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魅力火焰山     
早春二月,冰雪融化,大雁南飞。在万象更新之际,国人心目中崇尚自由、追求个性解放、不畏强权妖孽的顽猴——孙悟空又一个斤斗从荧屏跳将出来。历久弥新的《西游记》之所以令人浮想联翩,心旌摇荡,盖因其敢于向苦难挑战使然,其中孙悟空征服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民主教育”呢?简言之,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教育。政治学科作为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学科,应该成为“民主教育”的载体,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精神提升、人的个性发展,应该是政治课的生命。1.民主教育是充满自由精神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创造的基础是心灵的自由;自由本身不是创造,但没有自由就绝对没有创造。因此,政治课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就必须…  相似文献   

3.
郭象基于“独化论”而提出“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的人生境界。他从物我关系入手阐述了“冥内以游外”说的两方面涵义。“冥内”指向适性逍遥,追求个性自由与精神愉悦;“游外”则指向社会责任层面。郭象由此把《庄子》思想改造成“内圣外王”之道,从而为缓解自我与社会政治的紧张关系指出了道路。  相似文献   

4.
“个性”其实并不是施政的要件.它的价值.远远比不上科学精神、民主作风.而后者.不应该是官员的“个性”,而应该是官员的“共性”。许多中国官员长期以来所缺乏的,也并不是“个性”,而是科学精神,民主作风。  相似文献   

5.
那天无意中又瞅了几眼电视剧《西游记》,演的正是“大闹天宫”:孙悟空闹得天上地下不安,玉皇便封其为养马的“弼马温”,孙悟空得知真相后反下天界,玉皇大帝又按其要求封他个有名无  相似文献   

6.
姚超博 《湖湘论坛》2012,(1):97-100
学术论文的写作方向是要体现学术精神。具体应该在学术论文的规范、命题、结论等方面来体现,并且写作论文时要把握好学术精神的“冷”与“热”,最终通过学术论文来体现出学者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7.
孙悟空作为一个极度追求自由的化身,必然会受到社会秩序的制约和限制,因此而沦为一个受约束的自由者。体现了"出生不凡(高贵的血统)——追求非凡自由(个人极度自由)——受约束或惩罚(历险取经)——悲剧性的永生(成佛)"的原型模式。现实生活中,像孙悟空这样"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极度个人的自由的人必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限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8.
要正确评价《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首先要对《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孙悟空作出正确的评价。只有一个孙悟空有一种看法认为,“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是“造反的英雄”,而“取经故事”里的孙悟空则是“投降变节”分子,于是得出孙悟空思想性格前后发生重大变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中西哲学思想方式的格局造成的文化基质的差异比较 ,揭示了西方传统的自我学说中包含的实体主义思维方式和伦理内涵就是逻辑上说的“唯我论”,以及实践中的自我中心主义 ,中国哲学本体论同时也是价值论的建构 ,所具有的“天人合一”、“天人合德”、“主客合一”的特点 ,决定了老庄哲学是由“丧我”而“存吾”的路向 ,达到张扬“吾”的自由 ;而尊重自我个性的儒家 ,却要力克自我中心。中西文化的深入理解应当超越“我”、“我们”、“他”、“他们”的界定 ,以实现自身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正> 1.由人道(“爱人”)精神屈从于宗法等级关系而产生的“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爱有差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要求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集中地体现为家族本位的、个性必须服从家族及社会等级秩序的族类整体意识。2.“天人合一”——“天道”与“人道”合一的宇宙伦理模式,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所理解和倡导的“自由”的特点。3.以德性主义人性论为主流,是中国古代人性的明显特点。由于宗法制的存在和正统儒家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有统治地位,“人之初,性本善”  相似文献   

11.
张尚信 《求索》2008,(2):177-179
有别于文学载道精神和游戏精神,米兰·昆德拉和王朔主张文学的“戏谑”,即小说家有非现实主义的离题的权利,可以自由地写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米兰·昆德拉的“戏谑”体现在他以游乐形式书写被遗忘的主题,如道德模棱两可,人生无可归罪、戏谑式的改编、荒谬的自由、夸张的自由、非现实性的自由和色情;王朔的“戏谑”则没有昆德拉那样的深沉,主要体现在视点和视角的反常规,评价人物的叛逆性,神圣的文学殿堂被翻个彻底,其语言游戏更是毫无顾忌而又独具风采。  相似文献   

12.
李显根 《湖湘论坛》2003,16(4):10-12
“乌台诗案”之前 ,苏轼是以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进入仕途的。“乌台诗案”之后 ,苏轼集儒道佛三家于一身 ,创立了“东坡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身处逆境而能随物赋形、超然旷达的人生态度。黄州时期苏轼的精神创新 ,还有他的诗词文 ,是给后人留下的一笔千古用之不尽的宝贵财富。苏轼之所以为苏轼 ,是大起大落的经历、超然旷达的个性和那充满生命激情的文字成就了他。这也就是黄州时期的苏轼最具人格魅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张敏 《前沿》2014,(21):74-75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内在根据。大学精神最为鲜活也最为本真地体现在大学学人的身上,即大学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以及内在生命的成长。大学学人是大学精神的营造者和守望者,应持守“为学术而学术”的独立精神、“兼容并包”的自由精神、“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及“以真理为友”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4.
周游神州的勇士一举成名陈春华是那种追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人。他1987年从韶关教育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在家乡的一所中学当了一名美术教师。但他认为“铁饭碗”羁绊个性发展、束缚个人自由,于是他辞掉公职单枪匹马地来到深圳,在一家广告公司端上了“泥饭碗”。8年后,他又回到韶关,开办了一家影楼,成为一个个体老板。照相生意虽然红红火火,但他依然不安分。1999年陈春华关闭了自己的影楼,着手筹备一个宏伟计划。他想骑摩托车带着照相机,绕祖国边境跑一圈,用照片记录下沿途的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时间共需3年,即2…  相似文献   

15.
“陈寅恪热”已渐渐冷却,提起陈寅恪,或许人们会想起他那句洪钟落地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想起他的学究天人及“教授之教授”的称誉。不太有人会进一步留意他和他所处的时代到底是什么关系,也不太有人把目光投向他和他的同时代人。但离开了陈寅恪的  相似文献   

16.
鲍晓艳  盖志毅 《前沿》2011,(23):209-211
蒙古族传统政治制度与宗教信仰是自由顽强精神的客观基础,而且在其日常生活、艺术、体育活动等中无不体现自由顽强精神,笔者认为传承蒙古族自由顽强精神有利于个体事在人为观点的树立、有利于敢于超越和创新精神的树立、有利于强调个体能力、个性的发挥、文化艺术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吴根友 《新东方》2012,(1):6-10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家之一,他努力发掘儒家思想与现代西方政治自由主义相通的思想内涵,将自由精神看作是一切民族文化创造的根本精神,认定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创发了自由社会的人物。为了与现代西方的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相区别,笔者将徐复观的自由主义思想称之为“文化自由主义”,其特征有三点:第一,他在将自由放在宽广的文化创造背景上加以讨论,使自由成为一种普适的价值,从而构成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对话的共通性的正面价值。第二,这种“文化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强调“我的觉醒”或日“自作主宰”,凸显个人意识之觉醒。第三,这种文化自由主义不是不关注政治自由,而是把政治自由看作是文化自由的特殊表现形态,并将政治自由放在德性自由与知性自由的基础之上,使政治自由获得坚实的人性基础与知性的基础。徐复观的文化自由主义有其理论上的优势,但这种自由主义未能区分政治自由中积极与消极自由的不同性质,对于政治生活中个人权利的尊重与落实缺乏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李国春 《理论月刊》2006,19(5):137-139
文学的价值系于对人的关注和关怀,它更多地表现在个体精神自由的实现与主体审美人格的建构上,以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尊重为出发点,以实现人的个性解放与自由创造为旨归。作为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学的价值既有“自律”的一面,也深刻地受制于文学之外的种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由于郭璞游仙诗“以仙姿而游于方内”的审美心态以及对两晋之际动荡的政治生活的深刻透视,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现实思想内涵,表现出处在动乱时代中的有识之士对国家命运、现实政治以及个人前途虽自觉无望但仍热切关注的复杂微妙心理;而其艺术精神则深契于魏晋玄学之士任情达性、恢弘自由的自然主义思想,他所描述的仙境建构在山林隐居之士和羽化仙子之间,他把山林泽薮与追求人格精神自由联系在一起,和文人士子不得志于时联系在一起,这在游仙诗创作的发展演进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邢研 《思想战线》2022,48(1):163
“游”是《庄子》文本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当代关于《庄子》之“游”的研究,较主流观点是把“游”作为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但这种阐述虽然注意到《庄子》中“游”所具有的自由属性,却忽略了“游”实际的活动特质。作为一种活动,《庄子》之“游”是一种人之身心整体与“道”融汇交通的活动。其具体展开于人出离于“在世界之中”状态,“虚以待物”而“以天合天”的生活实践之中,并由此构成了一种“合道而为”的自为而“自由之”的自由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