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三维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以文化为目的,文化又因旅游活动得以发展和发扬.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在开发利用文化的同时,应引入生态文化,并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整合,以增加民族地区旅游文化的内涵,发挥民族地区的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11,(11):6-6
一、深入调研,建言献策 2008年至2011年,我们根据省政协常委会的安排,组织委员对我省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问题、援企稳岗与扩大企业就业问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国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十二五”期间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湖北长江经济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促进高质量发展、助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需要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族地区旅游便利条件;突出鲜明特色,打造民族地区重点项目;加强政策引导,保护民族地区生态和文化的原生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旅游的兴起,民族文化旅游接踵而至,由此引起了人们对民族文化保护的关注.本文从文化的产生与变迁的角度,以贵州布依族为例,讨论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刍议湖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楚洲  宋健 《湖湘论坛》2003,16(1):37-37,95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 ,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湖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品位很高 ,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游客关注。如何合理、有序开发民族地区旅游资源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我们认为应该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对湖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价值的认识湖南被旅游界专家誉为旅游资源大省 ,全省共有 16个旅游区及 4 5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风景名胜区 ,总面积达6 115平方公里 ,形成“东一线”、“西一片”和“中一带”格局 ,不仅拥有世界一流的极品旅游资源 ,而且具有底蕴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武陵源风景区…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多居处于河谷平坝地区,依山傍水是其显著特点,因此过去有所谓“水仲家”之称。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作为农耕民族的布依族以稻谷的种植为其主要内容,从而稻作文化在布依族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去,学术界曾从整个百越史的角度揭示了布依族悠远的稻作文化源流。然而,对布依族的稻作文化木身似乎没有人进行过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论述。这对完整地认识布依族文化面貌无疑是一个缺陷。笔者不揣浅陋,就布依族稻作文化试作探讨,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7.
市依族民间戏剧文化,是指布依族的布依地戏、布依花灯戏、布依彩调戏、布依八音坐唱戏、布依傩戏为主体的总称。建国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布依族民间戏剧文化得到社会的公认和发展,布依戏确立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屹立于祖国戏剧文化之林。布依族民间戏剧是布依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布依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说唱艺术等发展的硕果。 布依族民间戏剧文化、无论是布依戏或是布依花灯戏、布依彩调戏等,均有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有较为稳定的戏剧化曲调,有近百个民族剧目和移植节目,也有一定的虚拟表演程式和与此相应的戏剧角色及行当,是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表演和谐的统一体,在我国诸多的戏曲中是独树一帜的。布依族戏剧文化活动,在布依族聚居地区相当盛行,深受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纺织文化与社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力 《求索》2010,(7):71-73
布依族纺织文化作为布依族的一种生存方式,在乡村区域共同体基础上长期传承累积而形成。布依族纺织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不仅对于布依族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为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布依族纺织文化在社区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借助传统民族文化,寻找布依族农村社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刘训华  ;王兆峰 《求索》2008,(9):78-79
产权保护是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区域经济,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产权保护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结合湘西民族地区分析了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产权保护的视角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现有人口254万(据1990年普查统计数字),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贵阳市郊区。其余,散居于贵州各地及邻省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 布依族的族称是根据这个民族多数人的自称“布依”定名。按布依语,“布”是人们共同体的意思,也包含“民族”的意思。“依”即“夷”,“布依”意即夷族,源出“南夷”。 布依族旧称“仲家”,这是从另一部分布依族自称“仲布”的汉译得名。“仲家”族称见载史乘始于《元史》。鉴于民国年间个别方志对“仲家”释名含侮蔑之义,引起部分地区布依族群众对“仲家”族称反感,该族称现已废止不用。  相似文献   

11.
饶远  张云钢 《思想战线》2003,29(1):33-36
体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体育旅游可以充实现代旅游业的文化内涵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云南有着底蕴深厚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这种资源与神奇绚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形成的良好配置 ,具有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的条件与优势 ,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引起重视、提高认识、科学管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曹国新 《思想战线》2005,31(2):123-127
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认识架构内,旅游文化资本由其他类型的资本转换而来,可以区分为旅游文化能力、旅游文化产品和旅游文化制度三种形式.旅游文化资本的存在揭示了旅游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其中隐含的权力动力学.旅游文化资本在某些条件下是人的社会竞争的有效资源,旅游活动只是社会区隔这一人的社会存在的本质目标的手段之一,社会区隔是旅游活动的文化社会学本质.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全国各地出现了民间文化遗产化建构的趋向,这一现象反映了地方社会利用已有资源谋求向外发展的途径和努力,也勾画了民俗传统变化发展轨迹的一个侧面。通过田野调查资料,呈现了桂北宝赠村侗族祭萨经过展演、阐释和整合,被建构为具有多种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揭示了被遗产化后的祭萨形态与现实生活中的民俗活动存在差距,讨论了文化遗产化背后的动机及其参与的力量。藉此,也指出了民间文化在新时期的变迁态势。  相似文献   

15.
邢晟 《中国发展》2012,12(4):81-84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的融合可以达到相互提升和共赢.该文阐述了河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其实现“文化强省和旅游立省”的战略目标有深远的意义;但两者的融合仍存在体制束缚、文化旅游项目缺乏创意等问题;提出了要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须做到: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文化部门的产业化发展;打造精品品牌;用创意连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6.
马康纳(Nean Mac Cannell)及其现代旅游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慧 《思想战线》2005,31(1):97-101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社会人类学家马康纳认为旅游是一种现代现象。现代旅游是一种对现代性发展的抵抗,现代人渴望到逝去的岁月和异文化中寻找"真实",引发了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随着现代旅游同质化的过程,旅游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7.
凉山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对国内外旅游者形成极大的吸引力,是发展旅游业赖以存在的优势和基础,如何把潜在的文化优势转变成现实的旅游市场优势,是凉山等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很多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旅游的开发必须高度重视,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分析了旅游业的发展给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冲击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目前还是一个空白。基于文化经济协同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构建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经济指标体系和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指标体系,并将二者用数学方法进行协同分析以实现对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9.
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旅游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保护和展示的窗口,加强了保护资金的力度,培养了群众基础的同时,如果开发不当,其商业性质又可能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扭曲变形。少数民族歌舞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中的特殊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以云南民族歌舞为例,指出在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政府应通过加强立法工作、理顺部门关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与旅游业相结合、积极推进产业化等行政管理措施,实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民族旅游是一种以民族文化及其自然生态环境为资源进行的旅游开发。基于人类学基本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取得的文化研究成果对民族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人类学的文化研究、文化变迁理论、田野调查等方法、民族平等观念等方面阐述人类学研究在民族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