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创生 《岭南学刊》2010,(6):102-106
市民社会作为新的社会生活状态,离不开相应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范式,市民社会伦理精神除了从观念形态维度深刻揭示市民社会的本质特征外,还为市民社会的生成与发展提供合法性与道德正当性支持,为市民社会的建构提供价值导引与方法论判据。每个民族、国家均可根据自身历史、文化与国情,摸索出市民社会伦理精神的具体路向与范式。市民社会伦理精神范式至少包括个体伦理精神、权利与义务伦理精神、契约伦理精神和市俗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实践的伦理追问是指导社会治理的前提。社会治理他者所指为社会和社会多元主体,社会治理的他者伦理问题据此有两个面向:一是需要考虑他者的需求,从伦理角度考虑治理行为的正当性,省思复杂社会治理关系背后的伦理意蕴;二是确证社会治理中多元社会主体的他者地位,承认他者的存在,与他者合作共治,并能够在社会治理过程为他者负责。社会治理他者伦理的基础在于社会诚信,实现目标是社会公正,具体涉及社会治理过程中自我与他者的商谈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与发展伦理。社会治理的他者伦理问题在理论层面提供一种学科交叉的视角,实践层面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内在支撑。  相似文献   

3.
李晓红 《求索》2008,(5):56-58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伦理是关于道德的理论,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我们现实社会之上,而网络伦理的道德基础是建立在网络社会之上。如何理解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我们现实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在网络社会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伦理是现实社会中的既有伦理还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既有伦理迥异的新的伦理。  相似文献   

4.
任学丽 《长白学刊》2013,(5):127-132
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表现之一。随着这种转型的推进,传统“熟人社会”长期沿用的“亲近性伦理”日渐式微,但“陌生人社会”的新式“陌生人伦理”尚未建立,造成新旧两种伦理规范衔接不够紧密,引发社会伦理失序。必须在辩证扬弃“亲近性伦理”的同时,积极构建“陌生人伦理”,并使二者之间有机融通、相互取长补短,以实现社会伦理秩序的重构。  相似文献   

5.
伦理道德的客观性基础归根结底是人们的"生产与交换的经济关系"。任何社会形态都必然是一个伦理-道德的社会体系,社会伦理法则作为制约人的社会实践的原则是伦理实质与伦理形式的对立统一。如果说伦理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礼法制度,那么,道德则是对社会礼法制度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6.
论产权伦理的内涵和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权伦理是调节人们之间财产权利关系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和道德意识的总和,它是由产权制度伦理和产权行为伦理两个层次,产权获得伦理、产权使用伦理、产权收益伦理和产权转让伦理四个方面构成的一个伦理系统。产权伦理对社会产权制度安排及其运行效率,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蔡根畅 《求索》2012,(6):211-213
非正式组织群体成员以感情交融、情趣相投或价值取向联系的,其存在的基础是组织成员之间共同的兴趣爱好共谋发展的需要,非正式组织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这种关系中充当着不同的伦理角色,形成了特有的伦理群体。非正式组织的伦理影响表现为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在社会的伦理关系中,既带来了伦理的和谐,社会的稳定,也带来了伦理的问题与社会的激荡。对个体、社会、国家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非正式组织的伦理调控需从伦理文化调控、核心人物伦理控制、组织伦理调控、人性化主体伦理调控及伦理教育实践调控等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技术快速进步,如何正确认识技术与社会伦理的关系,促进技术与社会伦理的协同发展,是当前急需回答和解决的问题。马克思通过对技术的社会考察,既充分认识到了技术对社会伦理的双重影响与作用,又深刻分析了社会伦理道德对技术发展的影响与制约,以一种历史的、辩证统一的视角看待技术与社会伦理的关系,为当前更好地处理技术与社会伦理问题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黄伟 《求索》2008,(12):195-196
西方文学的动物叙事源远流长,代有佳作,在社会伦理、宗教伦理、生态伦理三个维度上对人类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索。在社会伦理的维度上,它涵盖了西方的社会伦理探索的全部过程;在宗教伦理、生态伦理的维度上,它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寻求人类的道德自我完善。西方文学的动物叙事成为人类德性之路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社会正在逐步走向"有闲社会","休闲伦理"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休闲伦理内在包含"休闲的伦理"和"伦理的休闲"两个维度,"休闲的伦理"是指休闲行为的内在依持,而"伦理的休闲"则是符合伦理的休闲行为,两者辩证统一于具体的休闲行为。当前,休闲伦理要注重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向,即从"休闲的伦理"走向"伦理的休闲",具体在休闲行为中要注重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人与自身的关系,达到精神生态和谐,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社会生态和谐,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自然生态和谐,三者共同推动人类走向"休闲和谐"。  相似文献   

11.
郭卫华 《前沿》2007,(10):198-201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构成了一个全新的人类生存空间——"网络社会"。网络社会在推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伦理困境。其实,这种伦理困境最为本质的道德根源就在于网络社会伦理责任的缺失。因此,在网络社会中凸显和强调伦理责任的道德价值是我们走出伦理困境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庞波 《求索》2011,(4):110-112
风险社会是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特殊显现,它不仅局限于意识形态范畴,也延伸到社会秩序和公共空间领域,而行为主体伦理责任模糊是风险社会形成与扩大化的深层缘由。为此,必须加强行为主体伦理责任认知教育,提升其主动承担风险后果的意识;厘清行为主体的伦理责任范畴,落实不同社会角色的伦理责任;明晰行为主体的伦理责任行为,探寻风险管理的针对性举措。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经济张力——伦理道德与经济相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海山 《思想战线》2006,32(6):50-56
伦理精神作为一种中介,它有可能使非经济因素的伦理道德转化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因素。伦理精神激励社会和个人的潜能,促使社会和个人将伦理信念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行动,使道德成为一种实践性的伦理,实现非经济因素转化为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简称《意见》),强调完善政府科技伦理管理体制,压实创新主体科技伦理管理主体责任,发挥科技类社会团体的作用,引导科技人员自觉遵守科技伦理要求,建构政府、创新主体、科技类社会团体、科研人员四位一体的科技伦理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15.
论科技伦理责任的三种主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伦理责任的主体包括科技工作者、政府及其它决策者、社会公众等三种。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包括职业伦理责任和社会伦理责任两个层面,其社会伦理责任在于预见、通告、建议。政府及其它决策者的伦理责任是预防、保障、决策。社会公众应承担关注、了解、参与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6.
社会潜规则是指那种暗地里通行、起到实际作用但又见不得阳光、上不了台面的行为规则。社会潜规则具有隐蔽性、不正当性、排他性、伸缩性等特点。社会潜规则破坏了社会道德体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并导致主体道德人格扭曲。人情伦理的负面效应、制度伦理的缺失以及道德建设严重滞后是社会潜规则盛行的伦理根源。建立和完善社会道德规范、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培养和完善公民道德人格是治理中国社会潜规则的主要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17.
伦理关系一般说来发生在两个主体之间,就企业社会责任伦理关系而言,这两个主体通常是指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而企业利益相关者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问题会表现为不同特征。根据利益相关者的属性,可以把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分为外部伦理问题与内部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扎根:重建心灵之序从复杂性说,整体伦理的重建问题绝非一个人、一个人群、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环节的重建,而是一种新型的伦理范型的建设。人类构造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转方式,决定了构造的伦理范型。但伦理范型只是世界之序,它必须植根于人的心灵之上,只有建立起与市场社会相匹配的心灵之序,一种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伦理范型才  相似文献   

19.
马冰星  林建成 《求索》2012,(9):139-141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增加了人类活动的自由度,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社会责任伦理成为当代社会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网络社会责任伦理主客体的基本界定出发,阐述了网络社会责任伦理的基本特征以及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网络社会责任伦理的实践途径:提高网络媒体的道德自律、提高网络社会行为主体的道德自觉意识以及培养网络社会行为主体的独立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20.
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融合客观存在,两者相互依存,整合为企业社会责任伦理是时代需要.具体而言,企业社会责任伦理构建包括了企业责任、经济、科技、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慈善、和谐等伦理的责任伦理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