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伟大实践,呼唤着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几年来,文化发展问题受到了人们的热烈关注,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认为中国必须再来一次西方的“文艺复兴”的议论,也时有所闻。有一种议论说,“文艺复兴”运动导致了西方文化的繁荣,但在中国,“这种文艺复兴运动却未及时发生”,中国的文明要立于强国之林,“必经的途径”是再来  相似文献   

2.
<正> 景戎华撰文指出,迄今为止,中国文化出现过三次高潮,实质上都是社会变革前夜必然出现的文化奇观。第一次高潮——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的母体文化。这时期孕育出来的诸子文化,色彩纷呈,文化成果若灿烂星河,可比侔于希腊文化。第二次高潮——两宋时期的文化复兴,它是对“百家争鸣”的一次重大觉醒和扬弃。宋代的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是人的伦常问题,但是它还没有升华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高度。欧洲的文艺复兴对希腊文化是一次重大发展,而两宋的文化复兴对诸子文化只  相似文献   

3.
程颜  张海洋 《前沿》2014,(23):186-187
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到16世纪,首先由意大利发起然后扩展至整个欧洲的一场文化运动,其整个运动的领军人物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资产阶级,其内容是利用复兴古罗马与古希腊的文化艺术来宣扬资产阶级思想,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摇旗助威。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会主要宣扬的思想是人文主义和个性解放,主要针对的是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与教会的黑暗统治给人们思想与个性上带来的束缚。主要工具就是文学与艺术。就文学而言是利用语言这种符号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一定的思想与情感、反映一定的社会风貌的艺术形式。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由其当时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这段文学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文艺复兴特点,本文将就这些特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创造性提出了“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把文化建设作为重点进行了论述,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核心执政层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高度重视。铁路企业要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必须将铁路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围绕安全、稳定、经营等重点工作,培育出展现新时期“铁路精神”的企业文化。一、统一思想,提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促进铁路改革、科学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一场学生运动。战后西方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和观念,是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学生运动是一次文化变革运动,从解放人性的角度上看,它在与文艺复兴对话。青年学生承载着历史的重负与未来的希望,在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完成文化变革,推进整个社会实现向后现代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有学者提出“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但文艺复兴是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的。当个人本位的价值观成为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转化为主导性的政治法律制度时,这个社会必然出现文化与道德的危机。包含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诚实守信这样一些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应是当下中国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趋势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流动。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东方文化圈”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通过“丝绸之路”等渠道向西方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悠长,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处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之中,正是通过交流,经过冲突、消化、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只有在不断扩大的中外文化的交流中,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文化多元及其竞争是人类文明共存和发展的常态,文化的多元化及其竞争的必然性已经日益被人们所认同。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的文化领导力建设。文化的多元化及其竞争使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力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党的文化领导力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创新活动表明,文化对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近代科学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是一场空前的反封建思想革命。文艺复兴是文化的新生,是新的精神力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区别于“传统中国”“封建中国”或“文化中国”,“古典中国”是有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新论述。古典中国有若干方面值得现代中国借鉴,包括:领航世界的文明;相对良好的生态;礼仪之邦;生命的修行;文化的尊严;自由的表达;诗意的崇尚;教育的深刻。古典中国的概念,宜于国人对国史保持一种敬意与温情,是文明复兴的信心与前提。而古典中国的内涵,恰是现代中国生生不息的正能量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走出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明对话的基础是文化的交流.当今世界,国际问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那种可见的国力"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无形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中国文化走出去要有外壳、有载体,更要有内核、有神韵.这个内核和神韵最基本的就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代代相传的"天下情怀"与"和谐理念".中国文化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在自信与尊严中走出去.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这个时代并不逊色于历史上的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艺复兴".中国文化应该走出去,可以走出去;应该作贡献,可以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又是一场文化运动。爱国运动以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学生运动为标志,而文化运动则早于此_它以195年9月清年》(第二年改名《新青年》)的创办为标志。这一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礼教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文化运动与爱国运动互为因果c陈独秀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平国民性质行为的改善。”以我之爱国主义》衡青年》二卷2号)这正是《新青年》创办的目的所在。也正是为了这一场启…  相似文献   

13.
对舜文化的追溯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二十世纪这一百年中,华夏大地发生了最具民族性震撼意义的两次文化革命:一次是肇始于《新青年》的诞生、并以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文化革命;一次是从一九六六年“破四旧”开始的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前一次文化革命,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在二战的废墟上获得了飞速发展,美国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对日本企业管理实践的研究,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中有“文化”,“文化”中存在“力量”,“文化力”不但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而且还能驱动“经济力”。这个理论的发现在国际企业界引发了一场根本性的革命。国内外众多企业纷纷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新构想。当我们透过滚滚热浪,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冷静审视和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在成功的个案背后,无不是“个性文化”在熠熠闪光。比如,宁波雅格尔、青岛…  相似文献   

15.
<正>曾有人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体现,具有很强的工具属性和精神属性。正如西方的文艺复兴有力地促进了欧洲近代文化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兴起,在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民族复兴征途中,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为了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魏晋文化被学者们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在文化思想界出现了极具影响力的“玄学”。本文通过魏晋玄学在文化基础、文化模式和文化精神等方面所发生的转换和基于教育的途径,着重阐述了魏晋玄学对中国知识分子心灵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王学斌 《人民论坛》2023,(23):13-17
习近平文化思想扎根人民群众之“主体”,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总体”,立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整体”,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之“大体”。这是执一端而驭万象之“体”,亦是纳诸多“用”于其中且熔于一炉之“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全局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战旭英  蔡瑛 《人民论坛》2023,(1):104-106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魂”;弘扬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根”。这三种文化相互影响、有机融合,构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唐镇乐 《新东方》2012,(1):3-I000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口号,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新航标和新期待。对具有不少“世界大国”头衔的中国来说,这更是综合国力本质上的提升与创新。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以文化取向为主要特征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孙昕光 《青年论坛》2013,(5):125-131
汉字文化是在汉字的使用、传播、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独特文化形式,其特征主要体现在汉字文化的意蕴美、音韵美和书法美三方面.汉字文化的发展历经兴盛、衰落、复兴三个时期.历史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汉字落后论”、“汉字取消论”的荒谬,同时也说明文字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它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整体发展、尤其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适应.从根本上说,汉字文化的一度衰落是由国力衰弱、经济落后等特定历史背景所决定的,汉字文化的复兴也是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必然结果.随着汉字文化的再度复兴,汉字的差异构成汉字文化圈各国间交流传播的障碍,正在成为汉字文化发展中不可回避而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途径是汉字文化圈各国通力合作,走汉字共通化的道路,从而在汉字字体、汉字字形、汉字编码等方面实现统一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