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官员被问责后转瞬间复出,问责制滑向形式主义,变成"政治秀",这是目前我国责任政府建设遭遇到的一个尖锐问题。这种困境的出现与缺少规范化、程序化的问责复出法律制度和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等有关;与传统的吏治文化有关。完善问责复出机制需要革除"官本位"文化,严格官员复出程序,健全各种法律法规,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2.
财政分权与中国房地产业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伟  艾华 《探索与争鸣》2007,(11):56-58
现阶段,我国实行财政分税制,在中央财政收入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央政府承担的相对义务大幅减少,地方政府则承担了过重的财政支出责任。在此分税制下,地方政府及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对我国房地产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亟待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的角度进行变革,使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能够最大化福利于社会。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诱发因素,全面整顿、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已刻不容缓。分税制改革导致的地方政府财权与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的责任不相匹配,以及"淘汰式"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促使地方政府陷入举债危机。全面推进地方自治,逐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公债制度是化解风险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贺立龙  朱方明 《求索》2012,(9):9-11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传统解释,从企业立场出发,混淆了企业的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造成在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中"对市场的过度依赖"。我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企业的个体经济行为,更应视为一种化解经济冲突,增进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过程。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价值导向下,协调企业与社会之间常态化的利益冲突,引导或强制企业解决社会成本问题、承担社会责任,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诉求。企业社会责任的存在,内生于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受制于社会制度环境、经济技术,企业有限理性等现实因素。据此,我们设计了社会评判、市场引导、政府干预、公众治理等若干机制,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游浩云 《人民论坛》2011,(11):76-77
近年来,基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引发的"威胁论"此起彼伏,西方世界从中国政治制度、军事力量、历史惯例、文化差异、资源紧缺和人口数量等方面,假设中国将对世界构成各种"威胁"。"中国威胁论"源自西方文化传统下的思维惯性与历史推导,很难说明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  相似文献   

6.
法治文化及其培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艳苓 《理论月刊》2007,(6):106-108
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近现代阶段,最早形成于近代西方,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存在为前提,有着特定的内涵,具有依附性、大众性和主导性等特征。历史上中国不具备法治文化生成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条件,传统法律文化实质上是人治文化。当前中国应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市民社会的完善,为法治文化的生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应致力于西方法治文化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以及法治文化理论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7.
英国、美国、法国都是典型的西方民主制国家,但三国政治制度中的政体设计却各有不同,分别成为了议会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的典型代表,反映出三国不同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传统对政治上层建筑的独特影响。同时,作为西方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三国政体又共同体现了西方政治思想中权力制衡的经典理论,只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了不同的形式,而探寻这种不同与相同的关系,可得出有益于中国政治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诱发因素,全面整顿、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已刻不容缓。分税制改革导致的地方政府财权与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的责任不相匹配,以及淘汰式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促使地方政府陷入举债危机。全面推进地方自治,逐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公债制度是化解风险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我国全面开放的理念,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与沿线各国共享现实的发展利益、承担共同的社会责任,合力打造政治互信、经济互惠、文化包容、生态文明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社会责任共同体和生态环境共同体,最终塑造休戚与共、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高校管理中充满着哲理,是动态和静态的辩证统一。中国传统的与文化原理一致的管理法则是“治心”。西方管理的特点,着重点是“治身”。我们应努力实现“治心”与“治身”的互补整合,提高高校管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11.
陈业林 《桂海论丛》2007,23(2):49-51
政府权利的来源、政府责任的构成及行政人员人格的二重性决定了政府必须承担道德责任,其内容有:保障个人权利、提供公共物品、维护社会秩序和推动社会发展。政治制度的道德化、道德责任的制度化及行政人员的道德化是政府道德责任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景小勇 《人民论坛》2014,(14):28-31
文化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定位决定着政府在文化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国情要求,党和政府在构建国家治理体系方面是"元主体",要承担"元治理"的责任。具体到文化治理,政府的基本职责应该包括:架构国家文化治理体系;保障和实现国家文化需求;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和发挥"社会"在文化治理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已成为必然选择。从发展趋势来看,政府在"民事"方面承担的责任也将越来越多,民政职能中服务工作将会更为重要。民政是"民"字当先,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群众,与老百姓的民生息息相关。"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以老百姓之心为心,处处用心的为民爱民情怀,正是"初心"的真谛。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出发,一方面,  相似文献   

14.
现代政治实践表明,文化对政党组织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型塑作用。文化是政党组织及其构建制度的重要渊源;政党组织是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的关键媒介;政治制度是文化型塑政党组织的具体表征。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也反映了传统文化继承的基因和密码,"多元一体"、"和合文化"、"天下为公"和"兼容并包"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生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政治发展客观实践,从增强先进性,提高功能性和扩大影响力等方面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许正中 《人民论坛》2012,(30):60-61
政府的角色应实现由"划桨政府"向"掌舵政府"转变、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变、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最终实现由"控制型政府"向"激励型政府"转变对于处于制度转轨、社会转型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来说,需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创新以助推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应转变职能,铺设普遍服务网;社会治理模式应重塑劳动者本位,走向公民社会;文化领域应破除落后的宗法制度和乡土文明,实现文化  相似文献   

16.
西方传统政治忠诚观历经了从"城邦至上"到神权政治,从世俗专制到民主国家的对象变迁,并逐步在价值层面上蕴含和发展了公平、理性、责任、民主等基本精神与政治理念,从而确定了西方近代以来忠诚关系的基本价值与原则,架构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一、统筹城乡发展是政府的责任政府责任从字面意义上讲,一般是指对自己承担的职责负责任的政府。可以说,从有政府起,政府都是承担着一定职责的。无论是中国封建社会向"皇帝"负责的专制政府,或者是古希腊民主社会向"公民"负责的执政官,一定意义上都是"责任政府"。但我们现在所说的责任政府,不是一般意义上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随着国门洞开,西方传教士、商人和官员等纷纷涌入中国,西方的科技和文化在经历过清中期的一段蛰伏期之后,开始重新传播。翻译出版的大量西书,不断充实着读书人的"知识仓库",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士人的"读书秩序",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随着西书的增多和受众的普及,一大批新名词和新概念开始在社会各阶层流行,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所谓经济责任关系,是指一定的经济责任承担者依照法律法规或管理制度,对相关的经济责任授予者在财政、财务、或在经济管理上所应承担的各项义务所构成的社会关系。在经济责任关系发展到比较复杂的形式时,就促使经济责任授予者需要通过第三者监督、鉴证和评价,解脱过去所承担的责任,并赢得经济责任授予者以至相关经济主体的信任,而这种居于经济责任的授予者与承担者之间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第三者的行为和过程,就是审计。由于经济责任关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它直接地影响到审计的发展。下面,本人拟从二个方面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 一、经济责任关系的横向扩展与审计的发展 从现存的历史记载上看,审计的最早形式是政府审计。在古埃及奴隶制国家中,已没有监督官员对政府会计记录进行审核,在中国西周时期,即设有宰夫,其职责是“考其出入而定刑赏。”在欧洲,古罗马帝国奥古斯塔皇帝于公元五年曾下令编制国家预算,并派遣检查员分赴各地审查帐目。历史证明,中外国情虽然各有特点,但政府审计都是最早出现的审计形式,而且起初都是以古代帝王与其所属保管和使用公款公物,以及征收财粮赋税的官吏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为  相似文献   

20.
袁兵喜 《求索》2011,(8):101-103
民权作为近代中国宪政史上一个核心元素,其不仅肩负改造专制政治的使命,更重要的是承担着民族救亡的责任。经济结构之变革是近代民权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民族危亡之大势是催生民权的政治动因;西方权利文化的输入是民权产生的思想来源。民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开始由传统君主政治向近代民主政治的重大体制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