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兵强  刘力 《前沿》2015,(1):70-74
法律自治是西方法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实证主义法学与社会学法学等主流法学流派均对其倾注了相当的理论关怀。法律自治理论脱胎于法律形式化运动,在法律实证主义者的努力之下走向成熟,经过卢曼的改进,法律自治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中国法学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从宏观上看,最基本的挑战在于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单一及缺漏,直接影响学生司法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学法学的研究成果拓展了法学思维范式及研究方法,也为法学教育方式的更新提供指导意义。社会调查在提高学生法律实践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可在法学教育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法律知识的研究是厘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的构成、来源、基础、核心体系等根本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知识社会学可以在分析法律知识的生产体制和创新机制、法律知识传统、法律知识的社会接受模式、法律知识与其它社会知识的整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知识社会学在上述领域的渗入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的健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书研究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兴起的一股批判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法律传统的左翼思潮——批判法律研究运动,它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和历史发展,它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它对美国其他法学流派的批判、对当代美国法律制度的批判,后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以及它与中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法学理论更新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指南》的作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在专业上涉及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在旨趣上都尝试探索法律与社会的关联与互动,因而都属于法律与社会研究领域的学者。这些作者在本《指南》的名下集结起来,以百科全书的体例,从不同视角对于法律与社会研究进行描述和总结。他们梳理了各个具体领域的核心议题、代表人物、主要方法以及重要文献,指出了在不同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并简要评价了各种研究进路和各家观点的得失。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一本书必须能够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人的意思。假如呈现在面前的这本书接受这种检验,那么这句话大致可以说: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时代,法的发展的重心既不在于立法,也不在于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于社会本身。也许这句话中就包含有任何一种法社会学原理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余七子 《前沿》2008,(5):134-137
中国古代的律学是否是法学,一直是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本文认为中国古代不仅有律学,也有法学,而且中国古代的律学是具有中国历史特色的法学。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论述:法理探讨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私法著书较早、内容结构简约;成文法是法律注释的依据,内容涉及面广,方法多种多样;判例研究呈现多样化形态;法学教育以官吏明法为重任,官学与私学相结。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法学     
社会学法学或者法律社会学具有一部连绵不断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初具规模,这时社会学法学的理论命题完全来自于欧洲学者;接下来是针对英美普通法环境的社会学法学逐渐开始发展起来,社会学法学不仅开始反思自己的特点,而且还推出若干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如利益,社会工程,以及社会学法学的历史观等;在法律现实主义运动之后,社会学法学开始扩展到整个世界。20世纪70年代之后,社会学法学中出现了非常重要的、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分枝。这些分枝虽然也还使用社会学、以及社会学法学的术语和概念,但是它们突出了对占据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批判,开辟了新的认识层面。社会学法学的核心问题是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包括法律如何影响社会,又包括社会如何作用于法律。社会学法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法律发展,贯穿社会学法学的根本精神是重新认识法律,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法学思潮,社会学法学在展示了内部一致性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同的特色,不仅是研究侧重点的不同,而且还有地方化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吕宁  张宇坤 《理论月刊》2010,(5):100-102
后现代法学是一个当代西方较为明确发展的法学流派,其质疑理性的法律主体和法律的自治性,否认法律的普遍性﹑确定性、和中立性,批判法学的一元本质论。后现代法学用怀疑、批判、否定的眼光看待现代法治,并对其理论和实践等问题进行再审视,再反思、再建构,这对于中国法治建设具有建设性的启示意义。但是后现代法学在具有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缺陷,对于正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法治建设来说,沿着现代法学的道路发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袁哲 《求索》2010,(5):245-248
近代中国的法学留学经历了法学留学的初创、政策确立及理性发展三个阶段。法学留学的资金来源有官费和自费两种,留学去向有西洋法学留学和东洋法学留学。1874年自费赴西洋学习法律,是近代中国法学留学的开端。1899年赴东洋学习法政,是近代官费法学留学的开始。1900年至1905年,清政府确立了法学留学政策,再加上甲午战争的刺激,出现法学留学高潮,尤以东洋法学留学为主。1906年至民初,法学留学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从晚清至民国。总体而言,政府对法学留学采取限制性政策,但法学始终是留学的主流学科。法学留学生也是自费生多于官费生,东洋法学留学生多于西洋法学留学生。  相似文献   

11.
民法劝学     
于敏在该书《译后记》中说:“本书是星野英一先生从事法学专门人才培育50年之后撰写的大众民法学教育著作。先生认为‘在法、法律方面,专家的统治也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试图还民法学于‘民法的施行者’,以建立起民法的坚实社会基础。本书以法学为核心,涉及语言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认识论等广泛领域的知识,读者无论从哪个部分读起,都能感知活生生社会中民法精神的存在,体验和把握法的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本书将愈显其在法学教学和法律知识普及上的开拓意义与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何长松 《求索》2005,(4):64-66
文章通过对国际私法历史演进的分析中发现,三次重大国际私法理论出现都有其法哲学依据。古典自然法理论是法则区别说产生的法哲学依据;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导致法律关系本座说的出现;法社会学理论使国际社会本位观念成为当代国际私法立法的主导。  相似文献   

13.
本书的目的就是要研究考察世界法律体系这样一个比较法学的入门问题,想尝试完成两项工作:第一,对迄今为止的世界法律体系理论和学说进行大概的梳理、说明和评价;第二,在前项工作的基础上,对当今世界法律体系格局作基本的分析,并由此对未来世界法律体系格局作出判断。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研究实际上主要是以当今世界两大法系为考察对象,两大法系之外,凡是近现代以来处在嬗变发展过程中而且又具有不同法律文化传统元素的法律制度,我们都将其纳入混合法系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代西方重要的法学流派之一的社会学法学,将法律视为社会控制中的一种专门化力量,强调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讲求法律的实际效果,更加关注法律的实然状态,与当代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实践形成了契合。因而,我们应立足于我国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的现实情况,从法律运作的层面进行思考,同时明了法律技术概念对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框架下刑事侦查的引荐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西方重要的法学流派之一的社会学法学,将法律视为社会控制中的一种专门化力量,强调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讲求法律的实际效果,更加关注法律的实然状态,与当代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实践形成了契合。因而,我们应立足于我国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的现实情况,从法律运作的层面进行思考,同时明了法律技术概念对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框架下刑事侦查的引荐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方法对法律认识的影响是逐渐形成并展开的。起初社会理论对法律问题的关注目的在于搜集一些所谓的社会材料,可是,随着法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法学与社会学之间构成了一种良性的互浸关系。这种穿行于法律与社会之间的认识活动,不仅为社会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法律材料,更为法律认识开辟了一种多元化的方法指向。  相似文献   

17.
郭忠 《前沿》2009,(3):138-142
在近年来的中国法学研究中,法学争议日益多见。本文主要时“权利是否存在冲突”、“法律是否能够信仰”以及“法治是什么”三个比较突出的法学争议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争议都是因概念分歧而产生,基本上属于语言运用上的分歧。因此,在学术争议中,应对概念运用上可能存在的分歧有清晰的认识,并促进对概念意义的理解。在概念运用上尽管我们需要遵循语言的游戏规则,但概念的生命在于使用,我们无法凝固法学概念的准确意义,因此,法学研究才具备了生命和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吴鹃  吴小鸥 《湖湘论坛》2009,22(5):125-128
随着我国法学教育悖论的凸显,学界及司法实务界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反思及重构观点不一、各有说法。鉴于社会发展对法律人才的需求状况,借鉴国外法学教育的先进经验,认为我国的法学教育应建立在精英教育的格局上,职业教育为其基本定位,实现法律职业共同体为其基本宗旨。  相似文献   

19.
法言 《中国人大》2011,(19):28-38
所谓法律体系,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不同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门类,并由这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相互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法律体系的构成必然涉及到法律的分类问题。我国在实际工作和法学研究中,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权》2014,(2):45-48
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10月8日,是全国高校中成立最早的人权研究机构之一。该中心由从事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和政治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