断裂。这种断裂源于传统与“现代性”社会架构整体上的不可通约性所造成的。当制度发生变更后,其儒家政治文化传统在文化心理层面上的积淀使这种断裂实际上藕断丝连。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我们将对这一传统如何抉择?“内圣”开出“新外王”是新儒家的抉择;摈弃传统,走出政治儒学是西方自由主义者的抉择。本文则认为,应在现代性社会建构框架内对儒家政治文化传统进行重塑,力求对传统整体构架中与“现代性”相一致的支离破碎的自由观念在现代性社会构架中得以“抽象的继承”,并使这一传统在摆脱其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和宗法家族制的社会基础上消解其专制性特征,从而赋予其现代自由民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前后,以陈独秀、胡适、李大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派和以杜亚泉、章士钊、梁启超、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围绕东西方文化孰优孰劣、差异何在、能否调和,以及中国文化向何处去,展开了一场论战。这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论争的继续,是知识分子将国家出路与文化问题综合起来加以思考,进而寻求中国文化发展道路而掀起的论争。这场论战发生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带有许多新的特点,它对后来中国文化的走向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一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使激进主义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了有利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中国文化朝激进主义的方…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化运动肇因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冲突,因而中西文化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最基本课题。近代知识分子对“现代化”同题的认识无不是围绕这一问题而展开的。然而,近代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上的比较论争,却都不免非中即西的偏颇,在不同程度上陷入丁一维文化视角的思维误区,从而难以达到对中西文化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之争问题,自从毛泽东同志自五四时期提出“西方思想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的主张以后,在他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一直非常关注这个问题。为了指导文化战线上的反对封建文化和买办文化的斗争以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特点,明确地提出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基本方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中西文化观。  相似文献   

18.
香港自沦为英国殖民地以后,长期受欧风美雨的沐浴,但其母体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在近代历史的各个时期,香港又受到了中国进步思想文化的影响,因而其文化的表现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说现代西方物质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结合,构成了香港文化的重要特征。香港过去有“文化沙漠”之称,但是,随着经济起飞,中西文化交流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香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即香港文化。香港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点,被称为中西文化的荟萃之地。香港在近150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起源于清末民初,以章太炎为精神领袖的“国粹派”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保守主义的文化团体,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分离是“国粹派”和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的重要特征。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出现高涨,成为当时与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鼎足而立的主要文化思潮之一,不仅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几次大的思想文化论战都是保守主义的“东方文化派”和“学衡派”挑起的,而且他们的一些文章和著作发表或出版后都产生过巨大的社会反响。三、四十年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走向成熟,其标志是现代新儒家作为一个学派的形成。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围绕“中西文化”、“新旧文化”和“西化与现代化”这样几个问题展开思考,并与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派、主张俄化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争论的,他们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理论建树与理论局限,也主要反映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上。  相似文献   

20.
文化心理是指知识分子性格中比较确定的价值选择和思维定式方面,它对知识分子性格的形成起着定向、定性作用。本文讨论的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知识分子文化心理类型:即价值批判型和科学创建型。在如何对待已往的一切知识或思想体系、对待传统和历史、对待一般抽象的价值和现实等方面,价值批判型和科学创建型都表现出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从而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态度。人类是否同自然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