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民生。关注民生的伦理学依据是"以人为本";政治学依据是保障和促进民生属于国家的社会职能。新时期民生问题凸显,其经济根源是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的经济利益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政治根源是我国的政治层面的改革整体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腐败以及由此形成的"权力资本"对社会利益不合理的瓜分有关。改善民生,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政府是关键,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的改善民生的公共体系;解决民生问题的方式重在培养社会自身"造血"功能;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必须以清晰的、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作指导。这就需要在理论上彻底澄清"民生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事情,过去没有民生问题或民生问题解决的很好";"民生问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应该解决的事情,不能引入市场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现程度越高越好,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高福利民生"等四大误区,剔除干扰我国民生事业的错误思想观念,从而推动我国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及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方涛 《前沿》2011,(18):124-127
民生问题经十七大的集中升华,又适逢后危机时代中国社会宏观经济的恢复计划,因而改善民生、提高民生质量,已经成为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优化决策机制的核心依据。而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巨大转型期,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和城市化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因而激化了更多的民生问题。可见,民生政策已经成为现代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及推进城市化改革的重心和关键落脚点。本文重点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民生问题凸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公共性”缺失在民生领域的反映。改善民生状况,是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民生问题之解决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解决民生问题,提高政府民生保障水平,必须重构政府公共性。重构政府公共性的途径,一是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确立和弘扬公共精神;二是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三是不断健全完善社会政策,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四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五是不断提高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5.
把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升为党和国家最重要的任务,改善民生的条件已经具备,民生问题也成为社会矛盾凸现的基本原因,更是深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民生问题是具体的历史的,大量地表现为现实利益。民生不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中近期应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6.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问题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改善和保障民生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或社会问题,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改善和保障民生是我党长期艰巨的奋斗目标和奋斗过程,要把民生问题作为一项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解决中西部地区贫困群众民生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西部地区基层政府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好贫困群众民生问题:立足丰衣足食,夯实民生之基;坚持和谐发展,筑牢民生之盾;坚持创新发展,顺应民生之需。  相似文献   

8.
在改善民生中创新公共管理,需重新界定公共管理的宗旨和目标,树立“民本位”公共服务理念.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增加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需以增进社会公平为重点,发挥和完善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主导作用,着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以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活力,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突破口,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体系,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公共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梁建春  向红 《前沿》2011,(23):12-14
民生问题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也是政府工作的基本着力点。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民生问题发展状况及其基本特征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方法,选择相关指标编制了由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就业与社会保障、居住交通、社会稳定与安全、资源环境、教育和社会公共服务八个指标构成的客观指标体系,以及由物质保障、生活便利、环境舒适、精神愉悦四个指标构成的主观指标体系。最后是本文的研究结论及展望。  相似文献   

10.
民生政治:民生问题的政治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但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角度来思考民生问题,这个意义上的政治就既不是权利政治和利益政治,更不是斗争政治,而是一种民生政治.把民众生活质量指数和满意指数作为政治合法性的支撑来源是民生政治的时代特征;以民生为本位的民生型政府理念和价值取向是民生政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郭隆 《北京观察》2011,(12):12-13
2011年,北京市政协继续把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方面,把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和谐作为政协工作的着力点。民生,国之大事,不可不察。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政策瞭望》2007,(5):52-52
2007年1月31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制定〈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的意见》,树立了衡量民生工作的新标尺,作为改变发展模式、改进执政方式的“指挥棒”。“民生净福利”,是指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全部经济福利,减去用于  相似文献   

13.
李育民  杜进君 《求索》2011,(9):57-60,138
社会与民生问题是越南改革的重点。20多年来,越南共产党和政府在促进社会的发展、保障与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越南改革的成功是由诸方面的原因促成的,但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越南共产党对社会与民生问题所采取的正确决策和遇到困难与障碍时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4.
民生春天     
日前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无小事,群众利益大于天。从保障  相似文献   

15.
常宗耀 《求索》2012,(5):131-133
民生型政府应该是政府在现阶段为解决民生问题所要建设的主要政府型式。民生型政府要求政府机关和政府公务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公平和正义的价值理念、宽容和合作的价值理念、透明和法治的价值理念应该是其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地方人大工作应当如何适应新要求?"推动政府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永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董乐夫认为,地方人大工作应该高度关注民生、深入了解民生、着力改善民生、依法保障民生。  相似文献   

17.
目前,民生问题乃社会各界关注之焦点。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于今年新年贺词中着重提到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也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正成为社会各个层面的主流话语。而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对古代贤哲的  相似文献   

18.
李海玉 《人民论坛》2011,(12):176-177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中央苏区的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当时极为困难的环境中,党为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中央苏区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民生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沙河口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民生优先,致力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胆探索,全力打造为民服务体系,形成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服务产品丰富、公共服务多样的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中央苏区的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条件下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当时极为困难的环境中,党为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中央苏区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民生建设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