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步建成了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沟通省内外及港澳,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及通信网络。通过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区域深度融合大湾区发展是必然要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纽的江门应基于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导向,在内部网络联系与外部网络连动上主动深度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进程。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高速铁路网区域枢纽建设,推动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强化与大湾区区域机场高效便捷联系,加强面向大湾区东岸及外围西部对接与联系,构筑市域快速路网形成同城共融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17)
<正>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东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新一轮总规划的核心策略。东莞在区位、产业配套以及与港澳的合作机制方面都具备先天优势,是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国际制造中心,力争成为湾区的核心城市。2016年,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GDP约为9.35万亿元,年航空客运流量1.1亿人次,这些数据相比世界其他如旧金山、纽约、东京等成熟的大湾区城市群毫不逊色。  相似文献   

3.
钟文光 《前进论坛》2020,(3):47-47,42
对标国际三大湾区,生态环境仍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大短板。由于湾区自然环境容量有限,湾区经济迅速融合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为此必须寻求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的路子。在2018年,"无废城市"建设已被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在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再利用方面将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因此,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无废示范区",系统推进区域内固体废物处置,提高湾区循环发展水平,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后,由我国提出建设的新型国际化经济湾区。规划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当前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通过比较研究粤港澳大湾区11市的服务功能,并分析各市服务业的竞争态势,研究发现:香港处于大湾区服务功能核心地位,带动着整个湾区的经济发展。广州、深圳经济增长速度快,综合实力强。其中深圳对湾区城市的辐射能力逐步增强,已赶超广州。澳门由于城市规模限制,对周边城市影响较小。东莞、佛山、珠海、中山、江门、惠州、肇庆等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受港深穗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着眼于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要进一步传承、弘扬岭南文化,促进文化深度交流、融合,以全方位创新共建人文湾区。  相似文献   

6.
正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有效引导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青年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积极促进群团组织、官方研究机构、民间智库、高校学术机构及专家学者之间在青年成长发展问题理论研究方面的深度合作发展,积极开展湾区内城市青年工作的经验交流,探讨提升青年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的有效路径,现定于2020年9月以"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路径与机制研究"为主题举办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合作发展论坛。现特向全国发布征文启事,诚邀广大专家学者撰写论文,踊跃投稿,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指出,“广西要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开发开放,把广西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这赋予广西在新时期与大湾区共融发展的重要定位,将进一步促进广西与大湾区的深度融合。作为科技战线排头兵,广西科学院将深入践行把广西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腹地的时代要求,立足关键节点,主动链接大湾区创新资源,通过科技与产业的共融,进一步促进科技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强粤港澳三地法治建设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大湾区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粤港澳三地法律制度差异明显、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通的制度保障不到位、相关协作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广东立法执法水平还有待提升等问题仍然存在。今后应着重从加强大湾区建设的制度供给、健全大湾区行政执法合作机制、加强大湾区司法协助、推动大湾区法律服务协同发展、完善大湾区建设法治服务保障的实施机制等方面,不断推进大湾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正江门,是广东省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有"中国侨都"之称。江门市市长刘毅表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江门改革开放的"二次创业",举全市之力推动大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的精髓就在于发掘、弘扬和传播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广州应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重大契机,在充分发挥千年商都、岭南文化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以及改革开放前沿地的文化发展优势,突破目前大湾区在城市文化交流合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实困境,谋划广州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中的战略定位、实现路径和机制构建,共同致力于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湾区经济体和文化综合体。  相似文献   

11.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面对着一个中国、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的多元化大湾区,青年身份认同对国家和大湾区的发展极为重要。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大湾区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战略规划为粤港澳青年群体归属提供了真实而有力的依据和基础,但是青年典型代表特性不够鲜明丰富,三地青年群体交流融合深度不足,媒体信息传播力度不够以及由于殖民政策导致的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问题,对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群体身份认同建构带来一定挑战。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群体身份认同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青年多方积极合作。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1,(2)
正肇庆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活以及区位交通等方面做文章,以区位枢纽的姿态更深度地融入大湾区建设,为大湾区其他城市提供优质服务。肇庆市地处广东省中西部,是广东、广西的枢纽地带,是粤港澳大湾区与大西南地区接壤的重要枢纽城市。肇庆拥有优越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水资源及宜人的气候环境,临近广州、佛山等地,充足的土地资源也为其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承接大型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法律人才培养工作成为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筑大湾区跨境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法律智慧、深化大湾区合作以及增进港澳同胞国家认同感。囿于"一国两制"下大湾区存在法系种类多、语言环境复杂、法律服务业准入门槛不一致等瓶颈,大湾区合作培养法律人才任重道远。鉴于此,粤港澳可以大湾区高校作为主导力量,在专业性社会组织的协同配合下,共同构筑以跨境法律职业对接机制为根基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保障合作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保障合作治理表现在探索建立社会保障合作组织架构、出台政策支持港澳居民在广东参加社会保险、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合作、创新粤港澳社会保障跨境业务经办合作方式等方面。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保障合作仍面临着社会保障合作方式单一、合作中双向待遇不对等、珠三角九市开展社会保障合作的积极性受制约、粤港澳大湾区养老服务合作政策实施效果不佳等困境。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保障合作,需从坚持平等互惠的社会保障合作原则、建立多主体参与的社会保障合作机制、探索多样化的社会保障合作方式、完善社会保障合作的相关立法工作、完善大湾区养老服务合作配套制度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21,(5)
正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粤港澳大湾区擘画了壮阔前景。经过近2年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在规划、交通、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9+2城市进一步融合,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小康》杂志1月中旬刊策划的"展望大湾区2021!"专题非常及时,也非常有意义。2021年,预计大湾区将在高等教育、大科学装置、轨道交通、三地规制对接、人员与文化交流、吸纳人口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朝着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全球一流湾区迈进。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21,(2)
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2021年,佛山市将深入推进"双区"建设,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近年来,佛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高站位谋划推进十大湾区平台和427个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探索推动"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积极参与"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着力构建"香港+佛山""澳门+佛山"合作机制。"十四五"时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佛山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机遇,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9,(29)
正经过两个多月的暑期检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9月26日开始新一轮开放运行。自去年8月23日投运至今,该项目已完成科研难题100多项,取得了诸多科研成果。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之下,中国散裂中子源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有力推动大湾区科技核心的形成,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8.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形态、新亮点。粤港澳大湾区要想成为世界一流湾区,应加强深度合作,并进一步加强内地与港澳的合作交流,通过构建完善的政府合作机制作为增长极和城市群合作能力的提升,夯实大湾区城市群合作发展的基础,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相似文献   

19.
区域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大数据时代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的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为区域社会科学治理提供了保障。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及粤港澳三地社会治理数据,同时考虑到粤港澳三地的统计口径差异,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1个城市的社会治理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并对进一步促进区域社会治理和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深化贸易合作是深化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之策,一方面广深港澳四大中心城市带动珠三角快速发展,内部协同度高,且产业化水平高,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合理,兼具金融中心、科创中心、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得益于大湾区优异的自然交通环境,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节点。但是在大湾区贸易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国际环境恶劣,内部优势弱化,创新能力不足,内部规则协同度低等问题。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应积极探索新型贸易合作模式,创造新业态,用数字赋能外贸;构造新结构,优化外贸产品结构;构建新合作,让湾区内部合作成为内循环引擎;利用新平台,发挥重要载体的节点作用,从而让新模式创造新动能,进一步推动粤港澳的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