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本”论     
弓克 《今日浙江》2006,(16):35-38
人贵务本。务本之要,在务“五本”(这里的本,指“根本”,乃哲学价值论概念,而非哲学本体论概念):世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善为本,善以诚为本,诚以真为本。“五本”乃人生之本。世以人为本“世以人为本”之“世”,乃世界之“世”,乃为人世界之“世”。世界,可分为“自在世界”和“为人世界”。为人世界,应以人为本,应以人为主体。过去我们往往较多地关注人以外的世界,而对人本身的世界关注不够,人总是为人之外的某种东西而存在着,而不是为自己而存在。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一步要求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关注人本身生存和发展的命运。这意味…  相似文献   

2.
“能本管理”是以能力为本的管理。它源于“人本管理”,又高于“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新阶段。“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和理念,它强调人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强调围绕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管理活动。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还未能认识到只有以人的能力为本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木”。只有树立“能本管理”的新思路。才能使以人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人力资本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人的能力价值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3.
针对“以物质财富为本,以GDP为本”的发展观,2003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新发展观一提出,就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震动。一些人认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并从马克思主义出发进行了解释和高度评价。也有一些人反对,认为“以人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以及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和本质的科学发展观与重大新举措。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以人为本”的提出,对我党执政治国的实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的人本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与整个科学发展观联为一体,具有崭新的科学内涵和内容。这一新的人本观与以往“人本主义”等思想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理论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从活生生的历史行…  相似文献   

5.
理解“以人为本”,不能将“以人为本”等同于个人本位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工具理性主义。“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当代开辟出来的崭新视阈,群众史观、实践观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是“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把生产力发展与人的能力发展统一起来.把制度建设与保障人权结合起来,并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强调的“以人为本”,和“神本”、“物本”、“官本”相对立,也和西方的“人本主义”相区别。“以人为本”关注的焦点是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表明了人民群众既是发展主体,也是价值主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目的和手段相统一的观点。近几年,“以人为本”思想指导我国改善民生、科学发展,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是我国在落实“以人为本”过程中,在“人的生命尊严首要原则”、“解决群众最根本利益”、“改善生存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加以改善,以更好地、切实地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以谁为本?说来话长。中国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春秋时期即提出了“民为邦本”、“以人为本”的口号,这从表面上看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但实际上由于存在着鲜明的阶级分野,存在着剥削制度,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压迫的地位,难以享受人的尊严与价值,不在“为本”之列。在欧洲中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里,作为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这里的“人”无疑指人类,指全体社会成员,而当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根本没有做到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本。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实现形式和终极归宿。二者是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已经蕴涵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和谐思想的明确和深化。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统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人自身的和谐发展,正是“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方法论是个传统议题,而将其置于唯物史观视域加以深化研究却是条新路径。《德意志意识形态》蕴含着丰厚的唯物史观理论与方法,有助于帮助我们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相关问题。要立足“现实的人”向度,根据其“实际活动”“发展过程”“社会关系”“需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立足“历史”向度,从人类社会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中探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发展规律;立足“实践”向度,坚持“从实践出发解释观念”“从人间升到天国”的研究路线,致力于“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实现人“真正的解放”,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来,“以人为本”越来越成为全党、全国和全社会普遍认同的原则。我们要进一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以人为本”进行哲学的思考,弄清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致力构建有丰富内涵的对人从真正意义上进行关怀的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体的人“以人为本”思想是对人的历史主体地位的概括。马克思说:“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  相似文献   

11.
深刻认识和实践“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必须从人的实践性、社会性、目的性上分析“以人为本”的理论根据;从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对比中论述“以人为本”的基本特征;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和狠抓工作落实中探讨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2.
廖思湄 《求索》2008,(1):172-174
“以人为本”理性思想原本提出的目的是反叛“以神为本”的宗教理性原则,表现人是世界之本源状态和内在结构状态的人本观念。后现代主义“人本”理性并不是对“以人为本”的理性精神的科学诠释,它的主旨是体现当代社会下的消极人文理性价值,尤其是后现代状态下个人精神文化价值的毁灭。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地张扬了人性,但同时它又渲染和强化了人为的高度物质享乐意识、追求物质意识,这完全背离了传统人文主义理性的深层人本要求和我们所理解的“以人为本”的理性精神价值的丰富内涵。同时,它又违背了我们现在所追求的那种高度人性化的、真正科学意义上的人本主义精神。可见,后现代主义下的“人本理性”所表现的是一种虚无的发自人性心灵深处的自由感性心理活动,是人处于一种极度状态下的人性的和谐和感情升华感应过程,在当代消费社会下完全可以体现为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狂想的、误入歧途的“人本实践”或“人本体验”。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从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视角出发,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简约"概括为历史合力论,对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作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人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物,每个人都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有所贡献.历史合力论视域下的"以人为本"思想就是社会和个人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即"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它是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人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社会和个人都知道"谁"以人为本、以"什么人"为本、以人的"什么"为本、"本"是什么,每个人都实现了自身工具价值和目的价值的完美结合、历史剧作者与剧中人物的辩证统一.这一旨在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以人为本"思想,犹如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热切地昭示人们:只有每个人都实现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只有实现此种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每个人才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推动社会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前进.  相似文献   

14.
苏星 《当代广西》2009,(2):25-25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自治区民政厅围绕“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核心理念,开展了“民政科学发展三千问”活动,在众多的问题中,以提升抗灾减灾能力为目的的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建立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完善的城乡民生保障体系,以及规范民政事业经费使用方式等等,成为了群众最为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作为政治文明理念的“以人为本”应该是:在历史观上,肯定人是历史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在本体论上,突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国家观上,强调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在发展观上,主张人的解放和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政治文明的构成要件是文明的政治理念、文明的政治制度、文明的政治行为和文明的政治目的,而所谓“文明的”就是“以人为本”的,其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是政治文明的先导,建立“以人为本”的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关键,维持“以人为本”的政治秩序是政治文明的核心,追求“以人为本”的政治目的是政治文明的归宿。  相似文献   

16.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法社会学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人为本”的法治选择众所周知,“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常认为,这里的“人”是指人民大众;“本”是指以人民的利益、人的发展为根本。[1]不过,在中国百姓传统的心里期望中,常与“以人为本”联系在一起的是“亲民皇帝”、“亲民总理”、“亲民官员”等等,这是长期以来集权主义“官文化”过度扩张的结果。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官僚化”的控制模式的前提下,几乎把该社会场景的一切都交与“掌权…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和如何体现与实现以人为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的本质 ,不是抽象的“符号化”的人 ,而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人 ,但也不是“物化”、“商品化”的人 ,而是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化人”。要体现和实现以人为本 ,必须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即消费需要为出发点 ,以不断推进消费升级 ,提高消费质量为支撑点 ,以先进文化的引导为升华点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8.
王西华 《理论月刊》2007,2(4):17-21
要以人为本,就要批判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机械物本主义的阐释,要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正本开新。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的人是从事社会生产实践的具体的人,是具有历史主动性的自由自觉活动的人,是摆脱异化关系的人,是实现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人。在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条件下,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开新发展,就要赋予“以人为本”新的含义,加以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妇联工作是一个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想工作中少些失误,就必须善于寻求妇联工作的规律。笔者认为,关键应在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上牢固树立“三个为本”的思想。 一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妇女群众为本,把广大妇女群众视为我们工作的根本着眼点,把党交给妇联组织的教育、团结、带领和引导妇女的重任,通过为广大妇女的具体服务去体现。任何一个组织,如果不把为其成员谋利益、搞服务视为自己工作出发点的话,也就很难得到成员的支持,更何谈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以妇联为本”。所谓“以妇联为本”,…  相似文献   

20.
济南供电局是山东电网辖区内大型一类供电企业,电网覆盖面积一万平方公里。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建设国际一流的供电企业,近年来,该局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着力培育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形成了“立身以德为本、治企以人为本、服务以情为本”的“三本”文化体系,推进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立身以德为本,实施“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