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在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前无古人的创举。而经济特区理论则是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的精神,不断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的实践,提出一整套经济特区的科学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特区理论体系。第一.经济特区的性质性“社”不姓“资”。经济特区的性质是什么?特区姓“社”还是姓“资”?这是经济特区一成立便索绕在许多人心中的疑问。从根本上弄清这个问题,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特区,正确地制定特区的有关方针。政策,积极…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特区,正处于创业思想需要重新定位的关键时期。全体创业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是否清醒地认识这一点,能否作出正确的选择,及时调整思路,实现创业指导思想的转变,对于能否继续保持并进一步扩展它超常发展的势头,能否顺利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经济特区以“政策吸引”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创业成就辉煌,但政策引力正日益减弱且明显不足:期待着旨在创造新的引力竭的第二次创业。我们知道,经济特区是以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感召和吸引海内外投资者特别是海外投资者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特殊政…  相似文献   

3.
一、经济特区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是加快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新路子和有效途径。18年来经济特区依靠中央给予的带有“含金量”的特殊的、优惠的政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改革,促进了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经济特区要不要“特”、应不应该继续“特”、如何继续“特”的争论引起了国内国际的关注,从专家学者到政府官员,从地方民众到中央高层,都对这场争论极为重视。特别是,到1995年底中央确定的给特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已基本到期,也就是说,从1996年开始,许多减免关税的优惠政策已不复存在。靠优惠政策启动和起家的经济特区怎么办?经济特区怎样“特”下去?下一步如何发展?本文将对此作些探讨。 一、经济特区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80年中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新路子和有效途径。17年来特区依靠中央给予的带有“含金量”的特殊而优惠的政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改革,有力地推进了特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增创新优势 更上一层楼──我国经济特区的建设及任务李岚清经济特区“八五”成就“八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特区发展最快、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一、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对国家贡献越来越大。以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6.
中国需要经济特区,更需要突出生态特色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作为先行的改革开放试验区.曾为我国扩大开放和经济体制的转变作出重大贡献。而突出生态特色的经济特区,则主要承担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试验的重任,破解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两难选择的世界性难题。如果在这一点上取得成功和突破,海南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7.
《今日海南》2007,(5):44-44
1988年4月13日,海南正式建省办经济特区,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作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决策的主要战略意图,是要在海南岛开辟一个更大的改革开放试验区,为全国提供新的改革开放示范,并通过建省办经济特区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因此,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海南省委肩负着改革开放试验和开创大特区事业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8.
1984年8月1日,正在北戴河休养的邓小平专门听取了国务委员谷牧关于宁波对外开放工作的情况汇报,并满怀激情地号召:“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消息在海外“宁波帮”中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宁波帮”顿时作为一颗耀眼的新星登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舞台,倍受海内外舆论的关注。中国对外开放的总设计师对“宁波帮”何以情有独钟?这还得从小平同志作出开放沿海城市的战略决策说起。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和厦门三个经济特区,特区日新月异、兴旺发达的景象,使他十分兴奋。回到北京以后,他专…  相似文献   

9.
宋周  张惠春 《群众》2011,(8):78-79
2008年11月,凭借在创意设计领域的突出成就,深圳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2010年12月上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国际大会在深圳召开,这是该会议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实践证明,深圳以打造世界“设计之都”为契机推动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提升了文化软实力,而且在“制造型经济”向“创意型经济”转型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实现了经济特区到“创新之都”的华丽转型。  相似文献   

10.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的海南大特区,如何在新一轮解放思想中傲立潮头,用新的思想、新的改革开放、新的发展表现诠释经济特区新的使命,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继续担当排头兵的作用?刚刚召开的省委五届三次全会和2008年理论研讨会作出“闯关破局”的部署。为此,本刊约请海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海南师范大学的王明初、陈为毅两位教授,就海南为什么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哪些目标和层面进一步思想作“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试验首先是从“特区”进行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从“特区”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海外专家、学者如何评价中国经济特区的历史地位、作用和现实意义?他们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有些什么高见?  相似文献   

12.
鄂璠 《小康》2010,(7):50-52
“东有深圳、西有喀什”成了这座位于中国最西端古老城市的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一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喀什这个曾经火热的名词,能否重新涣发光彩呢  相似文献   

13.
陈永红 《传承》2014,(7):10-13
邓小平曾18次来广东,解放前3次,解放后15次(含改革开放后来的5次),为广东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特别是为广东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广东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黄埔》2009,(4):64-64
30年改革开放,30年历史巨变。时代选择了中国,中国选择了深圳。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特区自成立以来,GDP年均增长26.9%,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4.3%,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7%,出口年均增长超过36%。是改革开放创造举世闻名的“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益”,是改革开放使深圳GDP从不足2亿元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人均GDP排全国第一、出口排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5.
经济特区实践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钟坚在中国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的10多年社会变革中,最激动人心的乐章,莫过于沿海经济特区的迅速崛起。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添了异彩。(一)“创办经济特区,是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计并始终关注...  相似文献   

16.
1984年8月1日,15年前的一个夏日,正在北戴河休养的邓小平专门听取了国务委员谷牧关于宁波对外开放工作的情况汇报,并满怀激情地号召:“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消息传来,在海外“宁波帮”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对外开放的总设计师为何如此关注宁波建设,对“宁波帮”何以情有独钟?这还得从小平同志作出开放沿海城市的战略决策说起。1984年初,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和厦门三个经济特区,特区日新月异、兴旺发达的景象,使他十分兴奋。回到北京以后,他专门与中央负责同志商谈进一步搞好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特区经济依靠政策优势得以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央改革开放战略的重大调整,出现了特区不特的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特区将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当你读了再造体制优势:经济特区的出路选择一文后,将会消除疑问。  相似文献   

18.
创办经济特区的主要决策者和倡导者是邓小平同志。为了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为了创办经济特区和强国富民,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对经济特区主要有四大贡献:一、认真构思经济特区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特区的构想,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实事求是。邓小平说:“这几年重申了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原则。”(《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5页)全国的经济建设怎么搞,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不能坐而论道,必须亲自实践。但实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鉴于历史上搞经济建设一哄而起,一哄而…  相似文献   

19.
“四沿”开放展新资抓住机遇求发展80年代的第一个初春,当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出现在我国南方的时候,对于长期封闭的华夏大地来说,犹如一声惊雷,国人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从此中国开始了走向世界的新起点。紧接着,1984年和1985年,我国又开...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创办经济特区以来,凭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杀出一条血路",不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而且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是在创造物质文明奇迹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特区精神。关于特区精神,每个经济特区都有自己的总结和提炼。最早创立的深圳特区精神是"改革、开放、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