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2014年3月,重庆市的全国政协委员在十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上联名提交集体提案呼吁,将重庆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由国务院决定选择100个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该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地处三峡库区、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因此,若将"两区"地区纳入国家首批国家生态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研究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中心,采用实证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态环境状况恶化及其症结的论述,指出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设想。 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植被破坏、森林草原退化是西部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工业污染成为城市发展经济的后遗症。这一切问题都有其症结所在:历史上长期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与生态脆弱互为因果;“过分强调粮食自给”的发展模式导致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经济建设不遵循生态环境规律,生态建设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制度上条块分割,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项措施难以落实。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事关整个民族的生存质量和发展空间,也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生态环境建设成为西部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由此,在西部开发中要坚持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的双重原则,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大开发中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黄河上游地区具有两个战略作用,从地域上讲,是整个黄河流域的发源地;从国家发展规划上讲,是整个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要着力点。治理好黄河上游地区的生态问题,是统筹国家、人民、黄河三位一体布局的时代需要,同时也是治理黄河问题的历史延续与现实使命。但在其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与障碍。基于此,必须系统梳理出其中蕴含的四个重大关系,牢牢把握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立足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完善治理制度、提升治理能力、培养生态意识五个着力点,为黄河流域的整体治理贡献出独特智慧与地区方案。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关系到我国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败的系统工程。从法律制度上解决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现实根据、核心内容和实现保障,是有效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任务。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根据是实现民族地区在缓解贫困中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根据是环境建设和保护正外部性的内部化原理。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成可以设计为静态框架结构和动态实现安排两大部分。  相似文献   

5.
生态移民是以保护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政府行为。它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生态移民工程不应成为某一地区或某些地区孤立实行的工程,对一个国家来讲,生态移民工作应该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必须从社会公平和民族平等原则出发,对整个国家的整体角度统筹规划。搞好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生态移民的跨省安置和划定大片的无人区的问题应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和工业文明发展困境的基础上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它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西部作为我国生态脆弱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笔者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为切入点,提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将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两难"困境,并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剖析其成因,认为:1、"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是形成"困境"的价值观根源;2、"唯GDP论"下的传统发展模式是形成"困境"的制度性根源;3、关于西部地区战略性生态功能的滞后定位则是形成"困境"的历史性根源。以期为破解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两难"困境探寻有效策略和路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李广义 《前沿》2011,(13):173-176
寻求自然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双赢"路径,已成为建设两型社会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选择。桂西北河池市地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系统非常脆弱,在自然资源开发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伦理—经济—生态"范式遵循了一定的生态伦理原则,是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耦合的较好方式,有利于该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梁萍 《传承》2009,(4):108-109
生态危机的出现和解决,不仅仅是技术、法制的问题,更是伦理道德的问题。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态道德素质,培养具有生态道德意识的新型人才;有利于塑造人们的生态伦理价值观,自觉践行生态实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柱;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路标。  相似文献   

9.
<正>淮河经济带南连长三角、北接中原经济带,在经济地理上既有属于东部的苏北、鲁南地区,又有属于中部的皖北、豫南地区,起着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发展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把淮河流域打造成为加快豫南、皖北和苏北振兴的黄金水道、产业大道、生态廊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危机的出现和解决,不仅仅是技术、法制的问题,更是伦理道德的问题.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态道德素质,培养具有生态道德意识的新型人才;有利于塑造人们的生态伦理价值砚,自觉践行生态实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柱;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路标.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一些地区大胆探索出以微生物技术与设施改造相结合的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模式,在农业现代化共性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促使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得到同步解决。在实地调研时就发现,这一技术已经在广西许多地区得到推广,并产生了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年底,广西全区通过生态养殖认证的畜  相似文献   

12.
一、西部县域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由于西部地区存在着生态压力、脱贫压力、竞争压力等发展的压力,导致西部地区县城科技发展存在以下三大问题。一是力量薄弱。西部地区缺乏对生态修复与建设及农业发展基本科技问题的基础性研究能力,不能为解决西部发展的重大和关键问题提供科技支撑;科技基础设施落后,信息网络、科技资料中心等建设水平落后于东、  相似文献   

13.
彭伟  戈银庆 《前沿》2010,(24):18-20
西部地区是众多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然而,基于经济发展需要的对自然长期的无节制掠夺,导致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生态耦合链的断裂。这不仅使西部民族地区陷入贫困—生态脆弱的恶性循环,而且危及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求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耦合的途径,实现生态经济耦合链的重接,成为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8)
<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对沿宁杭线地区的发展作出谋划和推进"。随后,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专门提出"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签订《关于共同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宁杭生态经济发展带成为长三角地区沪宁杭金三角的重要一极。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的沪宁、沪杭两线经济发达,宁杭线发展相对迟缓,由此导致长三角地区南北向发展通道"梗阻",南京与杭州之间的很多资源要素流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我国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但我国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文明建设落后。我们认为欠发达地区的传统生产力亟需转型为新型生产力,而旅游在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三个维度的作用力充分说明了旅游生产力是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新型有效生态生产力。具体分析中,从资源要素转化、循环经济发展、产业生态化及产品生态化四个方面探讨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6.
陈军  成金华 《理论月刊》2012,(10):140-145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国内学界围绕生态文明科学内涵、理论与实践意义、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分析以及政策措施等主要问题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在研究内容上,问题的针对性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研究技术上,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研究视野上,考察的宽度和广度上还需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加以拓展。这是认识生态文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7.
大连市在快速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进程中,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形势总体上仍然比较严峻,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的进程中,加强大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快速城市化历史进程中,迫切需要营造生态永续面向未来的城市生活,以此保持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形成城市文明与流域生态的良性循环、交相辉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催生了流域城市的诞生、辉煌、迁徙和湮灭。40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城市萌芽,从夏代到秦统一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古代城市成长发展的主要集中地区;清至民国,黄河流域范围有城市236座。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问题逐渐成为事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生态经济作为实现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高度统一的经济样态,从宏观上看解决了人与环境之间矛盾的环境伦理问题,却依然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环境不正义问题。在此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出发,对民族村落生态经济发展进行考量。研究发现:代内正义上存在着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不对等;代际正义上存在着资源禀赋的过度开发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种际正义上则需要注重保护其他非人类物种的"内在权利"。  相似文献   

20.
阿蓝 《乡音》2014,(2):22-23
在今年省两会上,省长张庆伟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绿色崛起的内容,成为委员们讨论最积极、发言最热烈的议题。的确,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河北是第三梯队,发展还不够快;在京津冀发展中,河北还是洼地,是后发地区。这样的情况决定了发展仍是河北第一位的任务。但是,河北要发展只能是绿色发展,河北要崛起只能是绿色崛起。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须要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红线就是发展红线,这个雷池不可逾越。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委员会们围绕绿色崛起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以改革引领绿色崛起,使绿色崛起理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