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的重点:第一,确立以人为本,崇尚民生幸福;第二,倡导共建共享,保障民生权益;第三,坚持科学发展,夯实民生基础;第四,关注民生热点,实施民生工程,这些构成了人民利益观中极具时代特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大连干部学刊》2013,(4):62-62
一定的民生文化是一定的民生经济和民生政治的反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民生文化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致力于民富国强的发展方略,也体现了人民群众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去争取幸福生活的愿望、意志和决心。  相似文献   

3.
代山庆 《传承》2011,(9):8-9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是一部为了中国人民的民生而不断奋斗的实践史。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4.
刘春萌 《传承》2011,(24):8-9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是一部为了中国人民的民生而不断奋斗的实践史。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5.
龙波 《公安研究》2009,(11):83-88
公安机关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更多地体现在服务民生上。湖南省衡阳市公安局在2008年开展的创人民满意活动中,实施了一系列服务民生的有效措施,并针对人民群众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司法公正、执法透明,改善服务、简化程序、从严治警、素质提升的新期待、新要求,探索从管理机制入手,以强化理念为先导,不断拓宽服务民生的新路径;以维护稳定保民平安为重点,不断提高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服务民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李小平 《群众》2012,(5):54-55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镇江新区主动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积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与时俱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逐渐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人大监督作用的基本要求。2021年以来,罗山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理念,将增进民生福祉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监督方式,从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件件民生实事入手下功夫,努力绘好服务民生的"工笔画",推动人大监督工作抓实、落细,走深、做实。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而且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蕴含着深厚的民生意蕴,具体表征为:它能够突显改善民生的特质,即现实性、主体性和系统性;它彰显改善民生的优势,即相对于西方人本主义具有制度理念优势,相对于西方福利国家具有制度架构优势,相对于西方社会制度而言具有制度绩效优势;它能够为改善民生提供保障,即提供政治保障、基本遵循与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9.
曹燕丽 《新东方》2011,(2):53-56
生态民生,就是从生态层面来关注人民生计。将其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民生视角,笔者从思想渊源、理论奠基、现实依据三个方面来论述生态民生存在的历史跨度与当代价值。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对生态民生的最早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是对生态民生的理论奠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生态困境是对生态民生的现实召唤。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民生建设的新课题,同时,也给公安机关提出了如何服从民生,服务民生的新要求。民生,是指人民的生计,包括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公安工作与民生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密不可分。民生决定了公安工作,公安工作保护和促进了民生。民生与公安工作息息相关,离开公安工作,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就无法进行。民生是人民的生计,保护民生是公安工作的大计。对此,公安工作要切实做到关心民生,了解民生,服从民生,服务民生。  相似文献   

11.
凌弓  吕红云 《岭南学刊》2005,1(4):30-32,57
陈云提出:民生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应该成为重要国策;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心群众利益就必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安排好人民生活的基础上搞建设,使两者兼顾与平衡。这些观点体现了陈云把民生与政治相联系、把说和做相结合、把民生与建设相统一的民生观特点。  相似文献   

12.
当前,改善民生和扩大人民民主成为党和国家近年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着力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认识到两者是一个整体.着力改善民生可以为扩大人民民主提供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努力扩大人民民主可以为改善民生提供积极因素和政治保障:民生和人民民主的最高命题是“人的白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余进军 《前沿》2013,(8):60-61
民生幸福是任何一个国度和任何一个社会都想要达成的目标,民生幸福不仅代表人民能够过上幸福满足的生活,这其后折射出的是一个社会的体制与现状是否合理与完善,好的社会体制才能对民生有保障,才能让人们安居乐业,感到幸福。本文从伦理视野下的民生幸福观和民生幸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进而论证民生幸福的伦理确证形式。  相似文献   

14.
民生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的根本责任所在。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不论从提出或实施,均以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为依托,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化,它不仅可以用来考量和指导政府改善民生、提高民生净福利水平,而且可以用来评价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实际效果。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是一种有效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包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生产力以奠定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和防止两极分化,从分配环节确保人民物质利益的实现;保持国家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为改善民生创造良好环境.新时期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围绕着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而展开,辩证观察和处理人民生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着力点在于解决温饱问题,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让民生领域中介机构真正造福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机构在就业、住房、婚姻、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出现,是市场经济体制发育的结果,这不但可以给人民群众带来方便,也可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但是作为市场主体,它又具有明显的趋利性,如果让这种趋利性无限膨胀,反而会贻害民生.为了维护和实现民生的和谐与安全,我们应当从法规建设、市场准入、管理体制、行业自律、人员素质、制度安排等环节入手,实施标本兼治,不仅要扭转目前的无序现象,还要为其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主政浙江是习近平同志长期地方从政工作中的重要阶段,也是"以人民为中心"民生观全面形成的关键时期。理论源于实践,系统梳理和解读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民生探索,能够更深刻地认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民生观形成的实践基础和来源,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一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小鹏 《前沿》2013,(20):41-42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根”;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本”;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民生为基”.民生是中国梦的终极目标和最好诠释,以“民生为基”,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叶琛 《前沿》2012,(4):45-46
中国共产党民生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民生状况、民生问题及改善民生所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反映。本文从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和民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民生理念的科学内涵,探讨了中国共产党民生理念的理论来源,并剖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民生理念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周恒新 《群众》2022,(10):11-12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全面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问题,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用“六个显著提升”描绘了江苏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明确要求。站在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上,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统筹民生保障政策,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