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社会矛盾论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和改革动力论、再到"三个代表"是力量之源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不断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完成了三次重要演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对我国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发展实践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结果。三次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蕴含了鲜明的社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钟国云  陈欢 《传承》2009,(16):30-31
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出发,在总结借鉴国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以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得与失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理论总结,继而形成了前后相继又各有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本文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出发,在总结借鉴国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以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得与失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理论总结,继而形成了前后相继又各有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本文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观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肩负起这样的使命就要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现代化的三大规律、执政的三大规律、发展的三大规律的认识。这四个"三大规律"是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表明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深化对四个"三大规律"的认识会使我们在更加广阔更深层次上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践唯物主义的"历史创造论"由马克思创立,列宁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将其中国化,邓小平则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提供了系统性的理论蓝本."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创造论"是马克思"历史创造论"的具体形态,是对它的总体性理论创新.我国学术界有可能也有责任将这一珍贵的理论创新梳理成为一个学理体系.本文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将其展开为人民主体论、自觉实践论、实践批判论、中介实在论、社会进步导向论、实践规律论、辩证发展论、相对规律论等逐次推进的九个哲学学理.  相似文献   

7.
张录平 《湖湘论坛》2008,21(3):11-12,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认识的升华,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理论创新的科学性、理论认识的系统性和理论发展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8.
正确研判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整体研判基础上的。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从历史溯源、现实关切、逻辑理路、前景展望等层面揭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对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积极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党的任务的变化,结合我国国情,始终不渝地进行改革创新的历史。改革创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系统总结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轨迹;作为世界社会主义第五次飞跃的"中国模式"发展指南,科学描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指导思想,充实推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历史观方面,纵向上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应用,横向上有人类终极关怀的倡导和贡献。"两山"理论再次实现了天人关系的一体化,世界科技强国思想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升级到"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新认识水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精准把握"改革"与"开放",完整描绘"复兴"与"梦想",持续深入探索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等"三个规律";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高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注当前中国发展历史向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代替"多极化政治格局"确定未来全球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从广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下,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在对时代特点、国际世情、中国国情等的深刻认识与自我觉醒中,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概括;从狭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于当代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性质、条件、规律、目的及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了自身的性质、探索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条件、初步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规律、指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道路探索、理论创新和制度建构的统一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对道路的自信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对理论的自信深刻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是具有文化自觉和理论优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制度的自信可以归结于:制度建设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它高度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创新;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破解了人类社会特定发展阶段如何平稳发展的难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实现了与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与实践上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它没有也不可能指出每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具体发展道路。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肩负着如何使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历史任务。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后提出,并在十七大正式确认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追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但是,人们对和谐社会理论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属于"纠偏论",即将和谐社会理论定位为对过去一段时间实践中所出现的偏差与不和谐现象的纠正;第二阶段属于"补缺论",认为和谐社会理论是对过去只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忽视社会建设的一种理论补全,它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理论;第三阶段属于"本质论",认为和谐社会理论已经超越了狭义的社会建设范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经过三个阶段的提升,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不断拓展,科学定位得以确立,历史意义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发展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境界是在实践中对其内容不断丰富与创新,使之与时代同发展,与社会同进步。党的理论创新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指明了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光芒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光辉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讲话》的总纲和主线。它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为我们党在新世纪迎接新考验、赢得新胜利,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王威 《理论月刊》2010,(5):20-22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动力机制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推动力量以及这些力量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机理。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动力机制是在新时期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批判性和开放性的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直接动力;世情、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环境动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正是这些动力共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三代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动力的论述 ,经历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观 ,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观 ,江泽民的创新动力观三个阶段。这三种观点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规律 ,表现出唯物史观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新鲜内容 ,它的发展是一个不间断的继承、突破的过程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的历史与逻辑的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语境中,"富强"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范畴,包含了民富国强、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富强、人民物质精神的共同繁荣和和平崛起下的富强等五个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富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判断时代特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牢牢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提出的新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将"富强"上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其深刻的必要性。应当端正社会主义价值立场,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此基础上,"富强"才能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良性运转的动力源泉,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