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属于法治建设范畴、而诚实信用原则是法律中的最基本原则。它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2.
绝对与相对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过去由于对绝对与相对关系理解的不全面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出现了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错误 ,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正确把握绝对与相对的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全新认识和深刻把握集中体现在: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进步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改革科技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必须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科学技术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江泽民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史上有着突出的历史地位。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史,《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是极其重要的理论文献。前者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之光,后者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之光。作者从源与流、共同性与特殊性、历史时空的局限与现实实践的拓展三个方面概括地阐述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江泽民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5.
弄清楚江泽民哲学思想与党的各项事业相结合的发展关系 ,对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泽民同志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以下简称十二大关系 )是江泽民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大关系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新矛盾和新问题 ,成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 ,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深刻的唯物史观理论 ,是指导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江泽民的“以德治国”思想 ,深刻地论述了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 ,从另一角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论习近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阐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了深刻的新阐发,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战略高度阐发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深入地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及丰富内涵;进一步阐释了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坚持的科学态度。习近平的一系列新阐释,对于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关系的研究、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体会刘学义江泽民同志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监督大致有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几种形式。政府监察、审计监督、教育督导、工商管理、税收检查等一般属于行政监督的范畴;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对共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属于民主监督的范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各民主党派作为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参政党,他们的民主监督以其广泛性、民主性和普遍性等优势,有着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  相似文献   

9.
邱实  赵晖 《人民论坛》2015,(5):11-15
政商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可越过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中国政商关系的演变主要集中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政府和官员与商人等几方面的关系。探讨中国政商关系的演变和发展必须将其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下,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政"与"商"的宏观与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探讨,寻求一个政商关系最清廉、最有效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学术界常谈不厌的话题,一是二者的关系既复杂又有重大价值,只有处理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至于迷失方向,有序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还缺乏全面性、深刻性,甚至误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宝贵资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中国化的前提条件;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根本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中国化的有力基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强力保证。只有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风向标和引领者。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保护传统文化;必须实事求是地对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必须把人的建设放在文化建设的首位;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  相似文献   

11.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前所未有、复杂艰巨的宏伟工程。它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 ,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处理好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晓云  朱明 《前沿》2007,1(7):23-25
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不同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化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挖掘,确立了资本主义与现代化的可分离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包含的现代化内容,强调了实现现代化的运动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历史目标。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辉煌,即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内在的创造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义利问题,是我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现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义,是道义、道德原则;利,是功利,物质利益。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也就是道义与功利、道德原则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和利是一对具体的历史的道德范畴,随着时代的演变,我国古代各派思想家对它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因此,它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认真分析在这个问题上所反映出来的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并加以总结、继承,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十分有益的。一、‘设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我国传统文化在义利观上的主干…  相似文献   

14.
怎样认识和处理生产社会化与市场化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来认识和处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总问题中的一对难题.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向选择市场化的今天,很有必要破解这对难题,揭示其中的多种新内涵,揭开其历史面纱,充分认识和利用其内涵规律,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德成 《前沿》2012,(7):44-4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范畴的内涵不断充实,如今已成为涵盖理论与实践、制度与道路、旗帜与理想等丰富内涵的范畴。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具体化。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承前启后,框架厘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新局。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为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不断提出新的理论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不断充实。  相似文献   

16.
农民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刘锋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民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几分认识农民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实践上正确处理农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农民: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  相似文献   

17.
<正> 坚持党性原则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本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使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新课题提到了我们面前。这几年来,党内外对共产党员要不要带头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议论颇多。有一种看法把坚持党性原则与发展商品经济、运用商品经济原则绝然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道德是人们行为的规范,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的道义力量,它是反映和调节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自动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手段。它的总和构成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即市场经济体制,因而…  相似文献   

19.
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关系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今天和同志们谈谈我学习江泽民同志《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重要讲话的一些体会,供同志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参考。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大关系的系统阐述我在读...  相似文献   

20.
面对"共时性"的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苏联探索形成了一套重工业优先的资源调配和社会发展体系,开辟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是这一道路没有真正解决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在二战后逐渐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模式,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另一方面也陷入了相应的困境。改革开放后中国对现代化和社会主义都进行了再认识,实现了二者关系的变革和协调,进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对现代化的认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突出了生产力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新的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自觉。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直面"后初级阶段"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继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