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一、关于生产力标准的含义和内容所谓生产力标准问题,不是说生产力自身的标准,而是指用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尺度。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列宁曾经指出: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①毛泽东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指出过:“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  相似文献   

2.
韦建平 《理论月刊》2002,(12):15-17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生产力问题都曾进行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形成了各自的生产力观。毛泽东认为生产力是划分敌友的标准,也是革命成功的标准;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建设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就是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生产力观是对毛泽东生产力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生产力标准是选拔和衡量干部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基础,其特定内容是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中心;必须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当成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的提出,并不仅仅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中推出来的简单的逻辑结论,也是我们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建国以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说,我党在1978年以后所提出的实践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三条标准从本质上讲是统一的,正是坚持了三者的辩证统一,才推动了思想解放的不断深入.这三条标准是围绕生产力这一核心内容从不同层次上展开的.实践标准从其基本内容上来看核心是生产力问题;生产力标准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其根本内容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则是以生产力为基础而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可操作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普遍公认的是“生产力标准”,即“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从人们的日常行为到各种实践活动,乃至社会历史的进步的高度概括是无所不包的。把生产力标准作为根本标准,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称之为“根本标准”。只有“人的标准”才是根本标准。“人的标准”的提出提出并坚持生产力标准具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因而也是具有其合理性的。提出生产力标准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1)是对三中全会以前的实践进行反思的必然结果。当时我们面临的最大的根本问题和现实问题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  相似文献   

6.
<正> 如果说实践标准是作为真理的标准,则生产力标准是作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标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我们通常把它统称为“制度”,所以生产力标准也就是检验制度的标准。一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初期,因反对者甚多曾遇到很大阻力。通过一段时期的实践,人们发现生产责任制比以前那种一大二公的制度的确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于是拥护者也逐渐增多,这一制度终于普遍推行。在拥护者看来,“既然农业生产责任制比以前的制度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有什么理由说它不好,有什么理由不积极推广!”这种根据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来判断制度好坏的作法,可称为生产力标准论。  相似文献   

7.
完整准确地理解“生产力标准”胡先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解放和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就曾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环、大小...  相似文献   

8.
真理是指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是人们思想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科学知识。真理是客观的,是绝对而又相对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在社会经济领域,我们的经济理论正确与否,同样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一、生产力实践是检验生产类系的标准,也是检验两种不同的所有制的标准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由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追求,因此,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程度就成为检验生产关系的实践标准。邓小平说,发展生产力就是硬道理,一切都围绕着是…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特别是要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必须搞清“生产力标准”的问题。要搞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也必须搞清“生产力标准”的问题。要搞清“生产力标准”的问题,首先必须搞清“什么是生产力?”我们过去的经济理论界,曾经长时期停留在生产力三要素的简单论述上。当斯大林提出生产力二要素论以后,我国理论界,又长期陷入生产力二要素论和生产力三要素论之争,不能自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里是说过:“劳动过程的  相似文献   

10.
李合敏 《桂海论丛》2010,25(2):12-17
关于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问题,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在其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蕴涵了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而且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他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但由于时代、实践和认识的局限,他未能真正摆脱苏联模式和"左"的影响,在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上日益注重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忽视生产力的发展,这不能不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点。他说:“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3卷第1079页)这一段话今天读起来意味无穷,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70年代末期,在邓小平积极支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的重新申明,使得我们党和国家从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左”的错误指导思想和林彪、“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的长期束缚下解放出来,因而才有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评价,才有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的转移,才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的制定。自那时以来,邓小平不断总结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并在其一系列论述中坚持和发展了实践标准。概括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经反复论证的一个科学命题。他们不仅多次阐明这个观点,而且“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的基础论”。(《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37页)在这一科学理论中,有关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观,是列宁为马克思义主理论宝库增添的崭新内容。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关于实践标准学说的基础上,对这一学说作出了新的发展。从已经公开发表的著作看,他作过多次阐述。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提出之前,先提出了实践标准,进而又提出了生产力标准。一般来说,“三个有利于”标准多是针对生产力标准的局限、产生的误解和当时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文革”以后,思想领域存在的基本问题是,一些人把他们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来框衡现实,搞“两个凡是”,以此来禁锢人们的头脑。针对这种状况,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对生产力标准可以从各个不同的层次与角度进行把握。由于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对生产力标准含义的理解自然就难免产生分歧。有人认为,生产力标准是评价客体的标准;有人认为,生产力标准是检验一切政策和工作的标准。此处,笔者无意就有关生产力标准含义的各种现存理解进行一一评价,仅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对生产力标准的基本含义试作初步的界说。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真理标准也在不断转换与发展:始而实践标准,继而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进而人民拥护标准。真理标准的转换与发展,始终起着巨大的理论先导作用,推动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一、实践标准的重申和恢复,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拨乱反正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常识。然而,十年“动乱”完全颠倒了理论与实践的正确关系,在思想理论上造成了严重混乱,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一、“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提出有一个准备时期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说过:“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①他在同一时期还说过:“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②毛泽东在此评价的是政党的“言论”、“政策”,即指理论、制度及其“实践”或“行动”的作用的好坏,其评价的正面标准是两…  相似文献   

18.
<正> 生产力标准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农村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因此,要保证土地规模经营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运用生产力标准指导土地规模经营实践。实行土地规模经营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土地规模经营这一新的生产经营形式,不仅引起了理论学术界的注意和探讨,而且广大农民在实践中也进行了大胆探索。目前,我们钟祥县2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已发展到18928户,占全县总农户  相似文献   

19.
所谓实践标准,就是用实践检验人们的认识、目的、计划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所谓生产力标准,则是在社会领域中判断政党的活动、国家的行为、人的劳动等属于人参加的一切社会工作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两种标准都涉及到主体人的活动,都是一种判断、判决和评价,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相似文献   

20.
“群众标准”是一个创新的哲学命题。从社会历史观讲 ,实现了从群众史观→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标准的跨越 ;从检验标准讲 ,实现了从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群众标准的跨越 ;从检验对象讲 ,实现了从“真理标准”到“价值标准”的跨越 ;从检验层次讲 ,实现了从“真理标准”到“公仆标准”的跨越 ;从检验主体讲 ,实现了从“价值主体”到“评价主体”的跨越。从而 ,为解决当今突出的现实问题提供了一把总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