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危机的本质内容和具体形式应当区别开来,不同发展道路和不同经济体制可以发生不同类型的经济危机.马克思的危机理论没有过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其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自身限制.商人资本和信用制度是加剧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但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只是经济危机的表现.经济危机对于市场经济形式来说并不是纯消极的.当前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市场经济关系极度扭曲、金融制度和货币体系严重畸变的结果:国际社会在以扩张性经济政策摆脱当前困境的同时,必须解决经济关系和制度本身的问题.我国陷入经济危机有其特殊的经济原因,必须实行经济体制和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如何.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短期内.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文化产业会产生一些冲击和影响,但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经济危机将推动中国经济加速转型,有助于文化产业发展宏观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发展文化产业既要尊重文化的独特性,合理利用其抗周期性;又要尊重产业的一般性,不将其夸大为反周期性关于文化产业,时下有一种较为流行的"反周期"论,认为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不同,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时,经济的衰退不仅不会导致文化产业的萎缩,反而会让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大幅发展,可以反周期调节、反经济周期。原因是文化具有抚慰心灵、舒缓情绪的功能,生活陷入困境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减反增。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渐凸显,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我国文化产业赤火熔金,反而煅造出新的发展特色和格局,我国文化产业未来将迈入文化时代化、文化资本化和文化金融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看长沙的文化产业发展无论是工业经济时代,还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所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推动力和影响力,都超乎了人们的想象。"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化"的互动,展示出这一朝阳产业的广阔前景。尤其是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我们透过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审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就会发现经济危机的出现一般都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勃兴。长沙作为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强市,要善于从危机中抓住契机,推动文化产业逆势而上、加速前行。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早已进入线上线下并进、万众创新的发展阶段。依托互联网平台和众多科技手段形成的网络文化产业,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社会产业,给整个互联网经济结构带来巨大的影响。发挥网络文化产业优势、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推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是新时代网络文化产业的开发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大萧条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特殊经济现象,其在国际社会形成的群体性经济痛苦记忆,对当代世界贸易体系完善具有历史借鉴价值。在当前国家间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逐渐加深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以及贸易战会诱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国需要承担起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全球自由贸易秩序的责任,促进公平合理、高效有序的国际贸易新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曹巧兰 《群众》2009,(5):73-75
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甚至文化、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影响正日益显现,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其与反金融危机力量相互博弈的背景,给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这是当前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方面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回顾一下美日韩等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对我国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当可提供许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中实践先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惠林 《政策》2004,(2):42-43
文化产业首先是文化,是文化形态,其次才属于经济,是现代经济形态的存在方式之一。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文化产业将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参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在这里,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在文化产业中如何实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市场机制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为解释经济危机的成因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市场经济体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生成的客观基础,经济危机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充分展开;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生成的制度根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全面激化;信用经济扩张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生成的重要杠杆,经济危机是需求泡沫破灭在宏观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马克思经济危机成因理论对认识和应对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具有重要启示,防范和应对经济危机要求提高驾驭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玉珠 《人民论坛》2011,(11):11-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文化产业工作赋予了很多新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紧紧抓住文化产业面临的历史性机遇,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给文化产业工作赋予了很多新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紧紧抓住文化产业面临的历史性机遇,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当前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总理温家宝最近在天津考察时提出的观点无疑为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思路。从历史来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爆发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但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而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韩国提出的"文化立国"救国方针,将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让电视剧与电影的"韩流"风靡全亚洲……如何发挥文化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独特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在当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文化经济与文化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文化产业一般是工业化和商业化方式所进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再生产、供应、传播和消费。文化产业既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 ,又具有明显的经济属性。其文化属性表现为它具有较高的文化含量 ,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 ;而其经济属性则表现为它在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 ,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创造就业岗位。文化产业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二、三十年获得迅猛发展 ,已成为世界上不少国家 ,尤其是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从文化产业在近二三十年的发展势头来看 ,可以断言 ,在…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断加深,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就业压力明显增加,随着元旦、春节临近,大量农民工开始提前返乡,给我市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解决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劳务输转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17.
论新中国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特点和逻辑.相关政策制定的经验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要坚持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要清醒认识文化的双重属性,正确把握执政安全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文化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与国内适应能力的关系、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开放的节奏与度,以及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稳定与创新的关系.总体而言,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宜采取渐进式的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8.
鄢春涛 《政策》2003,(10):49-49
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十六大关于"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精神,调整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谋划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战略。当前,要结合湖北经济大省的实际,大力整合文化资源,坚持市场经济模式、多元化投入原则,依托文化主业、发展文化产业。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容小宁 《当代广西》2006,(18):60-61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的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给文化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来看,利用外来资金、技术、信息以及人才优势对目前国内的文化市场进行整合,促进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促进传统文化观念和文化制度的创新,有助于我国文化产业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从挑战来说,将对社会价值观念和优秀民族文化造成冲击,给民族文化产业带来生存压力。在文化产业起步不久、文化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文化法制建设和管理还很滞后的情况下,如何应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弘扬和发展我国优秀的…  相似文献   

20.
关丽兰 《人民论坛》2012,(35):196-197
文化产业目前已成为人们精神消费的主要供应源,只有通过和借助于文化产业这一具体载体,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才能得以实现。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也给意识形态传播工作带来了一些困扰。在此背景下,政府应充分发挥服务、指导和监督作用,处理好文化产业发展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