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一、以大规模立法为主的法制发展战略法制发展战略是指国家为实现法治比的发展目标,而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法制建设的全局所进行的筹划和指导。建国后的前三十年,法律工具主义、法律虚无主义在我国曾盛行一时,法制建设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根本谈不上法制发展战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政治的发展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内涵和要求。鉴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无法可依”的状况,我国法制发展选择并实行了以大规模立法为主…  相似文献   

2.
置身于当下立法日臻完善的繁荣,今天的人们似乎已很难想象三十多年前无法可依的荒芜。彼时,刚刚摆脱十年浩劫的中华民族徘徊在一片法制废墟上,创伤累累,前途未卜。 肇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的法制重建,是“法治”理性战胜“人治”观念的思想解放果实,并开启了一个波澜壮阔、延续至今的“立法时代”。  相似文献   

3.
刘晓然 《青年论坛》2008,(4):100-102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立法已成为我国法制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子政务立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普遍存在无纲领性立法、无确定立法规则、无有效的立法评价及监督机制等问题。对此,应在借鉴他国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有针对性地实施“立法先行”原则,逐步完善我国政务立法,促进我国法制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旦把法律置于具体的社会生活背景中,立法冲突往往会超越法律本身的界限,成为社会化的问题。立法冲突的存在会造成法律适用上的无从选择。形成事实上的无法可依。  相似文献   

5.
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既有认识问题,也有技术问题,还有方法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才能取得实效。一、对提高地方立法质量,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地方立法历经多年,现在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我国法制建设现在对立法的要求不再是数量而是质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立了很多法,基本上结束了无法可依的局面。现在立法,质量是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经  相似文献   

6.
李建新 《新疆人大》2013,(10):37-37
地方立法其显著特征是“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笔者认为,这三个特征的核心是“可操作”,可以说它是地方立法的灵魂,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地方立法的经验也好,存在的问题也好,都直接与“可操作”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大》2012,(19):36-36
“依法行政,首先要有行政可依的完善之‘法’,尤其是程序法。”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应勇说,当我国在行政法立法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时,相应的程序法却仍是短板。为此,他在今年人代会上建议尽快启动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步骤。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我国难民保护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元君 《公安研究》2005,(12):46-5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来华申请难民地位的外国人日渐增多,难民问题日见突出。由于我国尚无专门的难民立法和明确的难民身份甄别程序,对难民的保护基本无法可依,实践中存在诸多弊端。本文运用国际法和行政法原理,分析归纳了我国难民保护的现状、问题以及原因,提出了制定难民管理法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
李林 《小康》2005,(8):12-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法可依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我国的立法和立法过程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然而,立法价值的良恶、状况的好坏、质量的高低,都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和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民主立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一,充分发挥民主立法的表达和汇集作用。一般来讲,如果民众通过法律制度和程序使自己的意志在立法上表达得越充分、汇集得越完整,立法就越能够体现人民当家…  相似文献   

10.
柴艳茹 《公安教育》2006,(10):34-38
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现状虽然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都有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一些规定,但由于这些规定过于原则,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形成“非法证据排除”在司法实践中无法可依的局面。(一)宪法和刑事诉讼法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我国宪法对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民族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  贾晔 《桂海论丛》2001,17(4):83-86
在党的民族政策正确指导下 ,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制度上保障了国内各民族实行彻底的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权 ,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进步和发展繁荣。然而 ,我国民族法制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 ,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诸如民族立法的利益定位问题 ;民族自治地方行使民族自治权难度很大 ,有“法”难依的现象 ;民族立法形式与内容“大而全”、“小而全” ,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不够突出 ;民族立法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族法制建设后劲不足等等 ,文章就此提出了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四个方面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丛正龙 《中国人大》2000,(24):12-13
立法法是规范立法活动的一部基本法律,制定和颁布实施立法法是我国法制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立法法把国家多年来立法经验作了系统总结,理清了许多立法实践中有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照相手机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乐、潇洒的同时,也产生了偷拍女性隐私、侵害商业机密等社会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尚无规范使用照相手机的专门立法,许多地方出现了因偷拍而引起的麻烦事。因无法可依,受害者处于维权难的尴尬境地,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法的滞后性易导致司法在面临“无法可依”境况时出现“同案异判”的结果。司法机关主要通过完善“类案检索”机制统一司法适用以缓和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张力,然而判例的非法律渊源地位决定了“类案检索”机制的局限性。为实现类案统一裁判,应当探索一条司法裁判上升到立法规范进而指导审判的路径。面对司法与立法之间的鸿沟,在法院、法官二元结构下,实现从裁判到规范、从实体到程序两方面,都有一定的探索和经验。架构于理论正当与制度可能的基础之上,在实体、程序两方面突破及立法权下放的背景下,通过厘清立法中司法输入的理性边界,畅通立法对司法裁判的甄别、吸收机制,在理性的边界内实现从司法裁判到立法规范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旅游法,使我国旅游业告别了“无法可依”,填补了法律空白。旅游法也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第一部法律,已于2013年10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6.
地方立法质量浅论朱开杨地方立法是我国“一元两级多层次”立法体制中的重要一环,地方立法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地方性法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性法规质量问题是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地方...  相似文献   

17.
人大监督权之我见李益前当我国法制建设刚起步时,由于法律不健全,在许多情况下无法可依。国家机器的运转,是由必须照办的党、政各种会议决议所确定的。故而,“文革”后,人大工作处于恢复和发展的一段时期内,研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理论界有一种意见,将人大...  相似文献   

18.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近年来,证券市场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而证券市场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无法可依的弊端也不断暴露出来。根据全国人大关于加快经济立法步伐的精神,财经委员会于1992年8月成立了证券法起草小组,着手证券法的起  相似文献   

19.
立法者应当淡化“数量”意识 ,强化“质量”意识 ,树立质量和效益至上的观念 ;强化以民为本的立法理念 ,广泛吸纳民意 ;强化立法的“程序正义”理念和“人权保障意识”,以制定体现正义、公平和善的“良法”为神圣使命。从某种意义上讲 ,立法者要懂“立法”,更要懂“不立法”。众所周知 ,2 0多年来“有法可依”始终被列为耳熟能详的中国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之首。“有法可依”显然凸显了立法在建构法治国家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事实上立法也的确一直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心所在 ,“加强立法”、“加速立法进程”、“将立法推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按照现代法治理念,法律、法规不再是立法机关专属的“私人产品”,而是涉及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公共产品”。立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广纳民意的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不断发展,立法民主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鲜明的特点。不少地方不仅实行了“开门立法”,在立法程序广泛听取社会民众的意见,而且还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征集立法项目,以确保制定的法律、法规符合民众的利益和市场的需求。这就使得,区县人大参与地方立法工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