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 公元581年,杨坚取代了北周自立为帝,建立了隋朝。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隋朝虽然未能统一西域,但也在西域设立了一些管理机构,为唐朝统一西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公元618年,唐朝建立,直至公元907年灭亡,在其强盛时期统一西域,并在西域建立了比汉朝更为完备的管理体制。隋朝对西域部分地区的管理魏晋南北朝末期,突厥发祥于金山  相似文献   

2.
<正> 龟兹国的王城在今天的库车,古代称延城,是"丝绸之路"北道的要冲。根据考古发掘证明,这里有比较发达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能铸冶,所产铁器可供西域三十六国用。因此,龟兹在当时是比较强大的,一些小国,如扜弥等经常派王子到龟兹国作人质,以求和睦相处。龟兹王绛宾在位的时候,正是西汉和匈奴在西域连年战斗的年代。一方面,汉朝想一举把匈奴的势力赶出西域,完成统一西域大业的任务。另一方面,匈奴奴隶主靠着  相似文献   

3.
<正> 说到历史上中原王朝与边疆地区民族部落的和亲,人们多是提起公元前33年的昭君出塞,公元641年的文成公主入藏,其实更早的是汉家公主远嫁天山以北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在西域寻求同盟以夹击匈奴。他提出汉朝联合乌孙切断匈奴右臂的建议,得到汉武帝刘彻的采纳。当时乌孙有十二万户、六十三万人、十八万八千兵,在西域是比较强大的国家。乌孙也想依重人众富强的汉朝。匈奴听说乌孙与汉朝建立  相似文献   

4.
尊严     
西汉元帝时,匈奴最强大的郅支单于侵掠汉朝友邻,拘辱杀害汉朝使节,在西域称霸一方。时汉朝在西域只有延寿、陈汤垒城自守。副校尉陈汤召吏兵,发矫诏,出万里大漠,袭杀郅支单于,夺回汉使节柄,将郅支单于首级传至长安,陈汤在向汉帝汇报时的一句话成为彪炳千古的豪迈语: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相似文献   

5.
段元培 《台声》2014,(11):41-41
<正>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2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再次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大陆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旨在各国在共同优势、平等、宽容和经济分享的基础上,做到互利互惠和互相信任,自然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同与赞同。二千一百多年前,汉朝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并开辟了"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汉语里有"露马脚"一说,此马脚是只什么脚呢?马脚的本意自然是指马的脚,也就是马蹄。《后汉书·班超传》里说:"超还至于阒,王侯以下皆号泣曰:‘依汉使如父母,诚不可去。’互抱超马脚,不得行。"说的是班超在西域很得人心,西域的王侯们不肯让他回汉朝,抱住班超的马蹄,不让他走。唐王建也有诗云:"踏著家乡马脚轻,暮山秋色眼前明。"这两处的马脚都是用的本义。  相似文献   

7.
葡萄原产西亚,据说是汉朝张宣出使西域时由中亚经丝绸之路带入我国的。历史已有两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罗睿骁 《重庆行政》2019,20(2):102-103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第一次出使西域。到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和礼物再度去结交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和西域各国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令汉武帝始料不及的是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相似文献   

9.
王文涛 《湖湘论坛》2011,24(1):111-115
汉代是龟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汉王朝与龟兹的和、战关系,龟兹王族的兴衰更替和龟兹的发展,都与汉、匈双方势力在西域的消长密切相关。处理和发展与龟兹的关系,是汉朝"断匈奴右臂"和安定河西地区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睦友好是汉、龟关系的主流,双方的密切交往,使中原和龟兹及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得以顺利交流,有利于龟兹和内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孟冬 《传承》2015,(3):128-129
西域(包括现在的新疆)的大片领土在2000多年以前已经归属于西汉王朝的版图。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对该地区进行行之有效的管辖,维护了西域与内地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应献 《楚天主人》2008,(9):37-37
有则妇孺皆知的故事,夜郎国王问汉朝使臣:"汉朝与夜郎哪一个大?"碟儿大的一块儿地方,也与汉朝比大小,见识如此短浅,姿态如此轻妄,让人笑到今。现在,夜郎地名因历史的灵光而吃香,这"国  相似文献   

12.
吐蕃王朝占领西域塔里木盆地周缘地区后,以绿洲城邦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地理条件及与之相应的当地社会生活方式,对驻扎吐蕃势力的社会控制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藏汉典籍及西域、敦煌出土古藏文文献对吐蕃在西域的统治多有反映,从中可以看出,吐蕃在西域的军事建制是以吐蕃王朝建立之初的"三勇部"及军事部落联盟制度为基础,在军事扩张过程中逐步军事区域化、集团化的结果;吐蕃的基层军事建制,在一定程度上吸纳了西域绿洲地区传统意义上的以交通线路与城邦保障为主的管理模式,实现其对区域内部的军事控制;吐蕃在西域地方的既得利益由贵族势力进行均分,这符合统治阶层在社会控制中的心理机制;而通过对西域地方土著政权的利用,辅助了其对扩张区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3.
【战略要地“大夹缝”】当失联达13年之久的张骞重新出现在长安城时,汉武帝明白,属于汉朝的光辉时刻,即将徐徐展开。此前,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25岁的张骞带着汉帝国“断匈右臂”的使命,试图前往西域联合月氏部落抗击匈奴,在经历被匈奴长达十多年的软禁后,逃脱控制,继续西行,最终继续游历西部,在历经13年的艰辛旅程后,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张骞终于归来,带来了大量关于西域的第一手资料,史称“凿空西域”。  相似文献   

14.
<正>最有效地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国模式最大的优越性之一。我们说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的东方大国,但中国统一的进程呈现出非常复杂的情况。《三国演义》开篇有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三国之后,分分合合的情况还出现了很多次,这是读过中国史的人都知道的。研究中国分分合合的历史,有一个规律是一目了然的:政治清明的时  相似文献   

15.
<正>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于汉西域都护府故境先后创立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作为主管西域的边政机构,存在约一个半世纪之久。而其中曾主持西域事务的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人,为唐朝统一西域安定边疆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高仙芝,祖籍高丽,即当时朝鲜半岛上的高丽国,按时俗以国名为姓。先世归唐,父高舍鸡为安西四镇十将、诸卫将军。高仙芝为美男子,擅长骑  相似文献   

16.
唐朝在西域地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体制,不仅保证了行政治理的有效性,而且对稳定整个西域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唐代巩固边疆的军事、移民、经济、水利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原文化在西域得到了广泛传播,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使"华夷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7.
范学新 《求索》2010,(8):186-188
从哲学角度解读西域诗歌,我们可以看出西域诗歌与中华民族精神内核之间有着密切关联:西域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敬天尊祖观念,与天人合一这个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密切相关;西域诗歌中所表现的天下一家与族群共处的观念,与以德配天的传统哲学以及中华民族从农业社会特性发育出来的和平愿望一脉相承;西域诗歌对忠孝合一的赞扬,是在"孝"、"忠"观念指导下所取得的成就;西域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不畏艰苦的奋斗观,是中国人数千年来磨练出的吃苦耐劳人生哲学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8.
<正>张骞:深入丝路东段的汉朝使节为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率匈奴人甘父和100多名随从离开长安,但在河西地区为匈奴所获,被送到漠北单于庭。单于扣留了张骞,但未加虐待,还嫁女给他为妻生子。但张骞却不忘使命,10余年后寻机逃脱,到达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大宛派人送他们到康居(阿姆河以北粟特之地),康居  相似文献   

19.
郭隆 《北京观察》2014,(11):52-54
正"认识一种语言最好要有实际语感,没有几轮反复记录分析谈不上较准确地认识一种语言的基本面貌和特点,因此要多调查、注意核实语料,而且还有可能根据不同研究任务不断补充调查。"汉朝时候,一个地处西南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其国王竟不知天高地厚地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成语"夜郎自大"世人耳熟能详。但古代的夜郎国疆域在哪?谁是夜郎  相似文献   

20.
今贵州区域在汉代绝大部分属于牂牁郡辖治,两汉时期牂牁郡是汉王朝与西南夷地区联系的重要边郡,郡治设在安顺宁谷一带,都尉治一度曾设在赫章可乐。牂牁郡既是汉帝国控制西南夷和"制越"的前沿阵地,又是汉朝廷通滇、通身毒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区,在汉帝国的版图中占重要地位。通过稳定夜郎区域,汉帝国可以协调西南各族之间纷争的矛盾,可以制约和便于平息反叛,可以加强夜郎区域与周边及中原地区的交流,并且在政治上达到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从而保证边郡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