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社区矫正即社区刑罚执行起源于西方国家,是近代以来刑罚由威慑刑、惩罚刑向教育刑发展的产物,其出现代表着当今国际社会刑罚逐渐向轻缓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对该制度进行了研究和适用,我国也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因此,我国社区矫正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在立法和实践层面给予不断完善,从而使社区矫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区服务刑在我国作为一种全新的刑罚方式,可以避免传统监禁刑和罚金刑的一些弊端,达到犯罪人和社区的双赢效果,体现了轻缓化、非刑罚化的刑罚改革趋势,是完善我国刑罚结构的需要,是我国刑事司法和社区矫正工作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刑法》中引入社区服务刑这一刑罚方式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但如何进行立法,有哪些现实困难以及如何解决,增设社区服务刑会有怎样的影响等等,都有必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指导社区矫正试点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层级效力太低,从而遭遇到国家立法权绝对保留原则的质疑,不利于司法机关之间就社区矫正问题的相互配合,不利于对监外服刑人的制约,造成社区矫正制度在实践中执行不力。社区矫正是一种刑罚的执行方法。社区矫正法应该属于刑事执行法的范围。我国应该制定专门的、隶属于刑事执行法体系的单一的社区矫正法。专门立法的形式既可以使社区矫正制度避免法律效力的质疑,又便于社区矫正对现有范围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是刑罚制度改革的产物,我国探索性地开展这项工作,但存在立法滞后、制度尚不健全、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管理手段和矫正队伍素质不高、没有科学的再犯预测和监督控制机制。因此,加紧社区矫正的立法、完善科学的裁量机制、健全的执行体系是当务之急,以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管制是我国特有的刑罚方法,在世界刑罚改革日益社会化、轻缓化、人道化的今天,管制废除论必将失去市场,绝对的存废都有失偏颇。当然,管制的弊端也是不容回避的。《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引入社区矫正制度,自此管制刑的生命再次复苏。在社会化、轻缓化的世界刑罚改革潮流下,我们应当加强社区矫正立法,完善社区矫正作为管制刑执行方法的规定,对管制刑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英国以法律形式明确将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定性为主刑刑罚种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管理监督机制和量刑、判决、执行机制。从立法和实践两个方面审视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现状及问题,从立法完善和实践创新的角度加快我国刑罚制度的改革,构建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管理监督机制及工作模式,从而使青少年社区矫正令在实体法上得到确认,在程序法上得到支持,在对象及功能上扩大社区矫正令的适用范围,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7.
曾文澜 《人民论坛》2015,(5):184-186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制定社区矫正法"。历史法学派启示在立法的过程中需要认真而又客观地对待本民族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真实的法律实践经验和法律文化遗产。我国儒家刑事法律思想中的"恤刑"、"恤囚"政策与社区矫正强调道德引导、亲情感化更是殊途同归。我国社区矫正立法应从中国特有的国情出发,构建以"家庭"为核心的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制度,实现社区矫正本土化。  相似文献   

8.
美国社区矫正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方式,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刑事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在惩罚和改造罪犯方面设置完备,成效突出,为其他国家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良好借鉴。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及2012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出台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均对社区矫正问题做了相关规定,但是仍有不足。我国应当借鉴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合理做法,制定专门立法,对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社区矫正机构体系、社区矫正队伍等进行明确规定。当务之急,应当首先补充完善《刑法》、《刑事诉讼渤中关于社区矫正的相关内容,然后逐步制定专门的僻区矫正法》和《刑事执行法》。  相似文献   

9.
司法机关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部门,司法所作为我国社区矫正执行体系中最基层的执行机构,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对福建省97所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要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稳步前行,应增加经费投入、完善立法、建构专业队伍和促进部门衔接。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社区矫正实践中,社区矫正制度优势没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其主要原因在于社区矫正立法等法制建设方面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程度有待提升。通过对法国社区矫正制度考察与介评,发现一方面其社区矫正法律较完备,各工作主体明确,部门之间配合有序,社区服刑人员义务和监督措施明确,非监禁刑广泛适用,非监禁刑形式多样,体现刑罚个人化原则;另一方面政府注重投入和引导各类协会参与社区矫正,为社会力量参与搭建了较好平台。结合中国实际,在借鉴与总结法国经验的基础上,社区矫正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和完善:一是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社区矫正法制体系;二是进行刑罚执行体制改革,扩大社区矫正适用对象;三是建立一体化刑罚执行体系,强化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四是政府积极引导和投入,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参与社区矫正。  相似文献   

11.
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我国不断调整刑罚结构,促使其科学化、文明化并与国际社会接轨。一个更体现刑罚人道性的社区矫正制度终于在地方试点了9年之后通过《刑法修正案(八)》予以最终确定。法定化了的社区矫正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为司法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是我国刑罚轻缓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然而,司法实践中社区矫正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刑罚轻缓化的落实也需要在健全的社区矫正制度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起源于19世纪中期英美等国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司法体制机制工作改革的推进,社区矫正成为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内容,并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自2003年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试点以来,从“试点”到“扩大试点”再到“全面试行”,历经10年,成效显著。针对目前司法实务中存在的制度困境,应从完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培育正确刑罚执行观念,健全社区矫正执行机制,丰富社区矫正工作方法,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以促进社区矫正制度之完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把在社区行刑看做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制度。那么我们就需要对社区矫正有深入理解,才能推动该项制度的发展。我们还应该看到,在我国该项制度不成熟,因此有必要在法律实践中探求有效方法或模式,进一步推动该制度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4.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随着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社区矫正作为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重要举措,已经引起我国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由于监禁矫正存在较多的弊端,与现代刑罚目的相冲突;国外、境外先进的社区矫正经验,我国行刑制度的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为我国全面推行社区矫正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我国推行社区矫正制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是一种专门机关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刑罚执行方式,在国外的刑事司法实践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它在中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似乎还是一个新名词。从一般的意义上说,社区矫正是国家司法制度中的一部分。社区矫正理论认为:对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的考虑不应仅仅基于犯罪人本身的行为,而应考虑社会应承担的责任,而社区矫正正是凸现了社会责任方面,并打开了犯罪人回归社会的通道。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的发展趋势,已为许多国家所大量采用。我国于2003年开始的社区矫正工作试点,标志着我国的社区矫正正式进入司法实践领域。社区矫正作为一项刑罚执行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为此,文章就社区矫正的概念、社区矫正的性质、社区矫正的特征、社区矫正的任务等基本理论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在我国作为新生事物,是对传统刑罚执行方式的一种突破与创新。而新制度构建的快速性使得理论,法律与执法实践都出现了衔接隐患。理论与实践上的空间错位加剧了该制度构建中相关问题之间的冲突,为此宜通过"空间还原"与"时间延长"等辅助措施缝合理论衔接漏洞。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非监禁刑执行方式,对未成年犯再社会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亦是我国刑罚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未成年犯的合法权利,值得我们认真去探讨与研究。从分析社区矫正的概念着手,通过对未成年犯再社会化的内涵进行解读,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论放逐刑     
放逐作为一种古老的刑罚,中西皆行之久远.不过,从各国实践的情况看,放逐的发生、发展至最终的消亡是有其深刻原因的.结合到刑罚总体的发展史,刑罚的发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死刑、肉刑时代,自由刑时代,自由的刑时代.而从刑罚的主要表征看来,现时正是"自由刑"向"自由的刑"过渡的交接阶段.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从2003年开始由理论走向实践。沈阳市从2010年11月开始,决定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策略,分三步在全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本文从社区矫正的基本属性及理念入手,在剖析沈阳市社区矫正实施问题的基础上,力求对沈阳市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所突破,为立法提供参考,并期望对司法实践有所服务,提高行刑社会化在行刑体制中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预防犯罪特别是重新犯罪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