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64年中国文坛发生了一起“中间人物”事件,《文艺报》的主编之一黄秋耘,提出了写人物的十七个字,最好写那些“不好不坏,亦好亦坏、中不溜儿的芸芸众生”。从此受到全国各文艺报刊的声讨批判。冬天,他被发配到山东去搞“四清”。临走的一个大清早,天儿特冷,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老舍先生来给他送行。秋耘大感意外,在这鬼都不上门的日子,老舍先生出现在面前,觉得一股暖流热遍全身。  相似文献   

2.
无形的辫子 有一个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活动,先期征求题词。我脑子一热,写下两句话;辛亥革命剪掉了有形的辫子无形的辫子要拖到哪年哪月?右写廖冰兄大师语意廖冰兄先生的原话是:剪掉有形的辫子是中山先生当年的丰功伟绩剪尽无形的辫子是我们当今的艰巨任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敬制  相似文献   

3.
老舍之死     
《春秋》1997,(6)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说:“文化大革命是触及每个人灵魂的一场大革命,我怎么能不参加呢?”我无言以对。于是他就去了。谁知他一到那里,早已做好准备的“造反派”们就贴出了标语,宣布了老舍的所谓三条罪状:美国特务、反革命分子、修正主义分子(说  相似文献   

4.
《春秋》1998,(4)
王先进教授出生于山东菏泽,离孔子故乡曲阜仅几百里之距,这种地缘关系也许是促成先生大半生从事孔子研究乃至卓有成就的原因之一。一先生青年时代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由于战乱,名牌大学毕业的他,曾辗转半个中国,先后执教于海南、河南、江苏等处学校,直到解放后,先生才来到曲阜师范学院,开始了他大半生从事孔子研究的生涯。为了表达他对孔子的崇敬之情,亦或为了拉近与两千年圣人的距离,先生毅然取《论语·先进》篇名,改王东野为王先进。天时地利人和,先生在圣人之乡开始和两千年前的孔子对话  相似文献   

5.
告别香烟吗?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刚刚讨论并通过了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据说很快就要颁布实施了。作为北京市民兼烟民,我虽然还没感到恐慌,却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所谓进退两难,先说退,很简单,那就是下决心戒烟嘛!且慢,我不是没决心,也不是没戒过烟,说实话,大概戒过一百次了。我们北京市文联前主席老舍先生也戒过烟,他在文章里谈体会,说“戒烟好比自己跟自己摔跤”,“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只能出汗”。我虽是晚辈,体会却和他一般无二,所以也打算向老舍先生学习,“先上吊后戒烟”。老舍先生这番话是半个世纪以前说的。我今天谈论戒烟,也  相似文献   

6.
文竹 《前进论坛》2008,(2):55-57
记得老舍先生在他著名的散文《想北平》中说:“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这是老舍先生笔下他那个时代的什刹海,清幽、画意。写出这段文字是想让人们有个时空的追已忆。也使文章有种人文的气息。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说:“‘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26日是于光远先生逝世一周年.于光远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他在政治理论、经济研究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他一生写了近百本书,约两千多万字.于老也是党内为数甚少的有科学专业学历的前辈,他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当年物理系招生28人,后逐步淘汰到毕业时只剩10人.这10人中有在科学界大名鼎鼎的钱三强、王大珩、何泽慧等人.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于光远放弃了做物理学家的梦想,成为了一个“死不悔改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20日,是我国水利专家黄万里教授九十九岁诞辰,8月27日,是他离开他热爱的祖国九周年;8月8日,是他生前留下遗嘱的九周年。就在这个时候,我读到了资深记者谢朝平先生历时三年采访后完成的三十多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大迁徙》,它写的是因修建三门峡水库工程而在中国铸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舒乙 《北京观察》2009,(1):60-61
报刊上曾有过报道,说老舍先生说过,北京最美的街是“景山前街至文津街“。 我认为此话可靠。原因是老舍先生曾把这段路写进《骆驼祥子》里,作为小说人物活动的地理背景,在第九章。  相似文献   

11.
我上中学是在北京男三中。记得初中语文课本当中,有一篇老舍写的文章,他谈北京“刮风是香炉,下雨是墨盒子”,这种地貌在50年代已有改变,老师特地强调说明。同时,还顺便说了一句“老舍当初是男三中的学生,因此也是你们的校友”。我们能在语文课中读到校友的文章,自然亲切。当然,我们这辈人没怎么接触过香炉,但对墨盒子还是熟悉的——初小先描红模子,然后写小字,继而再写大字……甚至有些同学从熟悉墨盒子发展到收集砚台。我们就是我们,我们熟悉墨盒子,墨盒子等于老舍,老舍也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12.
忆老舍先生     
与老舍先生的一次唱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在北京工作。当时,北京市只有市文联,尚无作家协会,文学作者属于文联文学组,我在文学组,也参加评论组的活动,老舍先生是北京市文联主席,所以,我有幸多次见到老舍先生还和过他一首诗。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9月26日是于光远先生逝世一周年。于光远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经济学家,他在政治理论、经济研究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他一生写了近百本书,约两千多万字。于老也是党内为数甚少的有科学专业学历的前辈,他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当年物理系招生28人,后逐步淘汰到毕业时只剩10人。这10人中有在科学界大名鼎鼎的钱三强、王大珩、何泽慧等人。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于光远放弃了做物理学家的梦想,成为了一个"死不悔改的马克思主义者"。1936届清华物理班是梅贻琦、叶企孙那个时代的光  相似文献   

14.
一 老舍是个大作家,可一生都在写下层百姓和小人物. 新中国之后,老舍先生著作等身.可真正被后人熟知的只有两部话剧:一部挽歌《茶馆》;一部颂歌《龙须沟》. 老舍以写作为自己的职业.尽职尽守,业绩昭著.但是老舍很清醒,他曾经在"文化大革命"前夕,对英国人格尔德夫妇说过这样的话:"我虽然同情革命,但我还不是革命的一部分,所以,我并不真正理解革命,而对不理解的东西是无法写出有价值的东西的."  相似文献   

15.
笑别丁聪     
丁聪善于把悲痛和苦难化为幽默或自嘲,不仅外貌不显老,他的心灵也总是年轻.难怪友人们称他是个"老顽童"、"国家级珍稀动物".可是,去年到今年,他摔了四次跤,不得不停笔,老兄真老了!  相似文献   

16.
秋雨过后的一天上午,我们来到老舍故居,拜访老舍先生的夫人、著名画家胡絮青先生。这是北京最常见的小四合院。先生虽已故去,这所小院仍然牵动着五洲四海无数颗善良友好的心。我们放轻了脚步,走进先生当年写作、会客的北房。室内的西墙上,挂着一幅一米多高的先生的油画象,正是先生六十岁以后的丰采。  相似文献   

17.
可以说老舍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写北京,老舍一生在北京度过了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从事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但他的心始终在北京,北京是他写作的源泉。老舍说过:“我爱北京就像爱自己的母亲,无论在哪里,我思念北京,就像思念我的慈母。”  相似文献   

18.
解放后,郭沫若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一名青年学生写信给他,请教写作的窍门,他在回信中一连写了十个“改”字。 郭沫若写作的确是在“改”字上狠下功夫。他为四川省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所写的题字就先后改了九次才定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素有勤奋好学的优良传统,浩渺学海中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的治学佳话。国画大师齐白石一生勤奋,据说他二十七岁专门从事绘画以后,只有在患病和母亲去世的十几天里才间断过作画。八十五岁那年,有一天他一连画了四张条幅,直到吃午饭时还不肯停笔休息。画完第五张后,他在上面题字道:“昨日大风雨,心绪不宁,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不教一日闲过”,是齐白石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一切成功者的“秘密武器”。毛泽东精于哲学,通晓历史,擅长诗词,工于书法,据说就连他都有过“一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秋季有两大传统节日,一是中秋节(本刊第九期已作介绍),另一个便是重阳节(今年的重阳节是公历十月六日)。我国古代九为阳数,故将农历九月九日称为“重阳”,又叫“重九”。重阳节在我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重阳之日正是秋高气爽之时,因此我国古代诗人都喜欢在这一天登高赋诗,吟咏重阳风俗。唐代大诗人杜甫(七一二——七七○年)有多首重阳述怀或书赠友人的诗,其中《九日》一首的头四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