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痴迷,造就了同学眼中的“美女公关策划师” 1968年7月,我出生在上海市一个普通的教授家庭。父亲是湖南长沙人,母亲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那时,父亲在湖南长沙的一家医院工作,母亲是上海一家科研院校的教授,所以自我记事的那天起,父母就长期分居,全家人一年也难得聚上几次。  相似文献   

2.
在我来到人间41年后的今天,我已无权再延续自己的生命父母离异,兄妹约增,父亲不认亲生儿子.母亲不知在何方,我没有亲人,我该走向何方……我叫杨阳,今年41岁,系一名上海籍死囚犯。我出生于一个双职工家庭,但家庭并没有给我的童年带来幸福和欢乐。我共有四个兄妹,姐姐、哥哥及妹妹。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就听到父母整日争吵,这给我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1965年的一天,父母离婚了,厄运当头,遭到不幸的首先是我们兄妹四人。我的大哥与妹妹由母亲领养,我和姐姐由父亲抚育。父母离异,家庭破碎,姐弟不来往.兄妹不相认…  相似文献   

3.
祖父黄炎培的客厅里摆着一张父亲的遗像,旁边写道:“我们每一回走过北京天安门,望见高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想起千千万万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生命者中间有一个是你。”父亲离开我们整整50年了。记得在我孩提时,父亲是那么慈祥。大概是中年得子的缘故,他从不对孩子发脾气。有时我们顽皮受到母亲责打时,父亲总是出来袒护我们。上海解放前不久的一个晚上,父亲没有回家。特务们闯进家搜查,母亲很紧张,说父亲被捕了。从此家里就得不到安宁,白天是特务的恫吓和调查,晚上听到的是上海周围的隆隆炮声。上海解放了!可是父亲却没有…  相似文献   

4.
信念     
我祖籍浙江奉化,追溯历史渊源,我是老国民党人的后裔,还与蒋介石沾亲带故。但是说实话.父亲对我少有骨肉之情,解放前夕父亲匆匆离开我们去了台湾,直至1981年才重新与我们取得了联系。因此自我懂事起,我深切体会到的是,共产党没有遗弃我们这样的另类家庭。我清楚地记得,是党和政府为母亲安排了  相似文献   

5.
《黄埔》2017,(1)
正我父亲叫曾瑞聪,现年96岁,广东揭阳人(现广东揭西县五经富镇)。1939年广东沦陷,高中毕业在家乡教书的父亲为国家独立、民族生存而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广州)17期通讯科。1941年毕业后分配在成都部队,后调到川东师管区。1949年随部队在四川渠县起义,部队整编为第四野战军50军独立师。因母亲岳用仙是成都人,父亲起义后一直在成都生活。母亲是个勤劳能干的人。1956年,母亲在成都市幼教培训班毕业  相似文献   

6.
杨银禄 《同舟共进》2011,(12):33-35
康生早年就认识江青?传说江青的母亲李栾氏曾给康生家当过佣人,就在那时,康生认识了江青。汀青的母亲是否给康生家当过佣人无从考证。即使当过,那也是江青五六岁的时候。1972年夏天,江青与美国女作家维特克夫人谈话时(当时我在场)说:“有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我父亲因一件小事毒打了母亲,母亲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带着我离开了家门。”“我母亲要出去工作,因此我可以上学。”“诸城县一个有一妻几妾的姓孙的地主收留了我们俩。不久.母亲又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是一家‘破落地主’。”“在我只有五六岁的时候,我就试着走夜路去找我母亲。”  相似文献   

7.
我的感受     
伊人 《半月谈》2005,(9):71-71
在我年幼的时候.家对我来说不是温馨的避风港.而是随时都会硝烟弥漫的战场.父母经常会为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休,脾气暴躁的父亲急了会对母亲抡拳脚.母亲早就受不了这种折磨,但考虑到我还小.就只好忍着。在我上中学的第一年,母亲松了一口气.很快提出了离婚.我被判给了母亲。当时的我心里有一种很复杂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账本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这个字眼显得很陌生。因为在我还不足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魔离开了我们,只剩下母亲孤单的身影。母亲的身影在我的生活中不停地晃动:上班、下班、洗衣、做饭、接我们上学放学、一个人换煤气、电灯坏了自己修……所有父亲的角色都被母亲一个人承揽了下来。慢慢地,我们长大了,看着母亲的白发一点点变多,皱纹过早地刻进她沧桑的面容。为了我们,这么多年来她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没有时间也没有钱走出家乡的小镇……她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三人一个个地送进了大学的校门。母亲笑了,笑得很欣慰。毕业后,哥哥姐姐都离开了…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单亲家庭里的孩子,听隔壁的邻居说,母亲生下我不久便去世了。而父亲对于我母亲的事总是只字不提。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从不跟我多说话,可在生活和学习上对我的要求却很严格。父亲有一家公司,在我们这个小镇上算是一个富有的人,但我的零花钱从来没有我的同学们那样多。这还不算,他每天开车去公司时,都会经过我们学校,可是无论我怎样央求,他从来不肯让我搭他的便车,我总是坐公共汽车或者地铁去上学。为此,我在心里很瞧不起父亲,有时甚至恨得咬牙切齿。我将母亲的病逝全部怪罪在了父亲的头上,母亲肯定是受不了父亲的…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爱     
从我记事起,母亲给我的印象勤劳、持家。在同学们的窃窃私语中,我第一次明白了自己的身份一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我的父亲在我还不怎么懂事的时候。遭遇一场变故离我而去。有时一个人独自伤心落泪,心里十分难过,但同时又为我拥有这样一位坚强、勤劳的母亲而感到自豪。  相似文献   

11.
庆祝建党85周年之际,也是我入党30周年之时,也许是历史的巧合,我的父亲、母亲、姐姐还有我都是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我孩提时代,父亲总是出差下乡,为解除父亲的后顾之忧,母亲放弃了自己的优越工作,含辛茹苦教育我们姐妹三人成长。  相似文献   

12.
母亲生我时已是32岁“高龄”,因大出血昏迷了两天两夜。我不知道母亲是怎样逃过那一劫的。父亲告诉我,有很多藏民捋起他们宽大的衣袖,为母亲献过血。我后来想,母亲几十年来视工作如生命,大概与此有关。杨学琼,女,四川省大邑县公安局局长,曾先后荣获中国警界女十...  相似文献   

13.
王淑合 《人民公安》2009,(11):60-61
民警来信: 我是一名刑警队技术组的民警.性格比较内向.在家里排行老大.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由于母亲身体不好.家里的事大多数都由我来操心,尤其是最近几年母亲的身体极差.多次住院,家里还有上幼儿园的孩子.我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有了一个毛病.就是接到有人被伤害或发生意外事故的警情.或和别人闲聊中提到这样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幸福的感觉     
母亲去世后,父亲老得很快。 没有栀子花了。父亲喃喃地说。 我知道父亲在说什么。母亲在世时,每到栀子花开时节,母亲每天都会从外边买好多的花回来,父亲总是满脸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关键看自己     
彭欣 《半月谈》2005,(9):69-69
我是一名初中生,父母在我上小学时就已经离异,家庭生活也因父亲的离去而变得单调、拮据。这一事件给我带来的阴影也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可怕。特别是父亲的玩世不恭,常给还在关心着他的母亲带来伤痛。但也正是因为父母分离,我开始懂事,不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开始学会自立自强。因为没有了父亲的呵护,我也开始注意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和谐,不再和所有人作对。  相似文献   

16.
我的母亲刘慧征,生于1895年,卒于1985年。她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我父亲张澜先生是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和四川反袁斗争的领导人之一,是一个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奋斗不息的民主人士。母亲19岁与父亲结婚。在父亲的影响之下,母亲的命运也与中国革命联系在了一起。我的外祖父是解元,1902年被清政府选送留日,次年病死,那时母亲8岁,因家境贫困,靠外祖母纺纱、织布、刺绣度日。母亲识字不多,但能背诵很多诗词与文章。辛亥革命后,父亲历任川北宣慰使、国会议员、嘉陵道尹、四川省长,为官8年,廉洁奉公。母亲则在乡下放牛割草,下种收粮,克勤…  相似文献   

17.
苦小囡   我是在大革命的暴风雨中降生的,是在苦水里泡大的。   1927年 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5月,武汉革命军内的反动军官夏斗寅也在湖北宜昌叛变。我的父亲刘少奇、母亲何宝珍那时正在武汉领导工人同反革命的破坏活动进行斗争。随着武汉形势的日益恶化,中共中央决定组织干部转移。   那时,我还在襁褓之中。残酷的斗争环境不允许父母把我带在身边,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把我寄养出去。父亲先去了江西,母亲则拖后一段时间安顿我。她为我在汉口找到一位工人积极分子,这就是我的养父,而我的养母正好刚生了儿子,我…  相似文献   

18.
大经路忆往     
来新夏 《天津人大》2009,(10):40-41
1930年7月,我因父亲供职天津北宁铁路,随母亲从杭州来津与父亲共同生活。父亲把家安置在离北站不远的律纬路择仁里沿街的一座三合院里。律纬路的出口是一条在我看来非常宽广的大马路,那就是中山路;但是邻居的大娘、婶子都叫它大马路或大经路,我亦随着一直把这条大街称为大经路。  相似文献   

19.
《春秋》1995,(5)
我于一九四一年一月生于新加坡,在海外颠沛流离中度过了童年。我的父亲汪金丁是三十年代左翼作家联盟成员,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组织部工作,上海沦陷前夕和我母亲绕道去新加坡。一九四○年以后,胡愈之、王任叔(巴人)等一批文化人也先后从国内到新加坡工  相似文献   

20.
侯松平 《黄埔》2013,(3):59-62
大好人父亲是个好人,正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叔叔讲的:"你父亲有特点,不是一般的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父亲有特点、了不起,用我母亲的话说:"你爸是个大好人,也是个死心眼的人。"父亲的"死心眼",是我母亲常讲的"笑话"。"千万不要寄皮袄!"那是1958年,为迎接国庆十周年大庆,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等十大建筑正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