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罗睿骁 《重庆行政》2019,20(2):102-103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第一次出使西域。到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和礼物再度去结交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和西域各国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令汉武帝始料不及的是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相似文献   

2.
<正> 龟兹国的王城在今天的库车,古代称延城,是"丝绸之路"北道的要冲。根据考古发掘证明,这里有比较发达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能铸冶,所产铁器可供西域三十六国用。因此,龟兹在当时是比较强大的,一些小国,如扜弥等经常派王子到龟兹国作人质,以求和睦相处。龟兹王绛宾在位的时候,正是西汉和匈奴在西域连年战斗的年代。一方面,汉朝想一举把匈奴的势力赶出西域,完成统一西域大业的任务。另一方面,匈奴奴隶主靠着  相似文献   

3.
《汉书·西域传》将西域分为狭义西域和广义西域,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主要指狭义西域。整个西汉时期,国家战略重点在于防御北方匈奴的进攻,同时也为了抵御匈奴对西北边疆的控制。汉代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态势,就由汉王朝与匈奴争夺对该地区的控制权,及西北边疆民族为了自己的基本利益,左右于汉王朝和匈奴之间的三方博弈关系构成。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汉王朝与乌孙、车师、鄯善(楼兰)、渠犁等民族的关系较为友好且紧密。王莽新朝建立之后,其错误的民族政策导致匈奴势力再次进入汉王朝的西北边疆,使西北边疆的民族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4.
尊严     
西汉元帝时,匈奴最强大的郅支单于侵掠汉朝友邻,拘辱杀害汉朝使节,在西域称霸一方。时汉朝在西域只有延寿、陈汤垒城自守。副校尉陈汤召吏兵,发矫诏,出万里大漠,袭杀郅支单于,夺回汉使节柄,将郅支单于首级传至长安,陈汤在向汉帝汇报时的一句话成为彪炳千古的豪迈语: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相似文献   

5.
<正>张骞:深入丝路东段的汉朝使节为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率匈奴人甘父和100多名随从离开长安,但在河西地区为匈奴所获,被送到漠北单于庭。单于扣留了张骞,但未加虐待,还嫁女给他为妻生子。但张骞却不忘使命,10余年后寻机逃脱,到达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大宛派人送他们到康居(阿姆河以北粟特之地),康居  相似文献   

6.
【战略要地“大夹缝”】当失联达13年之久的张骞重新出现在长安城时,汉武帝明白,属于汉朝的光辉时刻,即将徐徐展开。此前,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25岁的张骞带着汉帝国“断匈右臂”的使命,试图前往西域联合月氏部落抗击匈奴,在经历被匈奴长达十多年的软禁后,逃脱控制,继续西行,最终继续游历西部,在历经13年的艰辛旅程后,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张骞终于归来,带来了大量关于西域的第一手资料,史称“凿空西域”。  相似文献   

7.
孙方一 《前沿》2012,(20):156-158
两汉时期随着汉匈实力对比的变化,匈奴将领投降汉朝越来越多,为了有效安置和管理匈奴降将,汉朝采用“以夷制夷”、以高官厚禄招降匈奴、对匈奴降将集中统一管理等策略,匈奴降将对汉朝军事影响很大,汉朝对匈奴将领的招降也比较成功.  相似文献   

8.
王文涛 《湖湘论坛》2011,24(1):111-115
汉代是龟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汉王朝与龟兹的和、战关系,龟兹王族的兴衰更替和龟兹的发展,都与汉、匈双方势力在西域的消长密切相关。处理和发展与龟兹的关系,是汉朝"断匈奴右臂"和安定河西地区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睦友好是汉、龟关系的主流,双方的密切交往,使中原和龟兹及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得以顺利交流,有利于龟兹和内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匈奴在西域的统治秦汉之际,匈奴族在北方草原日渐强大,到公元前209年冒顿为单于后,国力更强,大力向四周扩张。在平定西域,又北服丁零、鬲昆、薪黎等国后,匈奴所控疆域从原来的河套、阴山,扩大到北至贝加尔湖、叶尼塞河流域,西至天山南北,东至辽东平原,南至河北北部及山西、陕西北部的黄河以东以南地区。其辖区内的各民族皆隶属于匈奴,"并为一家"。西域诸城邦小国最早见于汉代史  相似文献   

10.
河西战役后,武帝设"河西四郡",逐步畅通了河西走廊乃至中原通往西域、西亚的交通。为了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汉朝政府设置边塞、烽燧、关隘等防御系统防范匈奴势力的入侵与破坏。20世纪出土于河西地区的汉简资料,记载了汉代河西地区汉匈日常军事冲突的真实状况。根据河西汉简,匈奴日常入侵汉塞主要表现为:一般利用傍晚或夜晚进攻汉塞;对汉烽燧进攻时,一般采取骑马弓箭的方式,汉戍卒亦多以弓弩对射的方式回击;匈奴对汉塞的入侵一般为小规模、小范围的进攻,兵力在十几骑到几十骑不等。据汉简记载匈奴入侵汉塞的情况几乎每月都有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匈奴入侵汉塞后杀略守塞吏士,盗取兵器财物,焚烧塞防,对汉塞造成巨大破坏。当匈奴进攻人数较多时,守塞边郡都尉、司马等武职也要积极应对,有时还要进行追击作战。总体来说汉塞对匈奴的抵御是积极有效的,从而保障了丝绸之路的通畅。  相似文献   

11.
<正> 在轮台县宾馆前,矗立着胡继杰先生创作的一座郑吉与汉军士兵和当地首领的雕像,反映了两千年前汉朝首任西域都护郑吉统一与开发边疆的历史功绩。郑吉,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汉书》记载他"为人强执",就是做人坚强执着、胸怀大志。年轻时即"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公元前89年,大司农桑弘羊奏请扩大轮台屯田,加速汉朝统一事业。但  相似文献   

12.
在史书关于匈奴和西域传记中,两汉与匈奴、西域诸国进行的和亲与人质政策贯穿于两汉的整个历史,因此,我们不妨将两汉的和亲和人质看成是一种被“制度化”的常规。本文依据史实,着重讨论这两种“制度”发生、发展及其背后可能的“法理”。  相似文献   

13.
<正> 公元581年,杨坚取代了北周自立为帝,建立了隋朝。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隋朝虽然未能统一西域,但也在西域设立了一些管理机构,为唐朝统一西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公元618年,唐朝建立,直至公元907年灭亡,在其强盛时期统一西域,并在西域建立了比汉朝更为完备的管理体制。隋朝对西域部分地区的管理魏晋南北朝末期,突厥发祥于金山  相似文献   

14.
从两汉到唐朝的数百年间,中国西北的大月氏、乌孙、匈奴、嚈哒和突厥等民族都由于强邻的侵扰,或者强盛后的对外扩张,而主动或被迫地向西迁徙,进入帕米尔之外的西域定居立国,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早期移民。这些民族西迁后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并继续与中国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联系,中国各王朝也都对他们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西迁民族大多融合于当地民族之中。中国与西域长达两千多年的悠久交往史实,必将成为当前两地继续交往的现实优势。所以,发展21世纪新丝绸之路是一个继往开来的璀璨事业,具有厚实的历史基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班固的《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与《史记》相比有了许多创新。该书对民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匈奴列传》、《西域传》、《西南夷两粤朝鲜列传》中,而又以《匈奴列传》最为重要,从《匈奴列传》可以看出汉王朝民族关系的主要方面是汉匈关系。  相似文献   

16.
葡萄原产西亚,据说是汉朝张宣出使西域时由中亚经丝绸之路带入我国的。历史已有两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17.
《前进》2018,(11)
正刘渊,字元海,新兴(今山西忻州)人,匈奴族,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公元304—310年在位。刘渊掀开了五胡十六国战乱的序幕,历来为人所诟病,但他是汉化程度很高的匈奴人,他所建立的汉国打着继承刘姓汉朝基业的旗号,在不断与西晋汉族中央政权冲突的过程中,民族融合也不断加深,客观上为中国最后  相似文献   

18.
苏武牧羊。苏武,西汉出使西域、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作为出使西域的使者,苏武尽忠守节,在被匈奴扣押的19年中,他含辛茹苦,受尽折磨,宁死不屈。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他不屈服,面对北海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仍然不屈服。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堂堂正气。苏武牧羊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并为后  相似文献   

19.
肖兴文 《人民公安》2006,(21):53-53
张骞是出使西域第一人。我曾写诗对张骞的《出塞》大加赞叹,认为他是历代文官中最有男子气慨的男人。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建元年间担任郎官。那时汉武帝想消灭匈奴,派使者去联络与匈奴有仇的月氏,但是通往月氏的路必然经过匈奴统治区。又危险又困苦的事派谁去干呢?王公显贵是不  相似文献   

20.
小资料     
语出《后汉书·班超传》。东汉人班超,有一次,奉命出使西域,进行抗拒匈奴的联络工作。他到了鄯善国(今新疆一带),起初该国国王对他很热情和尊敬,后逐渐怠慢起来。班超经过了解,知道这是匈奴派使者来进行挑拨离间的原因。于是班超马上召集同来的三十六人计议,如何应付当前的危险处境。他向大家讲了“不入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