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然脂集》是一部古代女性文学的总集,由清初诗人、学者王士禄编选。由于该书未能刊刻,手稿本百余年后即散佚殆尽。历史上关爱、收集《然脂集》者代不乏人,而姜庆成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姜庆成以一介寒士,搜采补辑了一百八十卷《然脂集》,但由于地位卑微,名声不著,其生平及其补辑《然脂集》的事迹被长期湮没。据最近发现的姜庆成家世、生平及其补辑《然脂集》的文献资料可以得知:姜庆成是一个"饥驱遊幕,偃蹇终身"的普通文人,出于对《然脂集》的酷爱,他用了近三十年时间补辑该集,成书一百八十卷,为保存和传播这部古代女性文学总集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刘杰 《前沿》2014,(3):191-192
宋刻本《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是黎靖德汇编《朱子语类》成书之前的“语录”本,在朱子“语录”到“语类”的成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书目前为孤本,残存七卷,学界关注较少。笔者细读之后发现中华书局点校本《朱子语类》存在若干文字讹误,值得商榷。现将有疑误的地方,略加考订,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这一概念系作者2004年提出),  相似文献   

4.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宇宙洪荒时期,天空有缺,女娲炼五色之石补天。宋代苏轼流放海南,在儋耳山的道路旁边,所见尽是"补天遗"的石头,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诗意深远。道光《琼州府志》载,自隋唐至宋元明历代"谪宦"、“流寓”海南者共66位之多。这些人不正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  相似文献   

5.
《望夫云》及其“核心”《望夫云》在大理白族中可谓妇孺皆知。口头流传的比书面记载的丰富得多。据查,李元阳嘉靖《大理府志》卷之二“古迹”有“无渡云”条,仅二十字,有自然现象,无传说,无“望夫云”之名,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不见记载,明末诸书亦未见。“望夫云”之名出现于清康熙黄元治《重印大理府志》之“精气化云”条,也有了传说;民国周宗麟《大理县志稿》之“望夫云”条,始点明云起风作与石骡之关系。但清康熙问东轩主人《述异记》卷下云:“赵州有洱海,土人诣大理府必由之。然风波甚恶,稍知自爱者,皆从陆路。其海中有望夫云起,则不  相似文献   

6.
《人物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能和品德的理论著作,也是一部研究魏晋时期学术思想,包括心理学、人才学的重要参考书。《人物志》作者是三国魏刘邵,刘邵,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邯郸)人。魏文帝初年为尚书郎,散骑常侍,后出任太守,关内侯等职,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刘邵“谋览学籍,文质周洽”。刘邵博学善识,著作很多,曾作《皇览》、《新律》十八篇,《说略》、《律略论》十四篇,累牍百余篇,但其中绝大部分已散失。现仅有《人物志》一书及一些残文。《人物志》主要是探讨人物的。“物”是品鉴品类之意,该书将人分…  相似文献   

7.
“石楼石”产于中国山西省娄烦县石楼山深山之中,为天然五色彩石,石质缜密坚硬,石性温和,色彩斑斓,绚丽夺目。 民间相传,远古时天塌西北,地倾东南,创造人类的天神女娲选江河中的五色石子冶炼以补苍天,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1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5卷本,约2 70多万字的巨著———《贵州通史》。该书所记历史上起远古,下至当代,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反映贵州历史的专著。为该书的编写,贵州省集中了全省近百名优秀的专家学者,历时十年,数易其稿,最终成书。从体例上来看,本书没有采用传统的纪传体体例,也没有采用社会发展分期的方法,而是根据贵州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将这部通史分为五个阶段进行撰述,即:从远古到元代为第一卷,作者又将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分为“史前时期”(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至元代”两个时期。其它四卷分别…  相似文献   

9.
一、五行是如何进入中医学的在最早的中医书籍《内经》中有很多五行的论述,因而了解五行与中医学的关系,必从《内经》始,而《内经》之所以能用五行来作说理方法,有其特定社会关系,它涉及《内经》的成书时期。今天可以肯定的是:汉成帝以前成书,收集了春秋以来的医学论述。理由是:1.《内经》名称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汉书·艺文志》,该书中并有《内经》卷数的记载,因此说明《内经》在汉成、哀之前就有《汉书·艺文志》记汉成、哀时刘向父子所校的书籍)。秦始皇在“焚书”时,保存了医药书籍,但在春秋战国诸家均未述及《内经》。因…  相似文献   

10.
《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唐朝时,录事(官名)薛伟于高烧昏迷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恰遇渔夫垂钓,他明知饵在钩上,吞之祸身,怎奈那饵香得厉害,恰似钻入鼻孔里一般,却总想白吃了他的,于是张口咬之,终被钓住。作者冯梦龙评点画龙点睛:“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相似文献   

11.
郭齐 《湖湘论坛》2014,(2):90-99
《大唐郊祀录》十卷,卷末一卷,附录一卷,唐王泾撰。该书为中国古代礼学史上较早的礼制专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宋代以来被各种文献广泛征引。然而由于流传不广,稀见晚出,以致未被《四库全书》所收录,因而不为学界熟知。因而对该书作者、内容体例、成书年代、版本流传、文献价值等的系统探讨,突显其在古代礼学史研究及文献校勘辑佚方面的重要作用,意义深远,亟望学界进行全面深入的整理。  相似文献   

12.
3月13日出版的《书刊导报》,以一版头条地位加“编者按”发表了段献民的《为世人前所未闻,为学者前所未想:震惊人类的发现——《红楼梦》应有两部;王国华替曹雪芹完成“太极红楼梦”》一文,迅即为《文摘周报》、《文摘月刊》、香港《文汇报》等报刊所摘载,可以说产生了“轰动效应”,但湖北大学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所所长、武汉《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国光教授于3月17日、24日在为该校中文系元明清研究生举办的“红学讲座”上则列举了十四证,力辩所谓“太极红楼梦”乃违背常识之作,并严正批评“红学权威”周汝昌氏导演这一闹剧及其作伪、传伪的不良学风,兹将张国光的批评意见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这一指示。深刻地揭示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反动实质。《水浒》成书于大规模农民起义余波未息的元末明初。作者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14.
《左传》自先秦成书至西汉,一直处于潜滋暗长的阶段,学者“传训故而已”。直至刘歆的出现,《左传》才异军突起。《移让太常博士书》标志着第一次今、古文经学之争的正式开始和整个经学发展演变的重大转捩。从刘歆出外补吏复起到《左传》等古文经传得立于学官,确实与王莽的大力扶持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华阳国志》说:羌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对“昆”与“叟”的命名研究,很有人涉及,这于解决楚民族起源问题正乃一把钥匙。一、昆与卵许慎释“昆”:“同也,从日从比。”徐锴也说:“日日比之是谓同也”,望文生义,不足训。《尔雅·释鱼》曰:“鲲,鱼子”,《郝疏》:“凡鱼之子,总名鲲。”一语启人茅塞。鲲是鱼卵,“昆”莫非是卵么?循着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案狱文献校注译析,系经省教委批准的江苏公安专科学校科研专题。这个系列的第一部分《疑狱集》校注译析已基本完成。《疑狱集》为五代时期和凝撰著,和凝之子和(山蒙)又增补了部分内容,于北宋雍熙年间,上表宋太宗赵灵(匡义),由是成书。该书取材于史传的听讼断狱、辨诬明冤一类案例,分类编排。《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等都有著录,清初被收入《四库全书》。该书版本较多,卷数、条目颇多差异。这次课题组采取的是《四库全书》本。这个本子原是浙江范氏天一阁所藏,四卷,七十九条,对照宋人有关此书的著录,则原为三卷,六十七第。《四库总目提要》认为:“今本四卷,疑为后人所分也。”从分卷的差异,可以看出,现行的四卷本,已不完全是和氏原书。尽管如此,由于该书所辑案例,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古代司法的一些动态过程,对当今的侦查破案,司法鉴定,辨诬决疑,仍具十分宝贵的参考价值。课题组对该书所作的整理,主要是为读者提供阅读的便利,对古代司法活动中的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则以“题解”形式,作出分析评价,以便于读者作深入的探索。书稿即将成书,本刊选取其中四则,分两期刊出,籍以引起专家与读者的研究兴趣与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标题取自美国一家学术刊物的主编签言 ,确切地说 ,那是1996年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吴新涛研究员作为特邀作者 ,为美国《原子簇科学》杂志的专刊撰稿 ,该杂志主编在前言中指出 :“本期特别邀请的投稿者是这一领域的国际带头学者”。由美国化学会出版、收入吴新涛有关论文的一本书中 ,主编评价该书作者是“环太平洋和欧洲过渡金属硫化学的前沿研究者”。两位主编的签言表明 :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涛 ,与“前沿研究者”、“国际带头学者”运行在同一能级的轨道。七十六封海外来函与劳雷尔教授的道白基础研究的成果主要是论…  相似文献   

18.
《水浒》自元末明初成书问世时起,就引起人们的重视,明、清以来,不少封建士大夫曾对其评点作序。他们从地主阶级的立场出发,发微探隐,阐发《水浒》宗旨,企图让读者更好领会和接受原作精神,确是煞费了一番心血。李贽的评序就是代表。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叙》中大肆鼓吹说,当时的社会是什么“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于是大德大贤者不“甘心服役而不耻”,大力大能者也不肯“束手就缚而不  相似文献   

19.
刘高 《前沿》2004,(8):200
《论语双解》 (张信编著 ,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 0 0 4年 3月出版 )是作者长期研究《论语》的成果 ,它创造性地寻找现代人解读《论语》的合理方式 ,在经过长期努力创构了系统的方法体系的基础上 ,第一次把《论语》全部资料纳入一个时空框架 ,一个清晰但又不追求微观还原的时空框架。如该书“内容提要”所说 ,该书既是新编《论语》 ,又是以《论语》全部资料编写的一部孔子传。古今《论语注》采用的《论语》版本相似 ,只有个别分章不一致 ,个别用字有差异。古今众多“孔子传记” ,在生平叙述中 ,最多只编入数十例《论语》资料。同这两个系列相比…  相似文献   

20.
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薛事录(官名)发高烧,昏昏梦中化为一条鲤鱼跃入湖中,几天不曾觅食,肚中甚饥。忽见一渔夫垂钓,明知饵上有钩,吞之必出大祸,但犹疑再三,终因难耐饵香的诱惑,张口吞钩被钓,成为渔夫的美餐。冯梦龙由此点评说,薛事录被钩皆因是“: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这则故事显然是“假语村言”,诸君读后自可一笑了之,然而其中的道理却是令人回味的。纵观现实生活,这种“识得破”而“忍不过”者又何止薛事录。且看近些年落网的数以万计的大小贪官,可以说他们大多数人是“识得破”却“忍不过”而吞下“诱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