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台声》2014,(3):41-4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会谈时,说“两岸同胞一家亲”,进而说道:“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认同“一中框架”者,必然认同习近平的这番讲话,也必能体会两岸兄弟阋墙付出的惨痛代价,进而思考如何弥补两岸裂痕。  相似文献   

2.
刘红 《台声》2008,(3):12-14
2月1日,陈水扁当局不顾两岸同胞的强烈反对和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公然决定于3月22日举办所谓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的公投。陈水扁当局折腾半年多的“入联公投”就要开场了。对此,中台办和国台办声明严正指出,陈水扁当局一意孤行,铤而走险,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3,(10):51-51
在同样早上8点的校园,在两岸却有着不一样的景象。台湾学生跷课成了常态,大陆学生却争相走进教室早作准备。最近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薛承泰参加岛内“教改总体检论坛”时表示,两岸年轻学子竞争力的落差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4.
孙冬雪编 《两岸关系》2010,(9):F0003-F0003
9月2日,蔡武以中华文化联谊会名誉会长名义应邀赴台访问,并于9月6日出帘了在台北举行的“2010年两岸文化论坛”。这次会议,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和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联合主办,来自两岸150余位文化界人士参加,群贤毕至,盛况空前,谱写了大陆文化部门最高层级赴台纪录,刷新了“两岸交流史上的新页”,标志着两岸文化交流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当今,到祖国的宝岛台湾旅游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如果在20年前也许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自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到了1987年,台当局才开放陆籍“老兵探亲”的单向交流:1996年,再发展到“经第三地”的间接交流;直到2002年后才实现了“两岸三通”的直接交流。在这段时间里,不知有多少有志之士为了两岸的和平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才换来了今天台海的祥和环境。  相似文献   

6.
丁宇 《两岸关系》2011,(9):21-23
2005年10月,台湾第113个政党——中华统一促进党宣布成立。该党以反对“台独”、促进两岸统一为宗旨,在岛内公开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近年来,中华统一促进党积极参与两岸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7.
进入2010年以来,在两岸推动商签ECFA过程中,大陆方面多次表达将“让利”于台湾。这一“让利说”引起台湾方面极大反响,既有认同、期待的,又有疑惑、甚至反对的。因此,厘清“让利说”相关认知问题,以利ECFA的顺利商签与两岸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两岸和谈的政策立场,是出于维系台海“不统、不独、不战”局面的战略考虑,以保证自己在台海地区的最大战略利益。美国既不希望两岸举行统一谈判又希望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复杂心态,表现在一方面希望两岸进行谈判,降低敌对状态,另一方面又长期对台提供军售,使其增加与大陆相抗衡的资本。此一“双轨政策”对两岸和平关系的构建,有着不同方向的影响,往往起了互相抵消的作用。由于中国政府对台湾当局谋求“法理台独”的强烈反应以及台海紧张局势的升高,美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对两岸政治谈判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反对台湾单方面改变现状。美国的上述战略考虑,在反对台湾“独立”、维系两岸和平这一点上,与中国政府的立场有相通之处,客观上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9.
编辑布吹风     
《两岸关系》2002,(7):3-3
国台办主任陈云林5月21日关于尽快实现两岸直接“三通”的讲话,在台湾引起了巨大反响。连日来,台湾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希望台湾当局尽快授权民间人士与大陆协商两岸“三通”。一些有影响的工商界人士还主动请缨,愿意得到授权后参加两岸“三通”协商。  相似文献   

10.
己任 《台声》2007,(1):142-143
台湾媒体报道,两岸华人姓氏8000多个,但两岸的前10大姓氏排列却大相径庭,除此之外,一些罕见的“怪姓”及少数民族的特殊姓名均有其典故。  相似文献   

11.
陈筠 《两岸关系》2008,(10):66-67
“通过参加妈祖文化旅游节,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两岸妈祖信众聚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在第四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上,台湾北港朝天宫董事会常务董事长蔡辅雄对本刊记者说道。“妈祖文化旅游节有利于促进两岸文化交流,而且两岸妈祖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了。”台湾大甲镇澜宫副董事长郑铭坤说。  相似文献   

12.
台海和平环境的建立,是两岸当局与人民自1949年内战之后一直的期待。两岸对和平远景的期待可以理解,但从理想走向实际却需要一段漫长而且曲折的过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前言、两岸创议“和平协议”的历史背景介绍、两岸终止敌对状态协议设计与推行、两岸对“和平协议”解读的相互冲突,以及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展望,来解析两岸对此一问题的立场与要求,并整理出双方对此事件的不同解读,以及彼此尚无法“跨出门槛”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3.
吴薇 《两岸关系》2013,(10):20-21
今年以来,两岸举行了多场研讨会,参加学者不仅有来自大陆和台湾蓝营的,也有一些具有台湾绿色政治势力背景。前不久,记者采访了“北京会谈”发起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两岸统合学会理事长张亚中先生,他对岛内统“独”势力现状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4.
《上海支部生活》2010,(12):47-47
台湾馆、台北案例馆、震旦企业馆,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来自宝岛台湾的“世博元素”让这届盛会增色不少。然而,你可知道,从世博会涉台场馆的筹建到展出,从开幕到常态的运行,市政府台办的全体党员干部为了让世人见证两岸一家亲,架构两岸中国人“心”的桥梁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  相似文献   

15.
去年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启航;11月,二次“陈江会”之后,两岸海运直航全面开放,两岸直肮包机大量增加,两岸“三通”的雏形已经显现。这是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两岸“三通”,尤其是两岸直航,对于台湾经济与产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日,首届两岸宋教仁学术高层论坛开幕式在常德举行,来自常德和台湾两地的宋教仁宗亲以及两岸各地的专家学者共80多人参加。本届论坛以“宋教仁与辛亥革命”为主题,对宋教仁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宋教仁的思想和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交流,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0,(11):12-28
9月至10月间,为加大两岸交流力座,由国务院台办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2010河南台湾月”活动。该活动时间跨度长区域涉面广.参加人数多、内容涵盖多,是大陆各省市相继举办的“台湾周”活动之后的首个“台湾月”活动,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李伟 《统一论坛》2013,(4):46-48
苏贞昌于6月上旬赴美国访问前,谈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时称,民进党的政策就是“台湾前途决议文”,“台湾早已独立,现在最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台独”,“台湾不必再喊台独,要往前走”。在7月4日举行的“华山会议”第一次会议中,苏贞昌再称“‘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的核心思维,民进党的‘对中政策’必须要和国民党有所区隔”。  相似文献   

19.
《两岸关系》2011,(9):12-13
两岸经贸篇 核心理念:一、提升台湾全球竞争力。两岸经贸重要,但两岸不等于全球,“中国”市场是台湾全球布局中的一环。在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同时,更应积极深化与世界各国的互动,寻求全球经贸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20.
铁声 《统一论坛》2010,(1):17-19
2009年,两岸关系在国民党重新执政、岛内政局发生转折性变化的背景下,围绕和平发展的主题,取得积极进展。一年来,国共两党继续保持良性互动,举办了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海协会与海基会举办两次“陈江会谈”并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两岸民间团体举办了大规模的首届海峡论坛:祖国大陆组织多批大型赴台采购活动,积极参与台湾“莫拉克风灾”救助,妥善解决了台湾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