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过程中有关行政诉讼的问题,阐述了"政府信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论述了如何理解、把握、运用、认定和处理有关对行政机关答复信息不存在的举证责任分配,涉及国家秘密的标准及司法审查方法、"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规定,关于"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和对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但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被申请的行政机关不正确及时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等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公开内容、组织体系、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公开渠道五个方面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两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行了剖析与反思,指出由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法阶较低、规定模糊,导致公开与保密边界不清晰;由于政府部门信息公开意识薄弱、信息整合机制不健全、信息公开不规范以及信息内容公开不高,导致公开程度与公众需求有差距;由于渠道单一且程序繁琐,依申请公开工作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定前后地方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制定、修改情况,探讨了条例制定前后地方信息公开规定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梳理了中国政府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发展历程,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实施五年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并提出进一步推动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向纵深发展的三项措施:厘清政府行政职能,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途径;深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启动政府信息公开的立法程序,提升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位阶。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条例》)自2019年5月15日起施行,这是我国推进行政法治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如何加强《条例》的制度配套建设,增强制度执行力,从而把《条例》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是行政机关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以来,各地各部门进行了紧张的实施准备工作,初步建立起完整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体系,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组织领导机构。各地各部门还积极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方式,推行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会制度,建设和完善政府网站,扩大政府公报发行范围,依托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等方式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仍暴露出申请难和诉讼难等问题,今后的任务可以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专职化,修订《保密法》、《档案法》等法律,严格界定政府信息公开排除事项,取消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人的附加条件、制定公共企事业的信息公开办法等,制定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司法解释等。  相似文献   

7.
荣晓莉 《长白学刊》2008,(5):160-160
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或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政府信息公开走向制度化、法律化的标志,信息的公开有利于提高整个政府和社会的效率。因此,这也是一个社会进步和政府工作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3条规定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对第三方权益的保护,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此规定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该条的缺陷在于:"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可能对第三人合法权益造成影响"无法准确界定;何谓"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难以判断;行政自由裁量权易被滥用。应借鉴政府信息公开中第三人权益保护的域外经验,完善告知义务,科学界定"公共利益",确立保密必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以来,政府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公务员常常为信息公开的正确性与文件保密的规定性而左右为难。有的公民为改进政府工作提出了建议,政府领导人作出了肯定的批示并要求相关部门办理。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从这一天起,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开始打开大门,从封闭向透明转变。  相似文献   

11.
梁志卫 《重庆行政》2019,20(1):34-36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2008年实施以来,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获取其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依法行政的重要方式。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也都依法设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机关在保障人民知情权、打造阳光政府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由于制度的缺失特别是程序制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自《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行政机关的义务引入社会公众视野以来,经《条例》创制后客观存在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府信息概念,便不断地接受着实践的考问。这是因为,一方面,抽象的政府信息概念在从法律文本转化为行动规则的"活化"过程中,需要经由认定而与生动鲜活的实际情形建立起对  相似文献   

13.
以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为标志,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确认了公众享有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规定了依申请公开制度。至于《条例》的颁布实施究竟是否意味着知情权已经得到了我国法律法规的确认暂且不论,至少它明确认可了公众享有  相似文献   

14.
鄂价费[2008]286号省直各部门,各市、州、县物价局、财政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公开信息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8]1828号)规定,现将我省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公开信息的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坛》2009,(3):4-4
据法制网石家庄2月19日电,当天,《河北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开始施行。按照该试行办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责任:不按照规定的公开范围和期限公开政府信息的;违反保密审查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程序而公开政府信息的;公开不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不及时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的;  相似文献   

16.
透明是法治的基石!信息公开是实现透明的重要制度,其兴起于瑞典,发扬光大于美国。该制度赋予“任何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权利,以列举的方式规定了不公开信息,并允许对政府机关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决定进行司法审查。看上去,其法律关系、逻辑基础如此简单,以至于当中国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后,笔者曾感叹对此问题的研究任务到此即可告一段落了——相信不少人曾有过这样的念头,因为,这项制度落实到法律文本上,也不过寥寥数十条,法律关系简单,实在没啥可以挖掘的。  相似文献   

17.
《山西政报》2008,(9):29-32
5月1日,以建设透明政府、公开政府、阳光政府和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宗旨的《中华人民共和131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民主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了及时、准确、有效地宣传好、贯彻好《条例》精神,扎实有效地搞好我省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公众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指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深刻认识和理解政府信息公开的重大现实意义,我们拟订了《政府信息公开知识问答24题》,现予以刊发;以飨广大读者。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政策规定,并结合我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际情况。不定期的刊发一些相关政策解读、工作要求、知识问答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自从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信息公开工作逐步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因依申请公开量递增所引发的行政争议量同步递增方面的挑战。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审计信息公开对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推动作用,我们未来有必要从提升审计信息公开相关主体间的信息流通水平出发,建立系统的针对审计信息公开的行政争议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指在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公民、法人及其他团体获取行政机关文件等信息的法律规范。日本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要是日本国会于1999年5月7日通过、5月14日颁布的《关于行政机关拥有的信息公开的法律》(以下简称《行政信息公开法》)。该法分为总则、行政文件的公开、行政复议等4章44条,对行政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申请、争议处理等做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20.
王莹 《民主与法制》2008,(18):50-50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自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后,迄今已有数月。其间既有公开汶川震情这样的信息公开样板,亦不乏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却屡屡受挫的公民行动。这种喜忧参半的现实图景,自然反映了不同政府部门民主理念、行政良知的差异,但从更深的层面而言,也暴露了信息公开法制的某种“先天不足”,尤其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保守国家秘密法》等高位级法律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