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医生警告过,再来一次就走掉了。”吕焕皋去年8个月内2次中风,说起自己的病情,仿佛在讲别人的故事。老婆对他唯有叹气。午夜,这个右半身偏瘫的61岁犟老头,居然还要一瘸一拐地出门,去酒吧,去KTV。进到那些犬马声色、光影不羁之地,他先给周围人发点小费,请吃夜宵,人家自然当他是夜场老板。他坐在角落,无比耐心地,看着那些男女们,在粉末作用下把头摇得忘记了世界存在,直到一两个小时后才渐消停。然后,他主动递上名片,说:“有空来我公司,我们聊聊”,又或者,不合氛围地来一句,“趁早戒毒,有困难找我”。  相似文献   

2.
落日余晖中,我又一次站在民族英雄于谦的祠前,感受他“社稷为重君为轻”的铮铮铁骨,体味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磊落胸怀,怀想他那“清风两袖朝天去”的清白人生。六百多年的时光已凝缩成一段历史,但历史不会忘记这位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救时宰相”,不会忘记这位两袖清风的清官,也不会忘记这位以社稷为重却终遭不测的悲壮人物。《明史》写下了“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的赞语,给予于谦很高的评价;清朝诗人袁枚写下了“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西湖重”的诗句,传颂着人们对岳飞、对于谦的敬重。如今杭州人民重修了于谦祠和于谦墓,树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于谦,是杭州人民的脊梁,杭州人民的骄傲。  相似文献   

3.
与三峡工程同在□人们不会忘记那些为三峡工程建设呕心沥血的建设者们,同样,也不会忘记那些为三峡建设和大江截流顺利进行而创造了良好治安环境的公安民警们。□人们不会忘记那些为三峡工程建设呕心沥血的建设者们,同样,也不会忘记那些为三峡建设和大江截流顺利进行而...  相似文献   

4.
他说过:“做任何企业都不能忘了关注弱势群体。”他说过:“企业做大了也不能忘记带动农民致富。”他还说过:“我是一名人大代表,我有义务在人民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于是,他在自己的计算机产业园里聘用了多名残疾人和下岗职工,为弱势群体提供良好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荆楚古城当阳市下岗兄弟姐妹中,盛传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话:“下岗谋饭碗。投奔曾铨好汉”。在四月梨花芳香四溢的日子里。笔者慕名而来专访颇有几分传奇色彩的省级再就业明星曾铨。当笔者问他为何放弃百万不赚,而亏本为那些下岗职工谋饭碗,这位久经创业沧桑。双眼充满睿智的中年汉子,袒露出他肺腑之言:“我曾饱尝下岗的痛苦,创业富裕起来,也没忘记那些下岗无门的兄弟姐妹,如果我不伸出双手拉他们一把,我心灵不会安宁,活得也不会踏实的。”几句平淡朴实的话语,娓娓道出他下岗创业,为下岗人谋饭碗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6.
司俊婷 《台声》2005,(11):79-79
耳闻椒江有一位“行善心善”的王公富先生为时已久,但是直至前些日子才有幸拜访他。王公富先生,1925年9月10日出生于中国台湾。虽然今年王先生已经是80高龄,身体状况也已欠佳,但不管是在病床上,亦或是在疾病治疗中,他总不忘叮嘱身边的人“快开学了,替我把学费给那些孩子们送去啊!”“中秋了,你们不要忘记代我去看看敬老院我那些兄弟姐妹们……”。王公富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好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人!怀着强烈的思念祖国和热爱祖国的情思,王公富先生于90年代初回到大陆,来到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辗转于台湾和大陆之间,为众多台商来大陆投…  相似文献   

7.
文稿起草既是一种“遵命文学”,也是一项融入起草人主观努力的创造性劳动,既要考虑“谁来讲”、“以什么身份讲”,也要把握“对谁讲”。也就是说,成功的文稿必须同时兼顾领导人、起草人和听讲人,处理好三者的关系。那么,如何处理好三者关系?我们的体会是要做到“一个忘记、两个记住、多个参与”,也就是“忘记自我,记住领导、记住听众,集体推稿”。  相似文献   

8.
余毛毛 《今日广西》2010,(16):60-61
那时候他们都很穷,穷得只能在食堂吃饭,没法上馆子。而他们是那么厌恶在食堂吃饭,倒不是想吃什么好的,而是厌烦那些目光。“坏小子”与“淑女”相爱了,这可是个爆炸性的新闻,那时候他身边出现了许多挑衅性的行为,他淡淡一笑,他知道那些哥们是吃醋了,他有了她的爱情,他变得安分;  相似文献   

9.
匆匆 胡德夫     
赵辉 《台声》2007,(7):60-63
如果说罗大佑是台湾民谣音乐的丰碑,那么胡德夫应该被称作传奇。“台湾民谣之父”与“台湾原住民运动先驱”这两张标签,代表着胡德夫过去30年唱过的那些歌和那些社会运动。然而,对我们来说,胡德夫和他的那些歌其实远超过这些。他的歌是一种咏叹。是一种对人世美丽与悲哀的咏叹,是一种满怀乡愁与理想的青春热血。他的歌也是一种祝祷,一种对生命源头和天地恩惠的祝祷。那么自由又那么深沉,那么豪放又那么温柔,像是山里最深的一处,是诗歌,是音符,是你所不能遗忘的。 2005年,55岁的胡德夫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匆匆》。距离1974年李双泽为他策划台湾现代民谣运动史上第一场个人演唱会“美丽的稻穗”。胡德夫已被大众整整遗忘了31年。 2007年5月22日,胡德夫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音乐会。这也是胡德夫第二次来到北京。音乐会后胡德夫接受了《台声》杂志专访。他向记者讲述了过去30多年中他的那些歌和争取的原住民权利运动。  相似文献   

10.
孙静 《现代领导》2008,(7):11-12
6月4日,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的为期半个月的“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专题研究班结束了,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市的党建工作者们不会忘记这半个月齐聚在上海浦东的这片红色土壤的美好时光,不会忘记那些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启迪,激情的燃烧,共赋党建的改革创新之歌。  相似文献   

11.
日晖港,朝晖映照的港口,好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地名。当你漫步于现今的林荫大道时,你很难想象当初“90年代龙须沟”的称呼是怎么得来的。人民不会忘记那些为了日晖港整治奔波的人们,更不会忘记当时的积极呼吁者——市人大代表马咪咪。  相似文献   

12.
一念之差,他从一个积极上进的青年变成了抢劫犯。逃亡15年,他成功地“漂白”了身份,并且成了当地有名的慈善企业家,却怎么也忘记不了15年前的那场噩梦。因为不堪当年抢劫同伙的敲诈而主动暴薅,戴上手铐的那一刻,反而是他15年噩梦终于结束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禾刀 《中国减灾》2010,(2):56-56
因为别人都忘记了他到底叫什么,因为他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直立行走,“动物”便成为这个曾受康帕尼化工厂毒气伤害的19岁少年的形象姓名。其实,“动物”内心远没旁人想象的那般不堪,除了不能直立行走外,他世故油滑,有着不错的人缘,也有着同龄人的青春萌动,甚至因为幻想拥有尼莎,所以总是不择手段比如拿春药去加害于情敌扎法尔。  相似文献   

14.
臭棋王     
臭棋王,保安员王哲的绰号。王哲是铁杆象棋迷,这是队友们公认的。他对象棋到底迷恋到啥程度?这么跟您说得了,就连梦中地都常常“跳马”、“出车”地喊叫。据说,有一次因为下棋,他意忘记了跟女朋友的约会时间。别看王哲这样痴迷下棋,对工作他却一丝不苟,从没因下棋耽误过上岗时间。王哲虽是棋迷,他的棋艺却不敢让人恭维。日子久了,队友们就送给他个“臭棋王”的绰号。由于他棋臭,队友们谁也不愿跟他“过招”。没人对招,王哲就在休息时有滋有味地翻那本棋谱。日子从指缝中慢慢地流过,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哲认识了厂里的工人大老马…  相似文献   

15.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别让人听见一男人十分高兴地向妻子叙述道:“今天好运气!我问售货员买一把锁多少钱,他说一元。我付款后打开一着,里面还有两把钥匙。他忘记收我的钥匙钱了。”“小声些,别让人听见了。”妻子忙道。舍不得妈妈:“这个小女孩子真可怜!她失去了爸爸,又失去了...  相似文献   

16.
刘波 《同舟共进》2010,(3):41-46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我们切勿忘记:抗日战争的历史不只是8年全面抗战,而是包括局部抗战在内的14年。在记住“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同时,请勿忘记“一·二八”那段残酷、艰难的历史,请勿忘记“一·二八”抗战中的无名英雄和闪光细节。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与朋友一起到一位领导家做客,闲谈起书画,这位领导当即说,他特别喜欢某位书法家的字,又特别喜欢他所书写的“剑胆琴心”。我当时听了心里就涌起一阵很别样的感动。很多年过去了,“剑胆琴心”四个字却时常在有意无意间跳跃在我的思维。后来我想,尽管这四个字,已经被前人说穿,它和所有中国文学中那些灿烂锦句、绝妙诗词一样,给人以美感以昭示外,之所以能猛然间深深地打动我,是因为,在那刹那间,我想起了咱们那些已经牺牲的战友,想起了发生在我们这支队伍中的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也很人性的故事。“剑胆”,分明就是一种英…  相似文献   

18.
领导同志不要过于偏爱那些事无巨细必“请示报告”的人,别以为什么事情都请示你,是尊重你,是组织观念强。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他什么事情也不做主,就是他什么责任也不想替你担当。你同意做的,做错了由你负责;你不同意做的。贻误时机的责任也将由你来负。这是尊重你吗?这是组织观念强吗?他是把上级当成了自己的“拐棍”。  相似文献   

19.
出乎预料     
在我眼里,华仔是小城最了不起的一个人物。用本地的土话说,华仔脑瓜子灵活,心眼儿好使。无论世事风云如何变幻,华仔永远属于那种饿不着、冻不着的人。说白了,华仔非常懂得如何把握那些稍纵即逝的机遇。因此,华仔无论做什么事,总爱爆个“冷门”。我也便时常听到那些“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人,在背后酸溜溜地骂上那么一句:“什么好事都让他个狗日的华仔给占了。”其实,华仔也不是什么三头六臂,就是做事常常“出乎预料”。但是,就是这“出乎预料”,却使华仔受益不浅。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以后,全国上下兴起了一股经商…  相似文献   

20.
周家望 《北京观察》2010,(11):62-64
这个名字珍藏在我的心里已经十多年了,就像歌里唱的那样:从来不用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 叶祖孚先生,自称“沪人燕客”。叶老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其父与现代著名文史专家施蛰存先生为挚友。在上海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北上读书,从此长居北京,成了一位比北京人还了解北京的人。他身上没有丁点儿“上海小男人”的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