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着眼“关口前移”,实施防灾、减灾、避灾和救灾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自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避灾工程”建设试点以来,浙江省已累计建成避灾安置场所7251个,可容纳180多万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13,(3):27
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着眼"关口前移",实施防灾、减灾、避灾和救灾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自2006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避灾工程"建设试点以来,浙江省已累计建成避灾安置场所7251个,可容纳180多万人,在"桑美"、"莫拉克"、"海葵"等台风袭击时发挥了突出作用。"避灾工程"建设项目入选2010年度"浙江省  相似文献   

3.
徐骋  邵琦 《中国减灾》2023,(15):36-37
<正>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探索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在夯实避灾服务保障基础、提升大规模人员安置能力、强化场所智能管控水平等方面取得成效,在近年来数次灾害的应对实战中充分发挥了保障作用。本文介绍了浙江省避灾安置场所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目前尚存的短板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和管理对策建议,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罗庆华 《今日浙江》2021,(15):50-51
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浙江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频繁,气象年景较差,气象灾害偏重.大灾面前,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避灾场所,是对受灾群众最好的保护和安慰. 近年来,杭州市扎实做好集减灾、避灾、救灾物资储存等功能于一体的避灾安置场所建设,规范化管理、长效化运作,全面构建安全避灾保障网.目前,已建成各级避灾安置场所2674个,415个社区(村)荣获全国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称号.  相似文献   

5.
避灾场所是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重要场所,也是受灾群众安全可靠、方便实用的"避风港".几年来,福建省民政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四求作为"要求,立足实际.创新思路,积极探索防灾减灾新途径,对避灾场所建设进行了有效尝试,建成了一批设施相对齐全、功能比较完善、具有一定规模的避灾场所.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2,(5):15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来得快、去得快。灾害特点和区位环境决定了福建不能像江淮流域那样以"帐篷村"的形式安置受灾群众,建设规范安全的自然灾害避灾点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几年来,福建经过积极探索防灾减灾新途径,大力推进避灾场所建设,逐步构筑起安全便利的应急救灾"避风港"。  相似文献   

7.
经过一年的试点实践,浙江省“避灾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全省已累计投入避灾工程建设资金5506万元,建成避灾场所522个,总面积达148.33万平方米,可容纳灾民近40万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2,(3):15-15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台风、暴雨、洪涝灾害,来得快、去得快。灾害特点和区位环境决定了福建不能像江淮流域那样以“帐篷村”的形式安置受灾群众,建设规范安全的自然灾害避灾点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几年来,福建经过积极探索防灾减灾新途径,大力推进避灾场所建设,逐步构筑起安全便利的应急救灾“避风港”。  相似文献   

9.
陈加元 《中国民政》2006,(12):29-29
在抗灾救灾中及时转移安置部分灾区群众.是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因灾伤亡的关键措施。我省是一个多灾易灾省份,每年因灾转移安置群众都在100万人次以上.去年更是高达350多万人次。但是,以往的转移安置工作存在安置场所布局不合理、固定安置场所不足、临时安置场所缺乏必要的生活保障设施等问题。为此,省政府总结历年来抗灾救灾的经验教训,从今年年初开始,在沿海台风灾害较为频繁的7个县(市、区)开展了避灾工程建设试点工作,并已取得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正>杭政办函[2014]60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4年4月25日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建设管理实施方案为推进杭州市应急避灾疏散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务院《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国家地震局《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中震  相似文献   

11.
正为进一步做好2020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升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浙江省温州市应急管理局下发《关于做好防灾备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应急部门着眼应急职能,加强部门协调,早部署、早检查、早整改、早落实,切实做好防灾备灾工作。一是开展避灾安置场所安全检查,确保灾时运行安全。二是按照"布局科学、规模适度、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12.
正8月19日,安徽省人防办和民政厅联合召开共同推进防空防灾战略合作联席会议。会上,人防办黄亚洲主任和民政厅吴旭军厅长签订了《安徽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安徽省民政厅关于共同推进全省防空防灾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本着"平战结合、服务民生、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重点在有序推动应急避灾安置、疏散场所建设,共同推进灾害信息员和民防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合作共建共享,联合开展基层人防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防空防灾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常态化的防空防灾工作合作机制等六个方面加强协作联动,逐步形成双方信息资源共享、救援力量共建、物资保障共用、平战救援潜力共生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何得桂  李卓 《前沿》2013,(10):118-120
作为区域性重大工程,陕南地区大规模避灾移民活动面临着土地资源制约、资金缺口巨大、产业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推进陕南避灾移民工程要合理安排利用好土地资源、完善和拓展移民安置途径、筹措利用好各类建设资金、大力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以及促进移民生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资讯     
《中国减灾》2014,(10):64-64
8月19日,安徽省人防办和民政厅联合召开共同推进防空防灾战略合作联席会议。会上,人防办黄亚洲主任和民政厅吴旭军厅长签订了《安徽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安徽省民政厅关于共同推进全省防空防灾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本着“平战结合、服务民生、统筹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重点在有序推动应急避灾安置、疏散场所建设,共同推进灾害信息员和民防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合作共建共享,联合开展基层人防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防空防灾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常态化的防空防灾工作合作机制等六个方面加强协作联动,逐步形成双方信息资源共享、救援力量共建、物资保障共用、平战救援潜力共生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胡艺杰 《中国减灾》2023,(23):32-33
<正>近年来,我国应急避难场所标准体系框架稳步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基础不断夯实。各省、市持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建设,切实发挥避难场所减灾避险、群众安置、稳定社会等重要作用,及时、高效满足了应对重大灾难事故的应急管理需求,提升了公共安全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南靖县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西北部,属于多灾易灾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加强避灾点建设对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南靖县已建成避灾点237个,其中县级避灾点3个,镇级避灾点24个,村级避灾点210个。在建好避灾点的基础上,南靖县坚持"以人为本,趋利避害""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依法防灾,科学应对""上下衔接,逐级细化""分年实施、逐年推进"的原则,加强避灾示范点的建设,在完成省、市政府布置的建设8个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十堰市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和南水北调库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灾害多发频发,全市常年因自然灾害需安置救助灾民30万人以上。十堰市坚持预防为主、防救并重,大力推进区域性减灾救灾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18.
应急避难场所是防灾减灾"防抗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是践行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体现.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着力统筹全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达到2380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达1.6平...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近年来,为有效应对灾害风险,福建省民政厅基于福建省情实际和自然灾害特点,按照《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要求,不断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城乡自然灾害避险场所建设,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省县、乡、村三级的自然灾害避灾网络,灾害应急避险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夯实致富路     
龚智 《中国残疾人》2008,(12):37-37
江苏省扬州市有28万残疾人,75%在农村。近年扬州市残联坚持以建设扶贫基地为抓手,务实推进农村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设法增加经济收入,不断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目前,已建立省、市、县扶贫基地98个,今年直接安置就业1200人,辐射带动676个家庭。各地还有一大批脱贫帮扶点,全市有1300余人得到不同程度帮扶。扶贫基地的建设,使农村贫困残疾人逐步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