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国宏 《中国减灾》2012,(1X):46-47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工作关系,我曾在国外过了三个春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的不同,在国外过"春节"较之国内也就有了千差万别的感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国内,放爆竹是过春节的重要元素之一,而在英国却听不到爆竹的声响——不要说伦敦的商家店铺里买不到爆竹,即使买到了,也不能燃放。这边爆竹刚刚响起,那边警察就跑过来了。英国人把新年作为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明导刊》2008,(2):18-18
在人们热议“洋节”东渐之时,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走向世界的速度也出乎我们的预料。海外的春节气氛越来越浓 2007年2月22日,为庆祝中国春节,纽约联合国总部首次举办了新春文艺晚会,100多位各国使节欢聚一堂。出差在外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发来了祝词。承办晚会的一位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春节是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10,(1):27-27
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而历来越南春节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逛花市是越南春节重要活动之一。比如河内,春节前约10天,花市就开始热闹。越南人最爱的年花有剑兰、大丽菊、金橘和桃花。  相似文献   

4.
尽管究竟是否要过“洋节”曾经在中国引起广泛争议,情人节这个正宗的洋节,已经被广大中国民众,包括传统保持得较为完好的农村地区的青年所接受。不仅如此,洋情人节还不够,人们把传统节日七夕作为中式情人大加追捧。而在西方,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中国人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春节也成为很多国家的一道美丽的“中国景”。  相似文献   

5.
到哪里过年?人都会说:家。家在哪里? 回家过年是天经地义的事,更何况过好春节不仅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维护,而且是对社会和谐最直接的贡献。在这里我所说的家乡是在相当多的人群之中被淡忘,已经找不到可以承载春节这个神圣的节日符号的“家”;越来越多的地方,特别是城镇化加剧的大环境下,家庭旅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四面八方的人竞相奔走,过年不是愉快的精神旅行,而是疲于奔命般的跋涉。那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台声》2007,(1):14-15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把春节当成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春节来了,春天就来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就来了。  相似文献   

7.
吕文秀 《台声》2011,(2):68-69
又是一年春来早,又是新桃换旧符。时间流逝,又一个春节即将来临。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远在海峡对岸的亲人,想起我在台湾度过的那个特殊的春节。  相似文献   

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写春节的著名诗句,中国人大多耳熟能详。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初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随着近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变迁,春节也在发生变化。但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真是可圈可点,要理出头绪来,也不是三两句话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吃又是春节的“主旋律”。美味佳肴琳琅满目,亲戚朋友聚会不断,很多人在欢乐气氛的衬托下,  相似文献   

10.
尽管究竟是否要过洋节曾经在中国引起广泛争议,情人节这个正宗的洋节,已经被广大中国民众,包括传统保持得较为完好的农村地区的青年所接受。不仅如此,洋情人节还不够,人们把传统节日七夕作为中式情人大加追捧。而在西方,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中国人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春节也成为很多国家的一道美丽的中国景。今年的春节正好和情人节是一天,中国人可以过一个吃巧克力,送玫瑰花的春节和看春晚、吃饺子的情人节了。  相似文献   

11.
春节的灵魂在哪里?就在于它所包含的人类的终极关怀,具有永恒的人性意义的东西。仔细探索中国人过春节的历史、风俗、文化,我们是能找回这座失落已久的精神家园的。在这个精神家园里,可以找到三种永恒的情怀:  相似文献   

12.
春节吃饺子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许多外国人与中国人一样,每逢春节也吃饺子,但是,他们的做法和吃法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按照“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2010年春节系列文明活动的要求,北京市广泛开展了春运文明引导、春节文明环境营造、“春节一家亲”拜大年、文明游园逛庙会、春节文明优质服务竞赛、“争当社区文明小使者”等六大系列活动,600多项春节系列文明活动陪伴广大市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文明有礼的新春佳节。  相似文献   

14.
春节的模样     
赵书 《北京观察》2015,(1):62-63
<正>春节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胎记,有说不完的主题,叙不尽的魅力。春节什么味?就是人情味!春节什么样?与中华文化一样的形象。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负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亿万中国人的情感聚合。一想到春节,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人,心中暖融融的。春节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胎记,有说不完的主题,叙不尽的魅力。春节是热烈的、欢快的,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与思考》2001,(1):32-33
<正> 春节晚会一年不如一年,可春节里除了联欢会又能看什么?这是一道年三十晚上的“窝心菜”。每年都有“大腕”来宣布有绝招。节目模式越来越固定,观众笑声越来越少。美好的回忆准确地讲,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从1983年开始的。春节联欢晚会  相似文献   

16.
春节不仅是中国一宗巨大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保护、展示春节文化是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在为世界传承文化。春节,犹如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以其独特的光芒辉映着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这样的光芒,对于我们来说光明而温暖。  相似文献   

17.
春节忆母     
母亲的春节是忙碌的春节。 记得小时候刚刚记事时.便等着盼着过春节。因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讲,春节就意味着能穿新衣服.还能吃上很多好东西,还能放鞭炮。殊不知,每年的春节都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春节,俗称“过大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热闹、庆祝时间最长的传统节日。 洛阳民间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之说。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起,便时不时可听到鞭炮声,春节的味道愈来愈浓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老百姓认为灶王爷(俗称老灶爷)是一家之主,掌全家祸福,每年在这一天上天之前一定要清点所在人家的人数,有几个人回来时就会带回几份福禄,所以在外工作的人一般都要在该日之前回家祭灶,并且照例要烙“祭灶饼”、吃“糊嘴麻糖”,以图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祭灶时要鸣放鞭炮,并将旧…  相似文献   

19.
春节发拜年短信,据说已成春节几大俗之一,虽然大家似乎都不太喜欢,但人人都在乐此不疲地互发着,拜年文化基本上已被这种拇指运动所主宰。不少原创的拜年短信是很不错的,语言或幽默.或精粹,或温情,或妙语如珠,或将时尚、时弊、世象与祝福以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让人阅后不禁会心一笑,兼备娱乐、文学审美功能——不过再精彩的段子,都经不住我们这样无数次你来我往复制群发的糟蹋。看第一遍时会笑,第100遍时就恨了。无节制的复制群发,同质化的短信,枯竭的拜年创意,贫乏的祝福语言,拜年短信越来越鸡肋化。  相似文献   

20.
在香港这个中西文化交汇的地方过年,气氛没有内地那样浓厚。不过,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重大节日,香港自然也不例外。1997年的春节对香港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春节过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了。回归的气氛笼罩全城,餐馆也推出以庆祝回归为主题的全包实,在各种节日的餐会上,回归成为众口一词的话题。元旦过后,香港街头自圣诞节开始的节日气氛迟迟不见消散。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大小商店的“大减价”、“大抽奖”愈演愈烈,削价的折扣也随着春节的临近愈来愈低。对于香港居民和旅游者来说,这时正是购物的好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