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形态,在北京正处在一个成长期。2006年以来北京市先后认定了21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10年北京市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发展。但是,由于各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自身定位、发展方向.公共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各个集聚区在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符合首都城市性质与功能,是北京文化经济深度融合、组团发展和集成创新的重要标志.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创造、生产或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规模级、开放武的文化经济功能区.就其整体面貌看,主要有科技园区、工业厂区、文化街区、规划新建四类;就其形成来源看,主要有自然形成、主导建设、改造租用、资源依托四种.北京集聚区具有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管理运行特征.本文提出,加强组织管理和服务引导,提供专业支持,将北京集聚区建成新型"文化中关村".  相似文献   

3.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被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产业集聚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然而,很多园区还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相互之间未形成产业链等问题。一体化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区域联动是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在分析集聚区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东府办[2015]56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6月8日东莞市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市创意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发展建设,根据我市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经认定后的园区,接受本办法的管理与监督。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创意产业园区是指集聚了一定数量具备自主创意研发能力的创意企业,能够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技术及服务平台,对区域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5.
今年1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视察8号桥创意产业集聚区时指出:“创意产业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要进一步做好园区规划,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创新氛围,真正把创意产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这更加坚定了上海发展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6.
赵畅 《观察与思考》2007,(10):55-55
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环境宽容、宽松的时代,必是文化新进步与大发展的时代。北京市最近首批认定了10个“文化创意园区”,其中包括曾经准备拆除的“798艺术区”和一度不许其生存的“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政府对“文化创意”从以前的反对、严管甚至压制,到如今的赞成、支持乃至大力扶植,是值得称道的观念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7.
创意北京     
由创意产业集聚区带动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近5年增加值从573亿元增加到149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9.5%提高到12.6%,已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首都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8.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北京重要的文化生产基地、文化消费场所和文化经济政策的实验场所.北京科技型集聚区规划先导特征显著,而艺术型集聚区自发形成且是市场自组织行为,两者发展方向趋于政府规划主导.北京集聚区管理普遍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也已出现公司型管理模式的探索.集聚区的发展,应重视宽容的社会氛围的营造、创新基础结构的培育、适应型管理模式的确立并保持和扩大区域的决定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的“引擎”,其建设也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核心要素。近年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浙江提出构筑“两大创意城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31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三级空间布局架构,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建立,产业集群效果明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0.
《上海机关动态》2009,(10):22-22
市社会工作党委密切关注“两新”组织在生产经营方面遇到的新问题,在了解到我市创意产业集聚区普遍存在土地性质变更、商铺租赁产权性质面临合法性挑战的问题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反映企业的呼声与诉求,积极做出政策建议,推动市高院、市经信委等八个部门共同签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内商铺建设、经营活动,妥善解决相关民事纠纷的会议纪要》,为此类矛盾的解决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快速崛起,发展势头迅猛。政府的政策支持、特色鲜明且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厚的经济基础都是山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资源。山东文化创意产业要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发挥行业协会职能,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引领市场需求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须处理好五个关系:在制度创新中要处理好融人国际文化产业格局的国家文化产业战略与特殊意识形态的关系,在观念创新中要处理好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在技术创新中要处理好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核心的关系,在资本创新中要处理好发展文化产业集群与中小型文化产业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内容创新上要处理好授权产业的内容创意与产业伦理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论文化产业的生产特征与组织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德 《思想战线》2006,32(4):79-87
文化产业中创意性生产和普通性生产的裂化、生产过程中的阶段性间歇与文化产品生产的不确定性特征,赋予同一或不同文化产品多样化的生产方式,并通过固定成本的投入为其奠定生存基础,特定文化产品的市场规模勾勒出其生存空间;同类或替代产品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塑造了他们生存关系的要素关联性,建构了文化产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存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只承认单一的组织载体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北京市不断创新文化金融发展模式,通过财政拨款、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民间资本等方式,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但在发展文化金融的过程中,北京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建议北京继续深化文化金融改革,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建设文化金融创新试验区,开发建设综合服务平台,营造文化金融发展环境,不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祁晓红 《中国发展》2008,8(4):70-74
现代有竞争力的城市都是产业集群和城市文化高度融合的城市,所以城市的发展也是产业集群的培育和新文化的形成的动态的综合性过程。要想建设一个立意新、功能专、起点高、理念超前的城市,必然要实行科学策划和统一的开发。中国目前处在一个城市化的加速期,大中城市的扩张日渐成为中国城市化低成本推进的首选,该本文立足中国现实,探索由产业集群、城市扩张和文化高度融合的城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惠林 《思想战线》2004,30(3):89-91
中国的文化产业要"走出去",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考虑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重建我国文化外贸的政策系统和法律系统,改革我国的文化贸易体制。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所在。战略意义上的文化赶超,离开了这一比较优势绝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球化是指所有世界各民族融合成一个单一社会、全球社会的变化过程。全球化始于经济一体化 ,进而扩展到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西方文化的全球扩张影响了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安全。为此 ,西部民族文化自身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要积极探索在新的时期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多种形式 ;警惕全盘西化论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回潮 ,保证西部民族地区文化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在我国,文化产业也开始出现了大规模兴起的势头和机遇.大连市要在新一轮的城市文化产业竞争中处于优先地位,必须认清形势,紧紧把握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邢晟 《中国发展》2012,12(4):81-84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的融合可以达到相互提升和共赢.该文阐述了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其实现“文化强省和旅游立省”的战略目标有深远的意义;但两者的融合仍存在体制束缚、文化旅游项目缺乏创意等问题;提出了要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须做到: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文化部门的产业化发展;打造精品品牌;用创意连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外资具有东部集聚的地理特征和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产业特征,这与国内地方保护的体制特征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国内市场一体化滞后于外部市场一体化的状,各地区在与国际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的同时,省际之间的贸易联系出现弱化的趋势,为了统筹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发展,必须在体制、投资与贸易等领域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