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地震是人类生存和文明建设的大敌。它以巨大的能量,瞬息间使成千上万乃至数十万生灵惨遭伤亡,使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地震灾害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灾害,而是自然与人类作为共同作用的综合致灾过程。人类正确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大大减轻地震引起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财富损失;而人类应变行为的失当则会加重地震灾害,从而带来不应  相似文献   

2.
子荷 《中国减灾》2012,(9X):63-63
<正>自然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为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唤起人们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联合国于1987年12月11日确定20世纪90年代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DNDR)"(以下简称"国际减灾十年")。所谓"减轻自然灾害",是指减轻由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对社会及环境影响的程度,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公众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在灾害中受到的破坏得以减轻到最低程度。"国际减灾十年"是由原美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  相似文献   

3.
从1840年至1949年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其间因灾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的大灾即达124次。灾害发生的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增加,尤其在民国期间,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达16万余次,其中水灾、旱灾尤为严重,分别达7408次和5935次。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侵袭,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也积累了丰富的防灾、减灾及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05,(2):21-21
1994年日本横滨世界减灾大会1994年5月23—27日,联合国在日本横滨召开了世界减灾大会。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这次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代表团、各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科技界代表,共2000多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对“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以下简称“减灾十年”)进行中期审评,总结交流经验,制订今后的战略和行动计划。会议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协商,通过了最后文件,即“横滨声明”和“建立更安全世界的横滨战略”。这两个文件一致指出:近年来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没有国界。它们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与日俱增。前不久印度洋发生的地震和严重海啸造成了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缅甸7个国家和东非的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塞舌尔4国的十几万人丧生。加强减灾领域的区域合作,是减轻灾害损失、有  相似文献   

6.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如何有效应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使救灾减灾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是湖北省孝感市民政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2013年6月18日晚,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碧峰峡镇七老村叫花子沟发生一起泥石流灾害,泥石流一次性冲量近1万方,导致该村不少村民房屋和乡村公路受损,但未造成一人伤亡。这不幸中的万幸与雅安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密不可分。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  相似文献   

8.
杨振怀 《中国减灾》1991,1(1):18-19
联合国决定把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国际减灾活动,这对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和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人类同自然灾害斗争中,防御水旱灾害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由于我国地理和气候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发生9.0级地震后,最值得中国人称道的是日本人在灾难面前出奇的"冷静"与良好的"秩序"。 当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与科技极大地改变了这个星球,一些人渐渐淡忘了自身在自然面前的渺小。重大自然灾害不时发生,显露出其狂野桀骜的本性,让人真切感受到自然的巨大威力和人类生命的脆弱。  相似文献   

10.
李德仁 《中国减灾》2013,(11):18-20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何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是困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自"国际减灾十年"以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减灾问题,防灾减灾逐步朝着联邦式、多系统综合集成、共建共享、互利多赢的方向发展。各国政府和公众对灾害管理的认识也逐渐从单灾种、专业分工和应急管理向灾害链、综合集成和风险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00,10(4):6-9
(2 0 0 0年 1 0月 1 2日 )司马义·艾买提主任、各位委员、同志们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纪 ,国际减灾活动也将进入一个新的纪元。自 1987年联合国第 42届大会决定 2 0世纪 90年代作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以来 ,国际社会在实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去年 7月 ,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了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论坛 ,全面总结了世界各国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成就 ,原则通过了“论坛基本结论”、“日内瓦减灾战略”、“日内瓦减灾宣言”、“科学技术支持减轻自然灾害分论坛声明”等重要文件 ,提出要把国际…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发生9.0级地震后,最值得中国人称道的是日本人在灾难面前出奇的"冷静"与良好的"秩序"。当人类所创造的文明与科技极大地改变了这个星球,一些人渐渐淡忘了自身在自然面前的渺小。重大自然灾害不时发生,显露出其狂野桀骜的本性,让人真切感受到自然的巨大威力和人类生命的脆弱。  相似文献   

14.
奕新 《中国减灾》1991,1(3):66-66
由于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大小是牵涉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不可能精确的计算这种损失。但是,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又十分需要了解灾害可能造成的或已经造成的后果。所以就需要对这种损失进行评价和估计,即灾害评估。灾害评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人们的努力,在于使这种评估更  相似文献   

15.
李萍 《中国减灾》2013,(6X):34-35
<正>在自然灾害日益频发的今天,人们不同的道德行为将直接影响防灾减灾的实际效果,因此,人们有必要去反思和探求在防灾减灾中所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从而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一、"尊重自然"是预防自然灾害的首要原则随着生态环境危机的扩展和加剧,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作为生态危机主要表征的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更使人认识到重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因为如今的"天灾"八九是"人祸"造成的,即当今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是由于人类破坏自然环境引起的。因此,要减少自然灾变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人类防灾减灾过程中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当然,我们谈当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主要由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根据瑞士再保险集团8月13日披露的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球因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造成的经的经济损失高达3达370亿美元元,造成了118000人丧生生。生。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形中,中,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减灾减减灾救灾国际合作,与世界各界各国一道,为减轻灾害  相似文献   

17.
关于蝗虫灾害减灾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乐  陈永林 《中国减灾》1992,2(1):50-52
蝗虫灾害是种国际性的自然生物灾害。除南极洲外,世界各大洲均有蝗灾的发生。全世界常年发生蝗灾的面积达4680万平方公里,全球1/8的人口经常受到蝗灾的袭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记载中,从周末春秋到1950年的2600多年中,蝗灾就发生过800多次,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一、蝗虫灾害的特点和规律蝗灾做为一种自然生物灾害与其它自然灾害有类似之处,即灾害的形成、发生和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性是可以通过人类的科学研究逐步认识,达到监测、预测和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04,(4):46-46
亚洲防灾中心专家艾勒思·李果和克里斯蒂·艾可表示,亚洲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的地区,该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占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总数的42.6%。专家们表示,每年自然灾害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导致社会发展过程倒退。因此,各国政府需发展“减灾文化”。1992-2001年十年间亚洲地区每年平均有4.6万人在自然灾害中丧生,1.8亿人遭灾,分别占全球受灾死亡人数的75%和受灾人口的90%。亚洲防灾中心的专家指出,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使得亚洲城市更易遭受灾害影响。由于亚洲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防御自然灾害更趋复杂。许多城市人口生活在…  相似文献   

19.
苑迪 《中国减灾》2008,(8):F0003-F0003
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第四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的获奖作品中,摄影师用他们独特的艺术视角,给人们展示了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新疆大风吹翻火车、内蒙古遭遇沙尘暴袭击、山西遭遇严重粉法污染……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造成的巨大的恶果,值得人们深思,警示人们提高减灾意识,保护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的东亚季风气候,强烈的新构造运动,起伏的地势与类型多样的地貌,众多人口与悠久的开发历史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使我国处在世界环球和环太平洋两大自然灾害地带上,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造成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一般年份,全国受自然灾害影响人口2亿多人(次),因灾死亡数千人,倒塌房屋300多万间,农作物受灾4000-4700万公顷。自然灾害制约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并有随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程度日渐增强的趋势。现代化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以往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福祉,也带来了人类本身忍耐和承受自然灾害之能力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