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是当前党员队伍建设的一个难点问题,所谓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管理的社会体系难完善。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的转移和地区间的流动日益广泛,外出外来务工经商与人才流动中的党员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对这部分党员要不要管,如何管,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甚至错误认识:有的同  相似文献   

2.
毕业生"流动党员"主要是指其组织关系未转出而暂留学校,而本人在就业转移和地区间流动的过程中,外出务工、考研、创业的毕业生党员。面对此种特殊情况,对于高校党组织而言,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使其在流动中及时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监督、教育和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新任务。大学毕业生流动党员网络之家应结合毕业生实际情况,本着有利于党员的发展与管理、有利于党组织生活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党员发挥实际作用的原则,积极运用互联网、手机网络等现代信息载体,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建立由"网上党支部"、"党支部共享邮箱"、"党员QQ群"、"党员飞信群"、"党支部博客、论坛"等内容构成的流动党员"网络之家",实现对"流动党员"的高效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务输出已成为藤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全县到珠三角等地区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员多达1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党员3311名,占农村党员数二成左右。根据流动党员在辖区内分布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的特点,该县采取“集中建立党支部,分散编设党小组”的办法,建立了流动党员党支部7个和临时党小组若干个,首批纳入管理的党员687人;在条件具备的广东东莞等地还相应建立了“流动党员之家”和“流动党员活动室”,使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同时,藤县在县内各非公经济组织建立了9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4.
潘晓成 《新重庆》2006,(10):39-40,43
当前.在我国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城乡及产业之间要素的流动受到诸多制度性因素的制约,户籍、居住地管理制度确定的个人身份界限.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不能享有与城市人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动机来自于收入诱导而非福利诱导.区域及产业间收入差距、成本-收益、劳动力供需结构是影响劳动力流动及稳定转移的主要因素,信息不全、制度性障碍和个人品行是影响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主要约束条件。基于此观点.劳动力输出地政府在政策选择上应构建以推动劳动力转移为目标的外部激励为主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5.
面对党员流动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流动方式越来越新的趋势,研究探索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经成为新时期和新阶段党建工作的新课题。就天津纺织集团而言,在册党员14061名,其中在岗党员8873名,离岗党员5188名(其中离退休党员2413名,进入流动岗的党员2775名),流动党员广泛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1000多个岗位。  相似文献   

6.
王琪 《现代领导》2014,(11):33-33
如何让流入的党员流而不散、流而不乱,让他们有家有为.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流动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认真研究党员流动的现状及规律.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组织设置、制度体系和活动载体.与江西省丰城市携手培育了丰城市蕉坑乡驻路桥区流动党总支。并逐步总结形成以“两地管理、三项协力”为主要内容的“两地三协”工作法,确保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落地”不“落空”。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5,(4):47-48
<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党员。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把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作为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内容,逐步探索出了以"5S工作法"为主要特点的流动党员管理"南湖模式"。社区里的流动党员有哪些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间经济、人员往来的目趋频繁,两岸间的劳动力流动规模势必越来越大,日趋庞大的劳动力流动由于两岸社会保障制度的壁垒使劳动者的权益未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实现,进而阻碍着两岸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以及经济社会的互通发展。近期,笔者之一(张著名)随团赴台访问,特地留意了台湾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情况。现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将有关闽台养老保险制度之异同及相关启示介绍给大家,仅参考。  相似文献   

9.
流动党员作为广大党员的一分子,由于执行任务、参加集训、在外学习、探亲休假等原因无法参加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的教育管理,时间久了,容易造成思想退化、党性弱化、组织纪律淡化.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经成为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影响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必须把他们放在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位置.激发他们干工作的热情.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林锦琪 《现代领导》2007,(10):31-3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党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强、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类型也越来越复杂,这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近年来,中共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委针对流动党员落脚难、管理难、教育难、作用发挥难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大胆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吴强 《传承》2012,(15):14-14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式的新变化,迫切需要深化对流动党员加强管理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探求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措施,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
随感录     
徐弘毅 《现代领导》2007,(11):27-27
阳光驿站产生的历史背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和两新组织的迅猛发展,“单位人”转变成“社会人”,大量的党员流向体制外组织,出现了大批的流动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在这一新形势下.阳光驿站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安徽省天长市把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探索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长效途径,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较好地发挥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多,目前已突破11万人,其中党员4100多人,占全区党员总数的10%。近年来,襄阳区在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党员较多的地区建立服务站和党组织,对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实行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经济和文化无边界的交流和融合,催生了人员的流动,而其中流动的党员成为新兴群体,并深刻影响党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摸清流动党员分布和数量、掌握流动党员思想动态和组织情况、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和办法是当前流动党员管理中的重点和难题,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必须正视流动党员管理问题,并积极应对管理中挑战,保障流动党员群体的权利及义务。  相似文献   

16.
罗智斌 《现代领导》2014,(10):36-36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加强流动党员“三融入”教育管理.以发挥作用为关键,促其在“第二故乡”建设中让党旗飘起来、使作用强起来、将形象树起来。融入企业当标兵.发挥“我是党员我带头”作用。开展“三比一争”活动,通过比技能、比业绩、比奉献,争做“五星级”岗位标兵,激励流动党员履职尽责当先进、立足岗位创优秀。每年年底.驻外流动党组织与党员所在企业对接,根据企业意见民主评议党员。实施“1+5”党群牵手行动,要求流动党员每人至少联系身边5名老乡,通过帮带促使乡亲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带动“农民工”变身“主人翁”。  相似文献   

17.
刘青  杨世谷 《青年论坛》2011,(6):134-138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既是一个热点问题,又是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不容回避的难点问题。其难点主要表现为个体流动、行踪无常,党组织组建率低、稳定性差,管理机制滞后、管理渠道不畅,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和管理弱化。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思想、方法和网络上的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信息网络建设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员动态管理的保障机制,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培养建立稳定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和平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和人口的地区差距。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更好的地区,人口老化的地区需要吸引外来年轻劳动力以维持经济增长的活力。近年来,人口流动已成为全球经济和发展议题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人口流动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大。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使其"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对于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市驻京机构党委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为破解重庆籍在京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难题,2005年7月。  相似文献   

20.
高智 《当代广西》2006,(22):29-2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如何做好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如何在这一“务工群体”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如何在外出流动人口中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这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2006年6月下旬,中共中央在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近年来,我区各地也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新路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